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大单元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美术;鉴赏课;大单元教学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发展和艺术素养。面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大单元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综合、主题化的教学单元,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审美参与,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
1.我国现阶段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现状
我国新时代教学体制改革给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确立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课堂模式,提倡更具创造性课堂活动的开展,这些都是传统课堂中所不能实现的。但是我国大部分家长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将升学和考入理想大学视为学生的首要任务,这种偏重导致了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忽视。美术鉴赏课在一些学校被边缘化甚至取消,显然这与新时代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当前高中美术鉴赏的课堂常常因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无助于学生的压力缓解,反而可能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尽管推行新课堂改革的呼声不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教学仍需教师持续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改善由传统教育模式遗留下的种种问题,更好地促进新时代高中生的个人素养发展。
2.新时代高中鉴赏课堂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促进主体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为原点,通过新知识的引导不断发散学生思维提升认知水平,在学习理解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原有知识。这意味着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能动性发展的平台。通过设定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且能够引发思考的问题和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向未知领域探索,促进思维的发散和认知的提升。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对经典与现代艺术作品的比较分析,通过这种对比,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不同艺术时期和风格的特点,还能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批评和鉴赏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独立且批判性的思考方式。
(2)强化实际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应重视实际应用,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理解与解决能力。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与现实生活或学生经验相关的艺术项目,如社区艺术改造、校园美化等,这些项目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亲身体验深入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和美学价值。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艺术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批评和鉴赏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而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和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大单元教学策略
1.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学生主导学习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和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例如,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无声之韵——建筑艺术”的大单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深化学生对建筑美术的理解和鉴赏。例如,在探讨“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建筑作品中的空间运用和形体构造,理解建筑师如何将静态的结构转化为流动的音乐感。在“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研究园林中的山水布局,探索如何通过自然元素和人工构造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美感。对于“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主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如何在现代居住空间中融入诗意生活的设计理念,比如分析某些著名的住宅设计,看它们是如何利用自然光线、材料和环境布局来创造和谐宜居的环境。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学到具体的艺术技法和历史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于美术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深入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
2.使用实物资源,直观展示艺术魅力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大单元教学的需求,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应加强使用实物资源的教学策略。通过展示具体的艺术作品或艺术相关物品,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和意义,从而在实物观察中获得更深刻的艺术体验和理解。
例如,在进行《淳朴之情——民间美术》的这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携带不同地区的泥塑作品进入课堂,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些作品的造型、色彩和纹理。在探讨“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泥塑如何表达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信仰,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接着,在“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环节,通过展示各种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艺术形式如何传递乡土氛围和地方特色。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艺术品本身,感受其质感和细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民间艺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价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艺术作品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促进了学生对艺术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
3.激发学生竞争,提高演讲辩论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不断激发其潜在能力,通过开展演讲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对立小组围绕某个美术作品开展辩论,两组组员分别持有不同的观点展开演讲与论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构建论点、进行有效沟通,并在辩论中锻炼自己的快速思考和反应能力。
例如,通过围绕《图像之美——绘画艺术》大单元的不同主题,教师可以开展一个系列演讲辩论活动,每个主题对应一场辩论,以此来探讨不同艺术流派和时期的绘画特色和意义。在“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主题下,学生可以辩论中国传统绘画的规范与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在“抒情与写意——文人画”部分,讨论如何通过文人画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交融;针对“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学生可以探讨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理想美学与现实世界的描绘;而在“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主题中,辩论现代艺术如何打破传统束缚,探索艺术的新可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背后的哲学思想,还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美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艺术感知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袁立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大单元教学浅析[J].安徽教育科研. 2023(26):26-27.
[2]甘甜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前卫. 2020(23):0130-0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