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监造方法强化事前控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马文胜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摘要

针对核级泵监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探索改进监造方法,采取措施强化事前控制,保证了合同设备的监造质量。


关键词

探索监造方法;强化事前控制

正文


1监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某核电项目核级泵制造开工后,监造人员尽管采取了多种监造方式管理,仍发生了多种问题,列举如下:

“组织”:关键岗位(设计、焊接、材料)人员同时调换;

“文件控制”: 巡检发现焊接施工现场的《焊接数据包(C版)》,加盖了“车间生产用图”专用章和“当批有效”专用章,版本号C版也与批准函版本一致,且编、审、批签字齐全,但局部内容与已批准的焊接数据包不符;

“设计控制”:内试性能准备切割叶轮阶段,发现未切叶轮时的扬程比要求的扬程还低,证明存在设计风险;

“采购控制”:化学试剂供给泵叶轮共8件铸件,发现叶片方向铸反,导致8件叶轮全部报废,直接延后原计划的交货进度两个月。加工前期采购环节问题多发,如某锻件分包商锻件多次报废、某铸件分包商铸件缺陷及交货尺寸不符合要求等;

“工艺过程控制”:水压试验工装不合理导致试验无法顺利实施;

“检查试验控制”:耐久试验过程中由于异物封堵了吸入管路的部分入口,导致扬程突降;

“不符合项控制”:国家核安全局发布实施【2016】84号关于印发《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阶段不符合项监督管理要求(试行)》的通知,后序检查供应商编制的《不符合项控制程序》,发现未及时依据国核安的发文进行修订升版;

“纠正措施”:驻厂期间,针对上述问题多次签发《监造工作联系单》要求整改,供应商也依据质保分大纲及《监造工作联系单》要求进行相应整改,但后续对整改措施的验证不够,实质性的改善并不明显;

“记录”:存在个别记录不严谨,涂改不签名的问题。

后续经过对上述问题持续改进,供应商首次承制的核安全级别16台套设备,分多批次交付现场后开箱验收,所有批次开箱验收质量问题零反馈。

2探索监造方法

另一核级泵的叶轮材料要求特殊,铸造性能很差,导致某铸件分包商无法交付出质量合格的叶轮,严重滞后进度计划,供应商不得已只得重新选择叶轮分包商。

当时的情况是时间紧、任务重,合同设备的多条路线已同时升级为关键路径,无法压缩。探索监造方法、提前预见并排除质量隐患成了重中之重,因为任何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处理过程或长或短很难预计,将会直接冲击 “按期到货”目标。

2.1全方面排查质量隐患

针对供应商的实际情况,监造人员先后编制了如下检查表:

CR、TA、PDEN有效落实情况检查表》、

《设计输入与输出的符合性检查表》、

《焊接记录检查表》、

《允许分包相关项目的专项检查》、

《风险防控检查表》、

《锻件完工文件审查检查表》、

《铸件完工文件审查检查表》、

《紧固件完工文件审查(外购、自制)检查表》、

《理化试验检查表》、

《泵组重要尺寸及相对位置检查表》等,并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共同检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分别开启不符合项、提交设计澄清单以及升版性能试验大纲等方式提前进行了处理。

2.2组织技术交底

2.2.1组织焊接工序实施前的技术交底:焊接工作实施前的检查,依据《焊接数包监督导则》,检查了“标有尺寸的简图”、“采用的焊接工艺和相应的焊接工艺数据单”、“累积热处理的要求”;依据《焊材入厂验收导则》,进行了 “文件类检查”、“原材料实物检查”、“入厂复验文件检查”;依据《焊接监督导则》,检查了“人员资质”、“焊接设备和检测设备”、“原材料”、“工艺检验文件”。

焊接工作实施前的质量宣贯,要求焊接工序相关人员严格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并对涉及人员职责进行明确。

焊前组织技术交底预控,有效避免了其它供应商发生的承插焊相关质量问题及目视项目漏检质量问题。

2.2.2组织性能和耐久试验工序前的技术交底:在首台核级泵性能和耐久试验前,组织质保、技术、试验测试、装配车间、试验辅助相关人员对试验前先决条件、泵组运转前事项、应急预案等进行了讨论和确认,落实质保责任人、质检责任人、技术责任人、测试台责任人、装配及辅助责任人,明确职责。

会上再次核查前期监查单位检查后的整改项,核实确认在本项目设计、制造、试验过程中的落实情况,再次风险防控,逐项核查在本项目中的落实情况,并举一反三。

2.3创新性能试验前检查表

编制试验开机前的检查表,包括“试验前先决条件检查”和“泵组运转前检查”,作为会议纪要附件,在试验开始前开展了性能试验的预检查,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进行了沟通解决,并逐项整改落实。

一系列监造方法的探索实践,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组织技术交底、创新性能试验前检查表见了成效,合同设备硬件软件按时交付,为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3 强化事前控制

监管部门的《关于多个核电厂设备冷却水系统(RRI)泵叶轮叶片裂纹共性问题的经验反馈》,反馈多个核电厂在日常检修和换料大修期间,发现设备冷却水泵叶轮叶片存在裂纹质量问题。

经了解,以上项目设冷泵叶轮材料与后续某项目设冷泵规格书中要求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分析,此材料化学成分中含有 Cu成分较多,因Cu的比重较大,在钢水熔炼以及浇注成型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重力偏析,易使铸件成分不均匀;Cu元素的加入大大增加了铸造难度,使得铸件在铸造过程中有较大的开裂倾向,对冶炼、铸造工艺和热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于结构更为复杂的双吸叶轮,该材料在国内铸造工艺技术尚未成熟。

监造人员在组织供应商召开的质量交流会上,鉴于前期设冷泵叶轮铸件的质量问题,建议加强后续合同的 设计过程控制”,依据程序,适时提出技术澄清或技术变更申请,并列入会议纪要。

供应商经过分析论证,提交设备变更单,选用了其他材料替代原材料,替代材料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冲击性能、良好的缺口韧性、良好的抗空蚀性能,且具有良好的铸造工艺性能,在役期具有更好的使用安全性。

设计部门回文同意了供应商叶轮材料替代方案,后续叶轮将避开铸造性能很差、且极易出现铸造裂纹的材料,强化了设计环节的事前控制。

4. 结束语

监造过程中,要把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思想贯穿工作始终。首先要对供应商、分包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检验能力及质保体系的运转情况,理清出现哪类问题时,需要协调哪些部门、哪些人员、采取哪些措施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探索监造方法、强化事前控制、积极培育核安全文化,主动研究监造技术和专业技术,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共性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监造质量屏障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地保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