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杜建波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邮编:431700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将语文生活化教学融入到课堂中。生活化教学能够将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探索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关键词

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设计,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一、通过沉浸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语文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整合起来,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和深刻。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课文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语文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表演、模拟法庭等活动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表演角色。学生在表演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沉浸式教学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出一个与学生生活背景相似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情境中人物或事物的认同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如教《父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父亲》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通过播放课文中父亲为儿子缝衣、送饭等一系列场景画面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应“生活化”,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特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有机会的话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去观察和记录各种鸟儿的叫声、鸣声等。学生通过仔细聆听鸟叫,认真观察鸟儿的各种动作和形态,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于是我把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及时地记录下来,让学生对鸟叫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散文和照片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思考、发言、讨论。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写作。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和写作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语文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班级微信群工具,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与语文知识有关的资料,通过信息技术来共享这些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将课文内容融入到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关于赤壁之战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选择怎样去解决赤壁之战这场战争?”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将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

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既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指导,还需要积极挖掘生活当中的素材,将生活中丰富的语文素材合理巧妙地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应用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当中能够进入到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的学习状态,配合教师高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在教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践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实践过程中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一棵小桃树》的过程中,通过了解文章中的主旨大意:一棵从逆境中诞生,生长环境十分恶劣的小桃树不畏挫折,不畏风雨,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抗争精神。为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对自身所经历的生活事迹进行阐述,比如在社会当中担任各种职务的不图虚名、不畏艰苦、踏踏实实工作的人的事迹,包括保证街道卫生、默默付出的清洁人员,保家卫国、远赴边疆的安防战士,建设美好家园的建筑工人,维护生活秩序的警卫人员,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师等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能够去真切体会本篇文章作者通过一棵小桃树的成长故事,展现出的不屈不挠、勇于克服困难精神的可贵,告诫学生在日后生活中要不畏困难,在遇到逆境时要顽强拼搏,勇于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的哲理。

结语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更加热爱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 [1]李发娣.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有效路径探索[J].中学语文,2023,(32):109-110.

· [2]李莹.关于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2):115-117.

· [3]苏雅.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14):45-47.

· [4]阮利燕.刍议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新店镇初中;,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091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