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丧亲的辅导案例——基于哀伤辅导理论
摘要
关键词
大学生;丧亲;哀伤辅导理论
正文
1 大学生丧亲的影响
从心理意义上来看,亲人的死亡是对个体来说是重要的客体丧失,通常会使大学生变得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无助感。从日常行为意义上来看,这一重大事件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可能逐步会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在学校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交往闭塞,把自己包裹封闭起来,拒绝与他人接触交往,更不会与他人倾诉分享自己的困境与心理的悲痛情绪,变得敏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人或事异常敏感,呆着敌意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他人,变得极为不友善,甚至对他人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更有部分学生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对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对生命不重视,产生及其浓烈的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尤其在远离家庭,没有家人陪伴的学校里面,在学校可能找不到具有相似经历的同学,他人无法真正的共情,缺少倾诉对象和专业哀伤辅导的支持,长期如此易形成心理疾病,更有部分学生出现研究精神疾病和生理疾病。因此,专业及时的心理辅导是必须且必要的。对此类大学生的提供及时的哀伤辅导,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科学的认识死亡,重新看待亲人的离世,学会正确的去应对亲人离世带来的情绪尤其是消极负面情绪,帮助此类大学生及时走出亲人去世的心理困境,让经历丧亲的此类学生能够快速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在此经验中学会成长,实现生命的整合。
2 案例概况
小强(化名),男,2002年出生,四川人。现为四川某高职院校大二学生,初中爷爷逝世,高二奶奶离世,大一入学报到前期父亲癌症去世,因母亲为三级智力障碍,家中白事均为小强主力操办。姐姐五年前结婚后基本上不与家里联系,奶奶生病住院由小强在医院陪同一月后离世,父亲癌症在医院住院化疗也由小强陪同,后不治离世。现老家是母亲与叔叔(父亲的弟弟,45岁,未婚)在家务农生存,小强大学学费由姑姑暂时垫付,日后偿还。日常生活费寒暑假自己赚取。母亲不定期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小强要钱,小强只能向同学借。近期,妈妈劝说他退学,早日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小强对此很难受,不能理解妈妈冷漠无情。
某晚,小强给好友打电话,诉说自己近期的压抑的情绪状态,好友劝其来找心理老师,次日早晨小强来到心理咨询室。初见小强,询问其到咨询室的来意,他只是眉头紧蹙的低头不语,黑眼圈很明显,身体非常消瘦,皮肤黝黑,精神萎靡,沉默良久他开始轻声诉说“我不理解,我明明是要学习,为什么不支持我……,爸爸走了之后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小强眼泪止不住的流。在这过程中我密切地注视着他,表达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接纳,营造安全的辅导氛围。情绪稳定之后小强开始倾诉他心中的困惑和烦恼。在他的倾诉中,我了解到父亲离世后小强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感受不到爱与被爱,无价值感,无意义感,这是父亲去世后小强第一次在他人面前痛哭,很想念自己的父亲,同时也感觉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着自己喘不过气来。
3 案例分析
结合小强此次的自述内容和联系辅导员、同学反馈,小强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感受是典型的哀伤反应,即因为亲人的离世而在情感、认知、行为、生理上逐步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需要哀伤辅导帮助他调节情绪,梳理情感,此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小强整合心理资源,实现个体的成长,最后开始重启新的生活。关于哀伤辅导的理论国内外运用较多的是沃登的哀伤辅导理论,沃登提出的哀伤辅导需要帮助他完成4个目标:接受死亡的事实;经历哀伤情绪;回忆逝者,并建立与他心灵上的联系;适应丧亲后的生活及重新投入生活。为了帮助小强,同时更好地完成这 4 个目标,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辅导。
3.1治疗性书写——表达告别
当个体在经历严重的哀伤反应时会产生包括情绪、认知、身体等不良感受。正表达这些感受很重要。但是人们在悲伤时存在表达困难,可通过治疗性书写完成这一任务。在辅导中我鼓励他给爸爸写一封信,可以告诉爸爸自己的情绪和经历,尝试读信表达情感。针对小强的内心冲突这一部分,我引导小强用爸爸的角色和口吻给自己回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爸爸看到了小强为家人和自己所做的所有努力,并表达了自己对小强的骄傲,累的时候也可以休息,不开心的时候也可以哭泣,小强应该先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再去照顾其他人,在成为别人的谁之前,首先的是你自己,希望小强能够好好生活。小强表示自己很愿意按照爸爸的嘱托,和妈妈相互扶持,适应没有爸爸的新生活。通过书写告别以一场仪式帮助小强心理层面与父亲告别,接纳父亲已经不在的事实,同时宣泄哀伤情绪,通过从父亲角度回信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强回忆父亲,并建立与父亲心灵上的情感联系,同时获得支持和理解。
3.2 建立支持系统——适应新生活
3.2.1重建和爸爸的联结
随着辅导的进展,小强能够较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但关于爸爸的话题时不时还是会感到悲伤……辅导中我通过邀请他“介绍”爸爸,帮助他重新找到和爸爸之间的联结。
我:你可以跟老师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吗?
小强:(述说) 我的爸爸是一位很淳朴的农民,但是确实最支持我的人……
我:关于爸爸的一生,现在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什么很特别或者印象深刻的事件?
小强:他这一生好像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就是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那时……
我:……你觉得他会欣赏爸爸最喜欢你的哪些特点?
小强:(想了一会儿)坚强?应该是我坚强的样子。
我:坚强好像很有力量,好像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很多困境?
小强:不要总是难过,该学习学习,该生活生活……
我:你觉得这是爸爸希望你做的?
