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智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智学课堂
正文
前言
当前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只是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做好教育工作上,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对学生的耐性,只是一味的做作业而教,并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他们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发展智力。智学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小学数学智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现在有许多同学想认识许多事物。老师先从生活中的小猫、小狗等动物开始说起:“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猫,他每天都去森林里散步,有一天,他走到了一个大湖旁,看见湖里有许多小鱼游来游去。他特别喜欢看这个湖里有哪些动物。他数了数水里有几条鱼后,觉得这个湖真有趣!于是它就爬到了山顶上看了看,他看到湖边有许多小鱼在快乐地游来游去。小猫说:“我知道这个湖里有多少条鱼了。”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有五角星、圆形、方形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角的特征和形状。在展示完角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有一个尖。那么我们把它们想象成什么呢?”学生听完之后都会觉得很奇怪,这与他们平时生活中见到的角是不一样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看见这个角呢?”学生在讨论之后可能会想到:“因为我们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器官——眼睛。所以我们能够看见这个角。”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为什么所有的人看到的角都是一个尖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角都有尖儿这一点并没有改变,那么为什么我们人类看到的这个角都是一个尖呢?”我们人类有两个耳朵。”这样一来,教师就将学生带到了生活实际中去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在进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盒子和一个正方体盒子,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将这两个盒子装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可能会说:“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盒子装在一起,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比我们现在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要小得多。”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那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体积都比较大呢?”
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和小红最近都在学校里买了一盒铅笔,小明买了3支铅笔共花了25元钱,小红买了5支铅笔共花了20元钱,小明和小红一人买了多少支铅笔呢?”教师在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题:“1个苹果可以吃3个苹果吗?”并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问学生:“老师来考考你,你能知道这道题中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吗?”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再提问:“假如你是一位老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道题?”通过这样巧妙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的方式来探究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小本子等工具来计算出小明和小红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并使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2、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例如,在进行“圆柱体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体积公式:L=(1/2)x (1/3)。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1/2)x=2πr。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展开自主学习。
3、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小明和小红今年都是13岁,小明比小红多了4个月的年龄,那么小明和小红一人几个月?”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会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脱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自己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此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长方形的面积=底边的长度×高。教师再进行点拨和总结。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每一个小组都要对本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进行提问,以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每一位同学回答完问题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这位同学所提出问题的相关内容。这样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还可以通过互相评价,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语
小学数学智学课堂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智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智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教师要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推动他们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自学意愿,使他们真正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 [1]夏云.小学低段数学“智学”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J].成才,2023(04):32-33.
· [2]杨佩.小学数学智学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2(09):107-109.
· [3]林来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智学课堂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1):113-115.
· [4]冷蓉晖.基于互联网教学视域下小学数学智美课堂的构建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50.
· [5]吴雅妮.微课,让小学数学“智学化”[J].读写算,2021(15):11-12.
· [6]黄芳.浅谈小学数学智学教学法的应用[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02):94.
· [7]吴雅妮. 浅谈小学数学智学课堂的几点思考[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1353-1354.DOI:10.26914/c.cnkihy.2020.044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