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姜煜

苏州市吴中区石湖实验小学 江苏 苏州215100

摘要

古诗是语文教材重要板块,也是学生重点学习内容,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其存在具备独特意义。学生学习古诗能领会不同情感,有效丰富文化素养,助力学生综合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开展素质教育,侧重培养核心素养,其内容为古诗教育带来新高度。古诗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重要手段,故此在新课改指导下,教师要优化古诗教学,创新多样手段,打破传统壁垒,教学中融入趣味性,使学生能对古诗产生兴趣,能积极参与古诗学习,领悟这一文化,丰富情感体验,助力核心素养养成。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正文


古诗代表古人智慧,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有着重要教育意义。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提出要求,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古诗所含知识的传授,还要借助古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高品质古诗课堂。传统古诗教学,多是采用先背诵后教课,且所教内容单一的形式,千篇一律方法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古诗兴趣,加之教师强制要求背诵,学生出现厌烦心理,古诗教学自然不理想,若一直沿用此方法教学,何谈培养核心素养?故此,教师要学会创新,了解并学习现代方法和理念,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将新方法贯彻古诗教学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小学古诗教学意义

(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为适应当前社会知识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是重点内容,其需要参与到践行现代理念活动中。教师要明确,古诗并不是单纯的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而是我国文化之瑰宝,具备汉语文化之精髓,对古诗的学习,能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发展其思维能力。在阅读和解读古诗期间,学生需要明辨文字意义,品析诗句所呈现的意境,使得学生产生特殊感悟,实现对古诗的深度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便能促进其思维发展。另外,不同古诗有不同特点,但皆存在语言表达形象化,且字词中渗透大量视觉和听觉的元素,能让学生产生无限联想,助力于创造思维培养。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特点教学,使用图片以及视频等手段,将古诗内容呈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其中内容,明确古诗情感,让想象得到升华[1]

(二)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学好古诗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自然也对提升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这一点,并从古诗中美的元素,再选择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鉴赏古诗,发现古诗蕴含的美感,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古诗分五言和七言,本身在结构和文字上就具备一定美感,因文字少,几乎每一个文字背后都承载作者独特情感和意境。在古诗分析中提高鉴赏能力,逐渐升华审美。古诗美包括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审美素养,针对不同古诗内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其学会去享受古诗之美。

(三)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本身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学生学习不同古诗,不仅能养成正确道德观念,还能陶冶情操,深化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文化传承人,增强民族自豪感。部分古诗中涵盖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爱国情感之重也能让学生受到感染,通过对古诗内容的解读,学生也能古诗大意中形成一种爱国情怀,联系当前我国形势,产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心理。古诗语言精练,内容生动,实现对学生感官的调动,借此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让学生学习古诗中作者呈现的写作手法,积累并运用到写作中。古诗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阅读时既要理解古诗意思,又要用深入思考来理解作者情感,和古诗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这种思维训练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古诗展开独立思考,接触多元文化,承担传承重任[2]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一)重视咏诵读写,培养语言素养

古诗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优美古诗,让其酣畅淋漓地表达古诗美感,再结合平仄韵律,用声调变换和停顿等来抒发情感,展现古诗更深意蕴。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用这一方式去感受古诗语言,其中字词呈现的不同意蕴。另外,阅读和写作有很大联系,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无论是对古诗阅读,还是文章阅读,只要深度分析,都能从中积累到素材。写作又能再次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故此借助古诗阅读,还能渗透写作训练,提升语言能力,养成良好语言素养[3]

以《山行》为例,古诗内容呈现的是一幅秋天美景,让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明确古诗内容上就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根据作者的描写,走入一个真实的秋季意境中,从中体会作者对秋天喜爱之情,进而理解诗人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期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咏诵,让其进入学习状态,先为学生泛读,针对诗句长短,进行节奏性停顿,读书古诗想要表达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诵读,让其通过这一形式体会情感,从中产生对古诗语言独特的感受。比如在读到“寒山”“白云”“人家”“枫林”等字眼时,能根据语言对情境进行想象,脑海中会不自觉生成一幅美景图,这在帮助理解语言基础上,还锻炼了学生想象思维。

(二)让教学手段多样化,开阔文化视野

当前信息技术逐渐涌入人们生活,故此在诗词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展开教学,利用音频影像等,将抽象且枯燥的知识注入生命力,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对古诗更感兴趣,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去开拓学生文化视野,实现高质量教学。

以《出塞》为例,古诗内容重在描写边塞战争和生活,现代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很难理解边塞之苦,无法体会古诗所描绘边塞战争的惨烈,为强化学生理解,能深度学习古诗,教师课前就要利用网络技术去搜寻和边塞相关的视频和动画,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播放,拉近学生和古诗间距,让其能更好体会诗人所传达的情感,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三)加强鉴赏创造,滋养学生心灵

诗词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化身,其能彰显艺术之美,且古诗当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元素。这意味着古诗还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教学期间,教师也要明确古诗这一价值,挖掘古诗中的审美元素,来培养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为今后更好学习奠定基础。学会鉴赏古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鉴赏能力,才能感悟古诗魅力,挖掘美素,做到对学生思维领域的拓展,得到美能,使心灵获得滋养[4]

以《惠崇春江晚景》为例,班级多数学生喜爱画画,有着创作爱好,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爱好展开教学,将诗画结合,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内容,去绘制一幅“春江晚景图”。从古诗内容分析,诗人描写了“桃花”“竹子”“芦芽”“鸭”和“河豚”等景物,将春江晚景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师带领学生深度分析诗句,借助信息技术将古诗内容用图片或者视频方式呈现,带给学生视觉震撼,激发创作兴趣。绘画期间,要学会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其创作出更美的景象,用美景来滋养自身心灵。

结束语:有效古诗教学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其古诗对学生有独特教育意义,由于不同古诗传达情感不同,学生在理解诗人同时,还能丰富情感体验,根据诗词内容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思乡情、友情以及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等,且不同诗词内容还能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塑造正确三观,促进未来更好发展。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教学,根据学生特点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古诗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晨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4,(04):38-40.

[2]张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栏目“快乐读书吧”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5):10-12.

[3]曹清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以新人教版教材为例[J].教师,2024,(06):36-38.

[4]林云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05):73-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