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正文
引言
文化产业的含义就是运用工业化和信息化以及商品化等多种模式开展的文化商品及文化服务的生产与交换和传播文化产业自身对于资源的损耗较小,并且不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还能加强对于科学技术的运用,整体投入较低,然而效益较高,因此也是在21世纪被人们所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属于我国经济发展之中的核心经济增长点,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对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民俗的含义就是说民间的各种风俗习惯说的是某个国家或者区域民族人们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所逐步创造下来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融合,民俗性和普遍性历史性等多种特征。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当前有许多的民族文化都已经逐步的开始出现消亡,然而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有效的对于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因此本文针对于藏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
1 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西藏整体的文化资源包含了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及高原生态文化等等,并且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多个,都在西藏地区,例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等,以及很多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例如:藏戏和格萨尔史诗。与此同时西藏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在整体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之中,文化旅游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整体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之中,除了针对于西藏地区的自然文化及文物古迹进行发展之外,西藏地区也在不断探究全新的文化旅游项目,例如拉萨的雪顿节以及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和林芝桃花节等等各种各样的较为大型的节日活动,从而营造出了拉萨市民俗风情园以及林芝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各种各样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而随着文化旅游整体的发展,也使得西藏地区的民族手工艺及民族演艺事业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西藏地区的民族手工艺,整体种类较为丰富,并且依照于这些产品的发展,也形成了民族民间的整体工艺产业,使当地出现了诸多从事民族工艺开发的企业,比如在拉萨市就有许多以保护民间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手工艺为发展目标的企业,而这一类型的企业也逐步受到国家的批准,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除此之外,西藏地区的民族演艺产业近些年来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逐步创作出了很多与西藏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例如西藏原生态歌舞作品,《幸福在路上》以及西藏歌舞音画史诗《喜马拉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话剧作品,例如:《穿越巅峰》等等。除了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民族演艺产业之外,近些年来西藏地区的新闻出版业发展速度也很快,在2006年的时候,西藏新闻出版就已经达到了3.1亿元的产值,而出版了藏汉文图书,共计596种,印制了900多万册,2010年的时候,西藏新闻出版业的总体产值已经突破了6.2亿占据了我国整体生产总值的1.2%,而西藏出版的藏汉文图书共有4000多种。
2 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西藏整体文化产业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相较于我国整体文化产业发展而言,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针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文化市场管理缺乏体制建设
当前西藏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和指导。这一缺陷直接导致了创办文化企业与政府部门和各个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关系。因此,无法构建一个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同时,各级行政管理工作者在文化产业相关管理机构及人员培养方面的不足,导致整体行政体系在引导和管理方面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使市场环境呈现出零散和混乱的现状,这直接影响到了西藏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2.2 文化产业缺乏合理布局,区域发展不平衡
西藏的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和商业环境等因素,使得拉萨、日喀则和山南等区域的文化商品种类丰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而林芝和那曲等地区虽然拥有一些文化产品的发展空间,但总体上呈现出资源缺乏有效运用和发展规划的问题。这反映出西藏文化产业在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布局规划存在问题,过于依赖自然因素形成的产业布局导致产业链之间的联系松散,从而使文化产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出现混乱,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到藏族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2.3 文化产业结构单一
西藏地区资源内容丰富,分布范围广泛,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交通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使得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难以发展,产品缺乏附加值,主要经济产业群在资源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地域差异。通常,西藏文化产业以传统文化经营为核心,如影视业和出版业发展较慢,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西藏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此外,西藏多数区域以旅游业为核心发展产业,但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基础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旅游业发展差距过大。
2.4 企业的发展不够集中,缺乏集约化经营
尽管全球文化产业正逐渐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但西藏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由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集约化大型企业和独特的发展经营策略,导致在实际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西藏的优秀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这使得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分散和混乱的状态,直接影响了西藏地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5 专业人才不足
