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申荣

广西桂林兴安县高尚镇高田中心小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分析信息技术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一体化中的应用,包括增强文本理解、场景再现和情感认知;其次探讨通过微课方式实现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有效落地,详细介绍了微课在拼音教学、识字、朗读和看图写话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证实了信息技术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新课标;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21世纪的教育环境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教育的方式,也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教学方式亦需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新课标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

(一)借助信息技术,紧扣语文要素,感受爱憎张力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而信息技术的融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软件,将传统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视听材料。例如,通过动画、视频剪辑及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要素和文学内涵,从而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1]。此外,信息技术还为教师提供了实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理解和感受的工具,从而使教学评价更加精细和个性化。

(二)借助信息技术,还原真实场景,促进深度学习

借助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还原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场景,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使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或者三维动画,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文学作品描述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环境,如古代宫廷、历史战场或者自然风光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现场。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理解和感受,还激发了他们对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古诗时,通过VR技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和深沉忧国忧民的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也促进了学生在情感和认知层面的全面发展。

(三)借助信息技术,组织过程评价,升华情感认知

借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过程评价,可以有效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通过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和互动软件,教师能够实时跟踪和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展,如阅读理解、作文撰写和口头表达等。这些平台通常提供各种工具,如论坛、博客和即时反馈系统,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后立即收到个性化的反馈。此外,通过对学生讨论的录音和视频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情感层面的理解和表达,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深层意义。例如,在分析一个悲伤场景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表达的语气、选择的词汇和构建的论点来评估其对文本情感的掌握和同情力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获得成长,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二、巧用微课推动小学语文新课标有效落地

(一)微课让拼音教学乐趣横生

微课通过精炼的内容和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元素,使得拼音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包含动画、歌曲和互动游戏的微课程,这些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和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以动画形式展示不同声母和韵母发音的微课,动画中的角色可以是孩子们熟悉的卡通人物,它们以诙谐的方式演绎发音规则,或通过歌曲形式加强记忆[2]。此外,通过互动游戏如拼音拼图、发音匹配游戏等,学生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实践和巩固拼音知识,还能在乐趣中发展语言听觉和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地,微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他们可以在家中多次重复观看微课,加深记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后附带的小测试或反馈环节,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还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拼音知识,为后续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微课带动趣味识字的氛围

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使之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有效地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借助微课的多媒体特性,教师可以设计包括动画、游戏和故事在内的多种教学活动,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将字词的学习与生动的故事情节相结合,例如,通过一个关于古代传说或者民间故事的小动画,引出需要学习的新字词。动画中的角色可以在对话中多次使用这些新字词,学生在跟随故事的发展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记忆这些字词[3]。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小游戏,如字词拼图、速记比赛等,这些游戏将学习内容变为挑战和竞赛,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微课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通过平板电脑或电脑重复观看,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反复练习和巩固所学的字词。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联动,也让学生在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得到额外的学习支持。

(三)微课激发儿童朗读积极性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提升儿童朗读积极性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效果。通过结合视觉和听觉元素,微课可以创造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参与度。具体来说,微课可以利用动画、角色扮演和故事叙述等形式,将朗读材料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微课,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在对话中使用课本中的文本。学生不仅能看到文字的内容,还能听到不同角色的情感表达,这样的多模态输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和语境,增强了他们模仿和表达的欲望。此外,微课还可以包含一系列交互元素,如在线朗读比赛、模拟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尝试并练习朗读。学生可以录制自己的朗读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接受同伴和老师的反馈,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朗读技能。

    (四)微课优化看图写话的过程

微课作为一种灵活且富有创新性的教学工具,在优化小学语文中看图写话教学过程中展现了显著的优势。通过精心设计的微课内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更加生动和互动的环境中提升写作技巧和创意表达。在传统的看图写话活动中,学生可能仅仅依靠一张静态图片来激发写作灵感,这种方式有时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微课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或者多媒体展示,使得同一主题的图片故事化,增加情景交互,从而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微课中可以展示一个短视频,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情节,提供不同角色的背景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角色的情感和动机,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故事内容。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等形式,教师能够更精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便于实施过程评价,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将更加深入,其潜力和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显现,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雪梅. 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J]. 阅读与成才, 2024, (01): 126-128.

[2]刘青会.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24, (02): 12-14.

[3]王薏珺. 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现代教学, 2023, (23): 78-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