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前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育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对文本的表面解读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想象以及深度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当前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整合
(一)经典文本与现代文本的结合
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整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和融合经典文本与现代文本,以便构建一个全面、多元且富有深度的阅读课程体系。首先,经典文本是传统文化和文学遗产的重要载体,它们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智慧。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化遗产,还能学习到古典文学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此外,经典文本往往涉及广泛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价值观念的塑造。然而,仅靠经典文本是不够的。现代文本作为当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生活现实、思想观念和语言特点。它们通常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现代文本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也能帮助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将经典文本与现代文本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理解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比较分析、主题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经典与现代文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和综合性评价。
(二)跨学科阅读材料的融入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跨学科的阅读材料,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跨学科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系统的学习体验。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探讨和理解文本,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入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故都的秋》描写了旧时北京秋天的景色和情感,这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份历史见证。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知识介绍北京作为故都的历史背景,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的历史典故和作者的情感。同时,地理知识的加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描述。此外,结合艺术学科的视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语言艺术,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天的色彩和情感的。具体到教学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一次以《故都的秋》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项目,要求学生从文学、历史、地理等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跨学科的研究报告。学生需要在历史老师的帮助下了解北京作为故都的历史文化,在地理老师的引导下研究北京的自然环境对秋季景观的影响,最后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文章文学价值的分析和写作。通过这样的跨学科阅读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都的秋》这一文学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跨学科阅读教学打破了学科边界,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一)互动式与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式与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入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这些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思维的深度探索,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成鲜明对比。理论上,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及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分享观点、提问和反馈来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构建。探究式学习则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2]。
以高中语文《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与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鸿门宴》是一篇充满戏剧性和历史性的文本,描述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政治斗争。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范增等历史人物,通过模拟宴会场景来探讨各角色的心理动机和策略选择。这种互动式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同理心。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史学家,如何评价鸿门宴对后续楚汉战争的影响?”学生需要自行搜集资料,分析鸿门宴在整个楚汉战争中的转折点作用,并撰写一篇论文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不仅让学生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讨论、辩论与合作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讨论、辩论与合作学习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深化的重要教学方式。这些方法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和协作过程来建构知识,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讨论和辩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合作学习则强调团队协作,让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
以高中语文《窦娥冤》一文的教学为例。《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其深刻的社会矛盾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为讨论、辩论提供了极佳素材。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剧中的主要冲突,如窦娥与张驴儿之间的冲突、官府对案件的处理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如法律、道德、社会阶层等)探讨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安排一场模拟辩论赛。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窦娥是否应该被判处死刑”展开辩论。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文本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还要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证据支持和有效沟通的技巧来说服对方和评委。至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窦娥冤》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例如,学生需要在历史、文学、法律等学科知识的指导下,共同制作一份关于《窦娥冤》的研究报告或多媒体展示。这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需要协调一致,确保最终成果的质量。通过讨论、辩论与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窦娥冤》这一文学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理论上,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包括互联网、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它们能够支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3]。
以高中语文《雷雨》的教学为例。《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涉及丰富的人物关系和深层次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部作品生动地呈现给学生。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投影播放《雷雨》的片段或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本内容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接着,教师可以创建在线讨论论坛或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模拟剧中的对话场景,加深对人物性格和剧情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如专家讲座、论文、评论文章等,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雷雨》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通过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项目,探讨诸如“《雷雨》中的性别角色”、“家庭与社会冲突”等主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PPT展示。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而深入的教育改革实践。它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文化理解、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通过精心选取与整合经典与现代文本、跨学科材料的融入,以及互动式、探究式、讨论辩论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有助于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未来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继续探索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致力于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杨优.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5):19-21.
[2] 姚永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52-54.
[3] 林奇霞.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 华夏教师,2023(5):6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