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书法艺术教学的指导与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陶良玉 杨丰波

十堰市郧西县第一中学 邮编:442600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字书写已逐渐被人们所忽略。但书法不只是文字,它的内容、思想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抛弃。在高中美术课“书法”模块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认识,并根据书法的文化背景来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与练习相结合,确保学生在“书法”这门艺术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教学研究;书法教学

正文


书法和美术常常有很深的关系书法教学既能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人才,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书法还有很好的欣赏性,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书法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关的研究显示,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往往会产生愉悦的情绪,爱上书法,提高学习书法的原动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而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也能让学生的习惯和态度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学习习惯、态度上都会有所进步,文化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一、高中美术鉴赏书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书法教学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临摹书帖时,学生在临摹时要用心观察字形,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二,通过书法艺术的学习,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字帖的临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的力度。第三,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毅力和耐性等素质。书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个好的心态,有一个很高的热情,在练习的时候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2.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书法艺术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汉字在书法艺术中的渊源与演变,诗词文化,笔墨纸砚,无不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设书法课,让学生理解各种字体的发展历史,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荣誉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论书法与美术鉴赏之关系

(一)书法与美术鉴赏的理论渊源

书法艺术主要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手段,经过极为严谨的艺术构思和相应的书写技巧,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书法和美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从象形到象形,也就是甲骨文,它主要起到辅助和替代记忆的作用。书法与绘画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书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审美的意识,从而形成了美的客体。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书画同出一源,也就是说,要画出一幅好的画,必须先写好字,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二)书法与美术鉴赏的审美关系

对于中国绘画来说,传统的方法是用水墨矿物作颜料,用绢绢、宣纸和毛笔作媒介,表现画家的情感和神韵。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它虽然是由汉字的实用性逐渐演变而来,但它是一门艺术,它并不局限于汉字的内容,也不是直观地再现客观事物,而是以汉字为载体,以其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性情,表达自己对世间事物的想象和感受,通过点画线条来进行造型结构的安排和相应的谋篇布局,从而让欣赏者在阅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与之相对应的联想,获得美的享受。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书法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中学教师和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较低,一些高中生甚至连美术书法都没接触过。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对于书法的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书法的原因。与此同时,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进行书法教学时,一些教师因为专业素质不够,也会相应地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有效培养。长期下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会下降。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写作状况,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在美术课中开展书法教学的重要性。在美术课中,老师们要规范学生的书写,充分利用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书法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高中美术课堂中进行书法教学,往往要求教师头脑风暴,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形式的充实。比如,老师可以搜集足够多的书法作品供学生鉴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书法源远流长,源远流长,中国历代书法名家辈出。教师精心挑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鉴赏。

(二)挖掘书法典故,注意激发兴趣

“书法”在高中生生活中并不多见,再加上如今信息社会的影响,书法在教学中也渐渐被忽略了,呈现出来的都是古代字画,因此学生们对“书法”这门学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迫于学业压力,干脆就不学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是不可能学好“书法”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书法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

(三)充实实践性教学

指导高中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书法之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书写能力,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比赛或活动,以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书法写作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施对比前,教师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避免因竞赛而参加竞赛的心态。与此同时,教师应在书法教学中渗透“练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以免学生陷入只重胜负而忘了书法本身的乐趣。不管学生的书法比赛成绩如何,老师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缺点进行分析,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善用信息科技营造书法学习气氛

学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会放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得到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思想。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一书《中国现代美术》一书为例,教师可在介绍中国近现代美术概况、介绍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现代书法作品作为课程导入,然后再将更多的名篇佳作与其它美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甚至检索国外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艺术差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加强教学效果。

结语:总之,练习书法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感悟文化。教师要将书法元素融入到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学生们对美术欣赏的热情持续地提高,把书法文化传播开来,让学生们对美的观察与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对高中美术课“书法”模块进行创新教学,有效地改变了学生不愿意参加、无法进行实践练习的现状,使书法教学对提高文化素养、提高个人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崇桂.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书法教学[J].新课程(下),2017,(7)

[2]何昀灿.论美术教育书法艺术教学的创新[J].大众文艺,2020(22):197-198.

[3]苏建勋.高中美术书法模块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9(10):84-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