小强:是的。这是他这辈子的期望,这也是我现在最希望的。
3.2.2家庭支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经过情绪宣泄的阶段后,小强逐步恢复了理性思考,更愿意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理解和共情妈妈,小强更多地表达了对妈妈的担心,妈妈作为一名中年女性,妈妈智力残疾,丈夫和公公婆婆相继去世,又要照顾在上大学的儿子,确实有很对操心的地方。我能感受到父亲去世后,小强和母亲的焦虑,想要成为彼此的依靠,但是互相不能理解,也不知如何去转变。五一假期相处后,这个状况发生了转机。小强好像感受到了释怀,原来姐姐、妈妈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困难,其实一家人大家好好沟通,一起协商,为彼此提供支持,这是小强最渴望的。
通过小强的分享我能感受到这个家庭的联结在逐步变强,在遭遇重创后,大家希望对方能够少点儿压力,努力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免影响对方,不知不觉让此事成为禁忌,不能碰触却又时刻彼此影响。 因此,大家都在自己的情绪困境里面,彼此关上心灵之门,最后让大家产生了很对误会。
我:这件事情对你和妈妈、姐姐都是一件巨大的创伤,有悲伤的情绪其实很正常。
小强:我知道。我能感受到他们的难过,尤其是妈妈,她一遍一遍地叹气……
我:是的。她好像在担心你,不知如何表达,只能一遍遍的叹气,她的叹气中夹着爱。你关注着她的身体和情绪,你的关注后面也藏着爱。
小强:我真的没办法不关注,我不想妈妈这么难。(流泪)
我:嗯。哪怕妈妈和你说一说,哭一哭,或许会更好。
小强:(点头)我也这样想……但是我挺怕的,因为我想我可能安慰不了妈妈。
在随后的几次辅导中,小强的描述中多了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交流,多次的辅导中我也能明显感受到小强每次的变化与成长,他的情绪逐渐平和稳定,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友也逐步回到正轨,愿意尝试主动和妈妈去沟通,妈妈不能理解的也更耐心的去和妈妈解释,在辅导中能够将关注点从妈妈转移到自己身上,也逐渐放下了妈妈必须像爸爸那样鼓励、支持我的期待,接纳妈妈本来的样子。
3.2.3同伴支持——鼓励悲伤的转化
在后期的几次辅导中,我鼓励小强多参加班级、学校的活动,尝试和不同人产生新的联结。周末小强与发小一起外出兼职,在这些过程中感受到了他人的关爱、陪伴……类似这些事件部分转化了他的悲伤,感冒时室友也主动陪伴小强去看医生,这些新的生活新的人物重新温暖了小强。他反馈说自己睡眠有所改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更愿意和他人接触。
3.2.4学校支持——学习、生活帮助
随着辅导的进展,小强充满信心的开始了新的生活。随后我多次与其辅导员联系,了解小强的最新情况,同时向其说明哀伤辅导理论,指出小强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境,步入正轨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很需要身边人的帮助。辅导员表示愿意配合辅导的进程,给予小强必要的支持,把握好自己对她的关注。同时学校为小强办理了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小强减轻经济压力,小强平时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校内勤工俭学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同时学校给予小强一些帮助。,建联结,适应新生活
4 总结
本案例中的学生小强,在经历父亲去世的过程中出现的哀伤反应对其学习、生活等产生了不良影响。根据哀伤辅导相关理论,在辅导中采用了“书写性治疗”“介绍逝者”等方法,为小强提供哀伤辅导,帮助他缓解内心积赞的情绪,尝试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学会适应新的生活,调整状态,好好学习和生活,继续前行。家庭本是青少年的核心社交圈,也是青少年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但在亲人离世时,作为情感支持的家人同样面临困境,不一定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感支持,更可能在此时互相伤害,因此家庭此时可能并不是最有力量的情感支持资源。此时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鼓励学生需求其他外部支持,既能从中得到必要的情感支持,又能转化自己的情绪,同时可以帮助我们适应新的生活又能转化部分哀伤情绪,还能为学生适应新生活提供承接的力。在本案例中,辅导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重建家庭支持之外,还积极引导和协助学生建设学校支持,呈现了较好的辅导效果。
4 参考文献
[1]贡秀琴.让悲伤的心灵重享阳光——一则中职生哀伤辅导案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 000(016):39-41.
[2]姚懿纯,王资岳,李昱睿."再说你好"叙事疗法在哀伤辅导中的应用——以1例高中生为例[J].心理月刊, 2021, 16(22):207-null.DOI:10.19738/j.cnki.psy.2021.22.080.
[3]康鑫淳.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J].东方教育, 2016.
[4]孟然.高等院校班级哀伤辅导报告一例[J].校园心理, 2014(01):62-64.DOI:CNKI:SUN:YXXL.0.2014-01-031.
[5]沈菊,王小丽.丧失与哀伤辅导个案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 22(3):3.DOI:10.3969/j.issn.1674-5787.2013.03.034.
[6]卢勤,陈蒂丝,万群,邵昌玉.一例大学班级哀伤辅导实例及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4.DOI:10.3969/j.issn.1672-8505.2010.05.004.
[7]黎天业,黎世辉.心理危机干预在高校维稳中的作用——基于一例哀伤辅导的质性分析[J].大学教育, 2012(5):3.DOI:CNKI:SUN:DXJY.0.2012-05-045.
[8]唐咏,李莹莹,陈依琳.哀伤辅导对丧亲大学生死亡态度干预的有效性研究[J].叙事医学, 2020(1):5.DOI:CNKI:SUN:XYSX.0.2020-0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