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凸起西翼白垩系储层特征浅析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阙正凯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 山东东营 257064

摘要

通过对S18等井钻探,在车排子凸起西翼白垩系均为见到较好油气显示。本文通过对井区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相、储集空间特征及井区储层对比分析,对车排子凸起西翼白垩系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下步勘探目标选取提供依据。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白垩系;储层特征

正文


0  引  言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区域构造上属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其西面和北面邻近扎伊尔山,南面为四棵树凹陷,向东以红-车断裂带与昌吉凹陷以及中拐凸起相接。该区是长期继承发展的古凸起,缺失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在局部残存较薄,白垩系、古近系超覆沉积在基岩之上。构造简单,为一向南东倾的大型斜坡。邻区红车断裂带发现有车排子油田和红山嘴油田该区主要有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沙湾组五套储盖组合。该区具有他源供烃、多源多期、双向汇聚的成藏背景,是一个具有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及石炭系多套含油层系、多种油气品味(稀油、稠油、天然气)和多种油藏类型(岩性、地层、构造)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其成藏模式可总结为"多源多期长距供油,网毯式运聚,多期动态成藏、多种油藏类型"前人对该区白垩系储层特征所做的研究工作较少,本文所涉及研究工作对本区勘探意义较大。

1 储层岩性特征

S18白垩系储层较发育,井段2177.10m2217.10m,钻遇地层厚度40.00m,储层厚度19.70m,占钻遇地层厚度的49.25%。单层最大厚度为6.10m,一般为0.70m5.00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含砾细砂岩的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少量泥岩岩块,砾径最大5mm,一般2mm3mm,次棱角状,椭球体。砂粒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砂以细砂为主,含少量中砂,次圆状,泥质胶结,较致密。

S18白垩系井段2199.50~2204.30m(归位后2200.70m2204.82m)钻井取心段岩性为绿灰色粉砂岩、灰绿色细砂岩、灰色细砂岩、灰绿色含砾细砂岩、绿灰色含砾细砂岩。      

灰绿色细砂岩:砂粒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次圆状,分选中等,泥质胶结,较松散,加HCl-。见少量泥砾,砾径2mm4mm。含气试验无显示。荧光试验无显示。距顶0.50m1.00m见紫红色泥岩呈斑块状分布。

灰绿色含砾细砂岩: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少量泥岩岩块,砾径最大45mm,一般5mm8mm,次棱角状,椭球体。砂粒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砂以细砂为主,含少量中砂、粉砂,次圆状,泥质胶结,较致密。

绿灰色含砾细砂岩:砾石成分以泥岩岩块为主,石英、长石次之,砾径最大10mm,一般5mm8mm,次棱角状,椭球体。砂粒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砂以细砂为主,含少量中砂、粉砂,次圆状,泥质胶结,较致密。

2 沉积相分析

应用岩矿、古生物、测井相和地震相等方法,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岩心描述、单井相和连井剖面相结合,分析研究区白垩系沉积特征。

S18井侏罗系为厚层碎屑岩,岩性主要有绿灰色粉砂岩、灰绿色细砂岩、灰色细砂岩、灰绿色含砾细砂岩、绿灰色含砾细砂岩,显著的下粗上细沉积特征,砾石粒径一般为2mm~5mm,最大10mm,分选较差,次棱角状,椭球体,钻井取芯可见明显冲刷面。通过取芯段的粒度分析特征可以看出,明显的两段式结构,由悬浮总体和跳跃总体组成,水动力较强,主河河道砂沉积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苏18井白垩系沉积相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在明确白垩系的构造演化、沉积背景、沉积相类型基础上,总结车排子地区白垩系的沉积模式,研究区总体为滨浅湖沉积背景,西北部为隆起区,提供物源,向东南逐渐演化为宽缓的斜坡,碎屑物质主要沉积于斜坡滨浅湖区。后期随着湖平面不断上升可容空间增大,物源供给不足,在湖岸线附近发育小规模的缓坡型扇三角洲。扇体顺斜坡倾向近东西向展布,展布范围较小,厚度中等。由于湖水位较高,湖浪改造作用较强,造成扇三角洲后期改造较剧烈。沉积砂体受湖浪与湖流的作用,在扇三角洲前缘及侧缘形成大范围的滩坝砂体,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夹有薄层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为白垩系油层重要的储集体,与准噶尔盆地腹部昌吉凹陷及西缘四棵树凹陷内源岩形成良好的生储配置关系。

3 储层物性特征

白垩系储层较发育,整体物性较好,测井孔隙度3.676~20.310%,平均为14.029%;渗透率0.100~68.112×10-3μm2,平均为30.700×10-3μm2,综合评价为中孔低渗储集层。录井利用岩心、井壁取芯进行核磁分析,核磁孔隙度13.3223.18%,表现为中孔储层。

通过S18井取芯段岩心常规分析,粒度由上向下逐渐变粗,由以石英为主的细砂岩变为砾石成分以泥岩岩块为主的含砾细砂岩,物性变差,岩石密度向下增大明显。

4 储集空间特征

S18井白垩系储层空间分析主要依据录井核磁谱图,白垩系储层物性较好,上部以双峰为主,大孔隙发育,下部以单峰为主,峰型偏左,小孔隙为主,大小孔隙并存。

5 井区储层对比

将本井与S1S101S3井白垩系地层对比可得,井区内白垩系储层粒度上由西向东逐渐变粗,西部S1井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S101井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S18井为含砾细砂岩、砂砾岩,S3井为含砾细砂岩、砂砾岩;砂岩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减薄,S3井最薄,仅为9米;砂地比由西向东逐渐减小,S101井最高为66.4%S3井最低为26.2%;物性由西向东逐渐变好,S1井物性最差,孔隙度为4.37%,渗透率0.079×10-3μm2S3井物性最好,孔隙度为22.366%,渗透率为110.243×10-3μm2

S18井白垩系底部储层与S3井底部油气显示段进行对比发现,S3井显示段储层与本井储层岩性均为砂砾岩,但S3井储层孔隙度22.366%,渗透率110.243×10-3μm2S18井底部砂砾岩孔隙度12.659%,渗透率11.864×10-3μm2S3井显示段储层物性明显好于本井相应段。

结论

白垩系物性较好,大小孔隙并存,物性较S3井较差,沉积相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孔友,郄润芝,李天然,李偲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西翼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地质与资源,2017,06:570-5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