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阅读,写作
正文
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素养的关键阶段。阅读和写作作为相互关联的核心技能,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方面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读写分离、忽视优美语句的积累、读写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不高,难以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知识。
一、小学语文读写存在的问题
(一)读写脱节,学生兴趣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些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学生阅读比较困难。有些阅读教材选择比较偏,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有些学生放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阅读与写作分离,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一些学生认为阅读与写作没有关系,慢慢的放弃了阅读,甚至不喜欢读书。一些学生虽然阅读了,但是不懂怎么运用到写作中,教师也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感到厌倦。
(二)忽视优美语句积累,写作素材匮乏
阅读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也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的去挖掘,没有划出重点,于是学生觉得这些句子并不重要,没有积累优美的语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对一些优美语句划了重点,但是并没有认真去品味语句,没有深入的去分析语句,学生不懂得分析语句的优美,学生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这些句子,虽然背诵了,但到了真正的写作时,并不会使用这些优美语句。不重视优美语句的积累,当然学生的写作素材不多,不够丰富。
(三)读写融合度欠缺,缺乏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虽然重视了阅读理解,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把读写深度的融合起来,特别是对作者使用的手法没有详细的分析,导致学生对作者使用的手法不理解,于是很难运用到写作中。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对阅读文本的语言分析,用词分析,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但是不懂得作者用什么手法去表达内容,这是在阅读教学中没有认真分析手法的原因。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但是并没有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分析作者感情的表达,于是学生不理解手法,更不会运用到写作中。
(四)不善于抓住文本情感,写作内涵浅显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文本个别词语的分析,理解句子比较肤浅,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作者思想的根源,导致学生对作者的情感理解不够透彻。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比较单一,没有从多方面去理解作者思想,导致一些学生在写作中情感的表达也比较单一,写作的内涵比较签,情感表达不够丰富。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理解作品思想,没有顾及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讲到底,学生一节课一直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互动,学生没有发言权,师生没有沟通交流,学生不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当然在自己的写作中,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表达了,其思想内涵也不深。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一)读写结合,营造乐学氛围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直观化的内容更为青睐,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充分利用故事性课文为学生构建趣味性课堂,点亮他们的童年。这不仅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乐学氛围,而且可以让语文课程变成他们成长的伴侣。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本,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善于点拨阅读重点,针对教学目标开展训练,让学生在快乐的语文教学中有比较大的收获,学生有了很大的阅读理解,就会深入的琢磨作者的写作思路,模仿作者写作的思路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理解文本,善于抓住重点句子进行分析,全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关注全班学生,又要关注后进生,鼓励学生进行文本阅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阅读之后的想法,认真分析学生阅读之后的困惑,并积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梳理文章思路,指导他们提升阅读的深度,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从而轻松的阅读的文本。阅读教学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或者书面表达,结合学生写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写作兴趣。
(二)通过阅读积累优美词句,丰富写作素材
想要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要积累写作的词汇和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其实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到读写结合,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和诗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将这些内容练习熟练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让他们有很多素材可以写。只有让学生们有了丰富的素材才能让他们写出优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改变自身观念,明确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方式,摒弃之前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这样才是读写结合最重要的目的。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在语言表达上有所欠缺。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边阅读边积累,进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学会表达,进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和表述事物的,同时对一些好的词句进行积累,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记录的好习惯。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就可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之后在自己的写作中可以对其进行仿写,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想改善学生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的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习表达,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写作资源库,进而丰富写作素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方法给学生剖析,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之后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三)读写融合,增强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修辞手法的魅力无限,但是在一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写作手法的讲解。在作文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写作手法,能够使作文更加有生命力,文字更加有感染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有很好的帮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写作手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生动形象,其所描述的人物、景物、事件均因此而栩栩如生,吸引眼球,让学生知道好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于是小学生在小学语文作文中,会重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读写融合,教师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作文语言生动、个性,增强文章的魅力。
以《海的女儿》为例,首先可以让学生整体阅读文本,了解故事的结构与情节发展,初步感受故事的主题和作者的表达方式。随后,引导学生逐渐拆解故事结构,找到关键的写作手法。例如,通过描述环境来衬托角色的内心情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海洋世界生动活泼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保留故事主题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故事情节。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将自己的想法与《海的女儿》的故事结构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入新角色或情节,探索故事在不同文化背景或时代下的可能性。学生在编写新故事时,应当尽量运用《海的女儿》中借鉴的写作手法。通过适当的比喻、夸张和象征等手法,学生可以使自己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与此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独特的创意,让作品展现出属于他们的个性风格。最后,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或者老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意识到如何改进,逐步提高作品的感染力。通过阅读与创作的结合,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更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充分应用这些技巧,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
(四)通过阅读丰富情感经验,提升写作内涵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生硬的文字,缺乏真实情感,那会导致读者读起来味如嚼蜡,缺乏营养。很多优秀的课文和文本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丰富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神经,这也会使学生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入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写作更有温度。
在《景阳冈》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整体阅读《景阳冈》这个片段,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发展。让学生掌握关键的叙述情节,例如,武松饮酒、独自上冈、与老虎搏斗、最终成功打虎等。在梳理故事时,引导学生感受武松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武松在故事中的情感转折,从最初的豪迈、胆识,到面对猛虎时的无畏与机智,再到最终战胜老虎的坚定与自豪。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与武松情感共鸣的地方,设想如果自己身处武松的情境中,将会有怎样的情感反应和行为举止。在学生对武松的情感经历有了深入理解后,让他们以“读《景阳冈》有感”为题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在写作时结合自己对武松的情感体验,表达对武松勇气、智慧的敬佩或其他感想。引导他们从情节出发,找出自己最受启发或触动的部分,分析武松的精神内涵,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想与共鸣。在完成初稿后,通过师生评审或互相评阅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亮点和不足。通过具体的反馈和建议,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确保读后感表达出清晰的观点、丰富的情感和鲜明的内涵。通过阅读《景阳冈》丰富的情节,学生能够与武松的精神和情感产生共鸣,并在写作中借此表达个人的体验和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出更深层次的写作内涵。
结语
综上,语文学科中的读和写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融合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读写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定要注重以生为本,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的时间去阅读、去写作,从而打造高效读写融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强月梅.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小学生(上旬刊),2024(02):40-42.
[2]卞向飞.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4(01):39-41.
[3]王继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教育界,2024(02):44-46.
[4]张丽萍.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初探[J].读写算,2024(02):7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