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代燕

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邮编:730000

摘要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将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到一起有重要的意义,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出学科的育人价值。语文是各阶段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开展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思政,将其作为切入点,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课程思政理念;初中语文;策略

正文


本课题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642《课程思政理念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融入的方式应该是隐性的,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要想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以先行者的角色带领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本文分析了几点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课程思政元素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了课堂导入、新课讲授、课堂评价总结以及课后作业。课前导入作为一节语文课的开始,能够对后续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课堂导入的语言是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科学、精确地运用导语,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这样其与教学的结合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带入情感,用富含感情的语言和内容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深入研讨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以部编版七年级“邓稼先”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文章对邓稼先伟大的贡献和生平经历进行了描写,对主人公的无私奉献、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邓稼先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在核武器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鼓舞。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其中重要的渠道就是教材,语文课程内容有较高的文学欣赏性和知识性,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相比于其他学科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其内涵能够突破学生的思维、生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被广大教师认可和应用,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将眼睛闭起来,聆听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想象在一个雨天,父亲为自己的孩子打伞时,伞的大部分是朝着孩子这面倾斜的,父亲的肩膀却被雨打湿了,随后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父亲,回忆与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例如有的学生会想到小时候骑在父亲肩膀上看演出、有的学生会想到父亲的手掌牵着自己的感受。基于此,课堂中充满了弄弄的父子感情。随后教师进行课堂导入,以结合生活的语言提出:“通过回忆你有没有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呢?你能想到哪些形容父亲的词语或句子?”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父亲的爱。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父亲对自己的付出和爱,带入情感,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三、运用互联网+构建育人平台

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能够推动教育方式的转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育人平台也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接受学生的教育情况,不断更新同步育人理念。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多元性,能够给教师的教研工作、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等带来巨大便利。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实践有限,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中,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能够构建多维度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的,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构建共享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价值。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出育人平台的各项价值,弱化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例如,当前很多APP如,钉钉、慕课、腾讯会议等等,都可以以网络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要注意,育人平台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是要将资源共享,增强互动,构建教学评一体的育人瓶套。

四、结合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学科教学要紧密结合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阅读红色文化故事,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感受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和足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开展“感悟红色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例如,可以参观红色文化基地,会宁红军会师旧址、高台烈士陵园、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等等,带领学生切身实地地感受红色精神。这些红色文化基地中蕴含了大量的照片、资料等等,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精神。红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传承红色精神的意识,能够让学生始终谨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能够主动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将这些思政元素带出课堂,融入纪念馆等地,以鲜活的情境带领学生感悟、体会,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语文教师应该充当好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的角色,不断探索完善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元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许雪飞.浅谈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中思政元素作用的有效发挥[J].吉林教育,2022(30):32-34.

2]张婧怡.初中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施路径研究[D].喀什大学,2022.

3]刘会琴.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2(20):83-85.

4]崔子鲜.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