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戏剧元素;动画;应用
正文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梆子在新媒体时代的动漫创作研究”(编号:HB20YS020)
1戏曲艺术与动画设计
1.1戏曲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戏曲文学源远流长,它依托着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而生,是我国人民大众聪明才智的结晶。而我国传统戏剧,则来源于人类原始载歌载舞。汉代,在民间就产生了带有演唱成分的"角抵戏"。唐代,由民间的载歌载舞剧逐渐走向宫廷,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宋代,就产生了"宋杂剧"。元代之后,因其元曲而闻名。从清代开始,昆曲、高腔折子剧兴起,以及四个徽班的入朝表演而发展为京剧,京剧在后来的发展,百花竞放,成为了国粹。但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同海外民族文化的联系已经比较少,对西洋文化的渗透也还微不足道,而本地剧种却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垄断地位,所以在这个时候戏剧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戏剧艺术,是指一门综合的视觉效果艺术。它是我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代表,包含了美术、舞剧、音乐、杂技等元素,用几米舞台展示了人世百态、悲欢离合,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加以了概括、夸张,体现出人类各个时期的共同特点,也表现出了人类所希望表现的迫切精神情感。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戏曲文化逐渐陷入了困境。随着各种创新思潮和传统企业文化蜂拥而至,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各种思想与文明的存在,改造了人们的思想生活,也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而人们在今天生活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是社会生活经济价值的泛化;第二是文明秩序的优先性问题,即主导文明和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在多样的文化经济价值中是否出现了某种更普世的经济价值,最终结果在多元社会里我们会出现对价值选择的疲劳,这本来是一项科技进步,可是多元化文明和泛化价值理念却对我国的传统文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1]。
戏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元素,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了我们的传统戏剧艺术正在逐步衰落,部分剧种几乎面临消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指出市场经济直接影响着上层建筑,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到达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社会文化的经济发展自然也应是居于世界比较引领水准。此外,由于戏剧起步于民间艺术,初始于草根社会文化,而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已日益提高而且多元化,传统戏剧守旧的程式也已日益无法适应当代人民复杂的审美需求,戏剧市场和普通观众的鸿沟也就是必然之势了。而通过对历史发展的考察,话剧所保留的精髓对于我们的动画发展十分有指导,综上所述,现代戏剧已随市场的引入,逐渐呈现出颓败之势。也因此,关于戏剧市场未来的出路探讨就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2]。
1.2动画发展概况
动漫的发展,始终是和我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十世纪,动漫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了我国,并在中华地区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气氛下,与本土文化融合,逐渐形成出了闻名于世的"中国学派",从我国乃至欧洲的第一个动漫影片《铁扇公主》起步,到后来的《大闹天府》《三大和尚》《天书奇谭》等系列动漫,都是具有强烈的我国特色;而我国的许多古老文化元素也给动漫艺术带来了不少养分,包括了我国民间传说、老画、中华皮影文化、东方印水、中国彩纸、戏曲传承文化等,以及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政治思想文化都在中国动画中有所体现,不过,从九十年代起,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动漫人已经摒弃了我们长期坚守的民族之路等因素,我们的中国动漫已经走向了一个动漫大国,而此后,我们又不断地在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开拓[3],不过,我认为唯有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动漫文化融合,坚定地走我们的民族路线,我们的动漫文化才会继续矗立在全球动漫大国之林。
1.3戏剧艺术与动画的区别
