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角下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式论述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闫帅

泊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2150

摘要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机械制图作为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精确表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职的机械制图教学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多侧重于技术和操作层面,而思政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元素,以及如何将这些内容与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关键词

中职;机械制图;思政教育

正文


前言

中职学校承担着培养优良建设人才的重任,培养的是优质的技能人才。随着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制造业强国。中职学校培养制造业人才、推动制造业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所以中职教育不仅需要传播知识和发展技能,还要特别注意德育和思政教育,以求培养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很优秀的实干人才。

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原因

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制图课程,除了动手操作的内容之外,剩下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又是比较呆板枯燥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多以不加修饰的直接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教学的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一些中职学生的学习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制图内容,在学习时没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另外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根本就没有在机械制图中有效利用思政和德育教育内容;还有一些老师是有这个想法,但是过多的教学压力让他们无力再去探讨制图课“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他们不知道如何将制图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导致了课程思政和机械制图课程的脱节

机械制图将基础的零件图样作图和研究的对象培养学生识图读图和绘图的能力。其是基础课程,也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制图课的理论课具有严谨性,绘图课具有重要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运用性,由此看来,学生日后从事工业生产和实践活动是与基础绘图课程紧密相关绘图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利用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也是机械专业学生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的重要基础其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思政教育融入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优势

(一)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国家工业发展史、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等,激发学生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强调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技能的同时,理解诚信、精确、责任等职业行为的重要性,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道德基础[1]

(二)强化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案例和民族工业成就,让学生在机械制图的学习中体会到国家发展的进步和自身所学技能的价值,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通过讨论国家战略需求与机械制造业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技能对于国家发展的贡献,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思政元素的引入能够促进学生在解决机械制图问题时,不仅仅关注技术层面,还会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需求,从而提升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新设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技术人才。

(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机械制图项目中融入团队协作的思政要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沟通协调、相互尊重和支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制图任务,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项目管理和团队互动,提前适应未来职场的团队工作模式。

三、思政视角下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式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面对现行中职学校教育的情况,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应积极改变他们的教学理念,并充分重视教学和“思政”的有效结合。教学观念和理念是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指路标,只有教师积极改变教学的理念,才会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利用“课程思政”内容开展教学。传统的中职教育专业教师都更加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忽视了思政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性,导致了整个教学成效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

(二)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整合

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首先需要明确融合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意味着教学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调整机械制图课程的目标,使其不仅包含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还要体现思政教育的要求。这可以通过添加关于工程伦理、质量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来实现。

1.明确融合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融合教育的整体培养目标。这一目标不仅包括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现代CAD软件进行设计和绘图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机械部件的设计与制图任务。

2.调整机械制图课程目标,体现思政要求

根据融合教育的培养目标,机械制图的课程目标也需要相应调整。这涉及到将思政教育的要求融入到专业技能的培养中,确保两者相辅相成。调整后的课程目标应体现在:第一,强化学生对机械制图在国家工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使其了解学习该课程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行业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和分析这些项目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因素。

(三)教学过程的思政元素渗透

在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渗透是一个关键环节。这需要教师有目的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便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中。

1.制定具体的思政教育环节

课堂引导:在课程开始时,简要介绍与本节课相关的思政背景或主题,例如国家工业发展史、工程伦理案例等,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专题讨论:安排特定时间进行关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议题的小组讨论或全班研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价值引导:在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学习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如强调诚信、责任、精准和勤奋等原则在机械制图中的体现。

2.在技能训练中贯彻职业道德教育

实例对比:通过比较不同质量的工程制图案例,让学生了解遵循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不负责任的工作可能带来的后果。角色扮演:设置模拟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角色,体验在职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挑战。自我反思:在完成制图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考虑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坚守职业道德和提高工作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积极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而且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各门专业课中合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不同的专业课程都发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正确思想意识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袁义邦.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4):57-59.

[2]李鹏.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5):109-110.

[3]党进才.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科学咨询,2021(14):74-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