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正文
一、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是指在除思政课之外的其他学科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具有深刻的意义。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教育部,2022)。课程思政理念强调了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有助于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素养的现状。
二、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究
实践课程思政理念,不是以思想教育为目标,进行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是在英语学科知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合思政元素。外研版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教材的文化底蕴深厚,阅读语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介绍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下,进行阅读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置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语言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提升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思维品质,进行价值判断。掌握阅读策略,培养阅读爱好。其次,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要求,设计高效的课堂活动。在主题语境中,通过对语篇的学习,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12 Unit2的阅读课The city of music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尝试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本模块的主题是人与社会下面的历史、艺术和体育的子主题,语篇内容是西方音乐。语篇The city of music介绍了维也纳三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下:
1. 语言能力目标
(1)学生能通过声音和图片辨别各种乐器,并掌握它们英文名称。
(2)学生能够听懂、并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有关音乐方面的问题。
(3)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读懂有关音乐以及人物介绍的文章,掌握其细节内容。
2. 文化意识目标
(1)通过学习西方器乐名称和音乐家的故事,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启发学生的跨文化认知,了解中国优秀的音乐家,加深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思维品质目标
(1)通过学习中外音乐艺术家的故事,学生能够比较中外音乐文化,发展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4. 学习能力目标
(1)通过由浅入深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实到了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中,语言能力目标中,学习能够掌握西方音乐相关的词汇和句式,为跨文化沟通能力做铺垫。文化意识目标中,学生能够发展跨文化认知,增强中国音乐文化自信。思维品质目标中,学生能够发展其分析、比较、评价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目标中,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这些目标的引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课程育人的价值。
(二)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
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确保将教学目标落实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基于《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语言教学活动有三类: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教育部,2022)。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设计应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应用,从低阶思维活动到高阶思维活动螺旋上升。语篇The city of music的主要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1:观看视频,了解贝多芬和维也纳
在读前环节,教师选择学生熟知的音乐家贝多芬,播放一段介绍贝多芬生平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习得musician、classical music、Vienna等词汇。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其音乐特点,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初步感知西方音乐的代表人物。
活动2:匹配段落段落
在读中环节,学生快速略读和查读文章,把握课文信息,并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后,完成段落和大意的匹配。活动的设计如下所示。该活动为信息的搭配,所给问题都是信息辨认,不涉及推理概括,问题较简单,适合初、中等程度的学生。这一环节,能够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Para.1 Vienna
Para.2 the Strauss family
Para.3 Mozart
活动3:细读文章,完成表格
学生采用任务型阅读的方式,带着问题去精读文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快速捕捉文章的更多信息。表格的设计如下:
Johann Strauss the elder | Johann Strauss the younger | |
what they do | ______ and _______ music for traditional dances, the waltz | ______ over 150 waltzes and The Blue Danube waltz |
comments | ______ all over the Europe | ______ and ______ |
time | what Mozart do |
in 1756 | in ________ |
at 6 | He played _________ the piano _______ the violin. |
after 6 | His family _____ him_______ Europe and ______ _______ in many cities. He wrote______ ____ wonderful _____ music. |
in 1791 | He _______ very poor and _____ when he was only _______. |
comments | He was 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4:介绍三位音乐家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不仅要复述出音乐家的生平,还要给出自己学完之后的感受和评价。针对学生的水平,教师给出思路框架,供学生参考。学生要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实践。
Name | |
Job | |
Experiences | |
Your comments |
活动5:小组讨论
在读后环节,教师播放中国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简介视频,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用表格记录冼星海的生平,之后小组上台展示。表格设计如下所示。这一步,学生从所学到的外国音乐家,迁移到中国优秀音乐家,加深了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引导学生比较东西方音乐文化,进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1905 | Born in Macao, China |
Studied in Paris | |
1939 | Wrote the Yellow River |
1945 | Died, young |
comments | Songs have been popular for more than 60 years. Called the people’s musician. |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因素,教师应创造更多英语学习活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教育部,2022)”
(三)教学评价的方法
传统上,教师常采用单词默写、翻译句子等手段来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只对语言知识考查,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将语篇理解和词汇讲解脱离开。另外,单一地考查词汇和句式,学生的思维活动停留在低阶模式,没有启发学生的分析归纳、迁移创新的高阶思维模式。
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下,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跟教学目标,评价形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首先,要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还要提升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价值判断;最后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其次,评价形式多样化。教师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最后,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上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够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能够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高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