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荟芸

甘肃省金昌市第二小学 甘肃省 金昌市737100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本文从小学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包括明确大单元的目标、精简单元课程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等,以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正文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亟需创新和升级。"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其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的灵动性,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教师在实施该模式时需要整合多种资源,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1.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语文学科内容往往被孤立地教授,如课文讲解、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各自独立,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将课文、阅读、写作、语言知识等多种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在探索一个主题或话题时,综合运用多种语文技能。例如,在学习一个关于自然环境的大单元时,学生不仅阅读相关的课文,还要进行主题写作,甚至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增强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一个综合性主题时,学生需要分析、评价不同类型的文本和材料,同时,他们还需要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技能之一[1]

2.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多个语文知识点,将学习内容和活动设计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或话题展开,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在主题学习的驱动下,逐步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在一个关于传统节日的大单元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节日的背景介绍、诗歌、故事,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同时还会进行写作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这种多角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节日的文化含义,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大单元教学"也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减少了重复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相似的教学点可能会在不同的课堂上重复出现,而在大单元教学中,相关的内容和技能会在同一个单元内得到系统的整合和应用,从而避免了重复教学,节约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1.明确大单元的目标,完善课程分梯度目标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大单元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涵盖语文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同时,具体的梯度目标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活动既有趣又富有成效[2]

以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与《观潮》《走月亮》《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繁星》这些课文相关的活动。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进行星空观测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繁星》中描述的星空之美。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星图找到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星星的形成和宇宙的广阔,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接着,为了深化《观潮》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潮水的涨落视频,解释潮汐的科学原理,并讨论潮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古代的盐业、现代的潮汐能等。通过这样的跨学科链接,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精简单元课程内容,融入课外教学资源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课程内容的精简和课外资源的整合。通过精简教学内容,可以避免课堂上信息的过载,使学生能够更专注于核心素材的学习。此外,合理地融入课外教学资源,如相关的视频、实地考察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例如,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涵盖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以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这一单元主要探讨父母的爱以及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真实案例视频等,来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和体验。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部关于家庭关系的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表达,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父母的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通过观看真实的家庭故事,学生可以更生动地感受到父母爱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接着,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为“表达感恩”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写一封信给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爱。这种写作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实践文本中学到的写作技巧,也让他们在写作中实际运用到从视频中观察到的情感表达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关于情感表达的心理学小讲堂,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情感状态下的心理变化,比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所代表的情绪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获得关于情绪管理的重要知识。

3.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整体预习的重视

在小学语文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单元导学案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这种预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提前接触,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准备过程。通过对整体内容的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有效地提升了课堂互动的质量和学习的深度。此外,预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这些主题相关的科普视频或纪录片。这样的预习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初步认识,还能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例如,观看关于琥珀中昆虫保存状态的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生物保存的科学原理,从而在随后的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与琥珀相关的古生物学话题中。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深度,同时也为课堂上的深入探讨和知识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组织,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该模式不仅适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精确地指导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系统化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核心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敏.统编版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初探[J].贵州教育.2022(11):32-34.

[2]林艳,秦宏琼.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3(22):79-82.

[3]刘玉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