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发展过程之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藏族文化产业想要谋求良好的发展就需要首先使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因此要将人才培养工作放在核心位置上。文化产业属于我国的全新发展产业,针对于管理及经营人才的综合培养以及培训的数量比较少,再加之藏族的整体文化产业发展,因为历史及环境和经济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所以能够从事藏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数量也就更为稀少,从而直接导致西藏文化,产业在整体发展过程之中,诸多领域都缺乏人才。
2.6 文化服务缺乏产业化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的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较长,并且企业内部的各项机制都已经构建完善,能够迅速的把控市场整体环境与动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文化商品去匹配与社会需求,现今已经构建出了完善的市场运转机制,然而西藏的整体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文化发展的创意策划,中介机构缺乏服务化完善,并且也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建设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藏族文化产业整体的发展。
3 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3.1 强化对于藏族文化的科研工作,加大藏族民俗文化保护力度
开展针对藏族文化的学术研究,迅速产出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通过文化论坛和文化节等方式公之于众,可以促进文化保护工作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通过这种方式,藏族文化的活态保护和地区旅游发展可以相互融合,既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又不影响藏族文化的连续性发展。这样,藏族文化能被更广泛地认知,有助于人们了解藏族民俗文化,从而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藏族民俗文化,如语言、信仰、服饰、舞蹈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民俗文化,需要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加强对文化内容的保护。
3.2 经济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强化非遗申报力度
在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时,需要考虑文化自身发展需求与地方文化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当前,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藏族文化内容的挖掘与保护。为了尊重当地文化信仰并同步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需妥善处理民族文化转变及外界干预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关系,促进藏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并利用民族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同时,还需加强对藏族民俗文化非遗项目的申报。例如,国家投资建设的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资料档案数据库,不仅增强了民俗文化的非遗保护力度,还促进了民俗文化内容的传承和发展。通过非遗项目的申报,更多人能了解藏族民俗文化,从而推动当地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并确保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3.3 整合已有资源,构建完善的民俗文化产业体系
首先,需要跨越行业、区域和部门,整合和创新文化资源,以构建具有藏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链。其次,应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引导藏族民俗文化产业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藏族文化产业的开发,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融合旅游经济的实际发展背景,开发高质量的旅游文化项目,拓展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3.4 打造创意民俗文化产业
通过对于现阶段藏族已有的资源优势的合理运用,就可以使民俗文化,品牌产业推动民俗文化产业整体的发展,让藏族民族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并且运用藏族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于一些具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开展产业孵化,从而打造出更多具有藏族特征并且满足于时代需求,拥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民俗产品,运用品牌带动战略,使其他的民族文化品牌也能够得到发展,全方位的对于藏族民俗文化整体产业链进行完善与拓宽,是藏族文化产业在飞速发展过程之中,也能不断对于商品进行创新提升,民俗文化商品的整体结构,并且在商品之中运用一些时代元素,构建民俗文化的全新发展空间,并且也可以对于民俗文化的结构进行重构,从而拓展藏族民族文化整体产业链的完善,开发一些民族文化的衍生品,开拓全新市场空间,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3.5 构建数字化的民俗文化产品销售渠道
藏族民俗文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帮助藏族民族文化的相关数据内容储存更加便利,从而使藏族民族文化能够真正的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管理工作,而这也是在现阶段全新时代背景下藏族民族文化整体发展空间,属于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开展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措施。而通过网络营销平台的构建,也可以让藏族民族文化产品运用网络以及电视等多种渠道对外展开营销,从而使藏族民俗文化的特色商品更加具有品牌竞争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藏族民俗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是一个长久的工程,要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观念,使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得以长远发展,并且对于已有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合理运用,从而真正的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保护与传承,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打造系统性的保护开发与运用,使传统的藏族民俗文化产业能够逐步的朝着市场化与完善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样才能使藏族的乡土文化与民俗艺术文化真正的得到传承与创新,探究出一条全新的藏族民俗文化保护发展与开发运用的全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智慧.乡土精英与族群边界的文化秩序——基于藏族三项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质性考察[J].体育与科学,2022,43(02):63-75.
[2]赵昀,孔令南.乡村振兴视阈下川西民族地域民俗体育发展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径[J].四川戏剧,2021(12):122-125.
[3]陈柏萍,张叶.玉树藏族自治州文旅产业发展之探析[J].青藏高原论坛,2021,9(04):1-6.
[4]陈瑞,宋丹,黎佳茹.康巴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以甘孜州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7):76-77+130.
[5]马文博,朱亚成,王顺英.藏族赛马节与旅游深度融合困境与策略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05):48-52.
[6]关薇,鲁建平.旅游扶贫背景下陇南白马藏族村寨文旅融合方式探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6):54-58.
[7]侯志茹,岳世聪.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探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3):161-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