话剧给动漫艺术带来了许多合理的营养,不过,我们并不能生搬照抄,第一,是真实和幻想之间的冲突,因为话剧的真人演绎的艺术,比动画片的更大胆的表现形式,比动画片的幻想成份更重,所以我们必须吸收适合表演的话剧表现形式,用动画片呈现不一般的艺术风格。第二,表演和绘画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剧场的动漫当然是由真人展现大自然,而通过漫画的描绘或是三维呈现起来,也当然不是由真人展现大自然,不过也可以展示更多在真实社会中不能出现的动作等的展现方式,各有所长,所以我们需要更合理的方式处理他们的关系。
2戏剧元素在动画上的应用
2.1剧中的矛盾冲突对动画编剧们的重要启示作用
对立利益冲突也是话剧的重要特征,因为动画作品首先要创造剧场,在其中,对立利益冲突推动了话剧的进展,所以对立利益冲突的设置也是话剧的关键特征,不然,观众们就只会感到平淡无奇。大量的戏曲题材也给动漫带来的了大量的内涵指导,动漫《大闹天府》的编剧就来源于西游记的前七回的内涵,故事剧情内涵本来是体现压迫和被压迫双方的矛盾关系,孙唐僧和玉皇大帝相互之间的对立利益冲突,在用动漫表达时,又加入了马天君这一人物,从而增加了对立利益冲突,以体现孙唐僧在大闹天府的时候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奉献精神。必须根据剧场问题冲突,使动漫更具有叙事性,才会充分抓住听众[4]。
2.2戏剧的人物造型艺术对动画角色具有指导作用
戏剧、戏曲艺术中的人物造型都是对真实人物艺术形象的书写意义化处理,特征主要体现在脸部和服装,我国大大小小的数百个戏曲剧种,由于戏曲美术的发达,面孔的脸谱和服饰都成为了流程性[5],而戏曲中的生旦净末小丑都有相对稳定性的塑造,截然不同的人物打扮也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深蓝色的脸谱表示刚正不阿,鲜红的脸谱则表示精忠,而白色则表示奸骗,截然不同的色彩已经固化为截然不同的个性。《天书奇谈》中,拥有鲜红的连鬓胡子、细长的丹凤眼和二个粗长红眉的小袁公是经典的武净的关羽艺术形象,而大脑门上的红色月芽也是文净的关公人物艺术形象,代表着正直清廉,精忠和正义并存。《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便是经典的生角造型。在我国红色动画片《定军山》里,夏侯渊的艺术形象在原传统京剧脸谱的基本上,把局部动作扩大,出现了勇猛的人物形象。在近代,人们用福娃脸来表演生、旦、净、末、小丑等的艺术形象,尤其富有美术创意,是我国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既宣传奥运,也反映了话剧艺术。现代戏曲中对角色脸部的艺术加工也已是很高程序化的设计手段,并充分运用到了动漫中,非常适合于大家一成不变的审美观方法,用截然不同的美术形态来展示原本的人物形象,从而提高了趣味性,而且,由于动漫也会使人物的局部特点更加强烈,甚至到达了戏曲所无法表达的高度,因此剧中的固定化设计造型也对人物具有了指导性,而且,角色也赋予了剧情人物全新的生命力,从而提高了表现形式[6]。
2.3戏剧的动作表演对动画的作用
外国的人物动画都是从哑剧中学习的,而我国的人物动画的发展,最初期是模拟真实人生中的人物动画,后来因为动态夸张的表现力不足,人们逐渐发现戏曲中的人物动画比较符合动画,所以后来,将动漫的表现方式与戏曲融合到了一起,到二十世纪,不少戏曲艺人在现场给动漫作品做了指导,戏曲中的人物亮相、开门、跑马等表演动作就特别具有标志性了,《大闹天宫》里,孙唐僧在和天兵天将开战时,人未到声先到,也采用了戏曲中的经典表演动作亮相,孙唐僧在大闹天宫耍金箍棒的表演动作确是借鉴了武生耍枪的表演动作,以此类推,蚓缍动作本来是对真实人生中动画形象的提取和总结,使得其动作比较适应了动漫的表现形式,用动态夸张而富有标志性的动画形象把人物动态刻画的更加活灵活现[7]。
3结语
五千年的传统文明给动漫艺术带来了多元的选择,不管艺术形式如何变迁,我们的传统思想都蕴藏在里面,花木兰固然是代表我国的文化题材,不过在美国制作的动画片也就是体现了本国的精神风貌,而中国的传统艺术也给动漫带来了多元的主题和内涵,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和本国文化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借鉴戏剧美术等艺术元素,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民族路线,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动漫的表现形式,重新定位中国传统艺术和动漫的关联,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正确处理好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关系,合理协调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动漫艺术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我国独特的动漫文化,使我国动漫艺术越来越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试析节选法在戏曲动画剧本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 鞠文暹. 动漫研究. 2020(00)
[2]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对动画创作的影响[J]. 周国珍. 动漫研究. 2020(00)
[3] 基于戏曲角色形象的积木玩具设计实践[J]. 申伟,周诗韵. 设计. 2019(07)
[4] 浅谈“扬剧”在《城破》动画中的应用——将“扬剧”元素融入二维动画[J]. 李荣发,陈思. 流行色. 2019(02)
[5] 宁波甬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途径研究[J]. 李艳. 戏剧之家. 2017(20)
[6] 秦腔的视觉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 梁蕾.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
[7] 民族音乐在影视动画配乐中的价值研究[J]. 张丽,张玉凤. 池州学院学报. 201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