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王春惠

450521199006206928

摘要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建筑工程始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重点,如果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缺陷,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消极、负面作用。所以明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探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其实践要点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措施

正文

引言

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难题,严重影响了工

程的质量。因此,提升建筑管理工程管理的质量,能够使得管理人员或者技术施工人员形成一种约束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化,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一旦建筑企业的工程监管制度出现漏洞,就可能使得整个的建筑工程进度发生巨大的变化。管理的松散性甚至还会使得很多的管理、技术人员的意识变得浅薄,造成建筑工程企业的资金浪费等情况发生。因此,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进企业的改革,以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保障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

1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成本、工期和质量无法做到协调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中,施工成本、工期和质量三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较长的工期意味着将会投入更多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如果超过规定工期,还会存在违约风险。但是,如果为了节约成本追赶工期,则可能无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另外,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要采用品质更好的工程材料、技术更先进的施工设备,也就意味着成本会有相应提升。因此可以看出,做好施工成本、工期和质量三者的协调,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有部分施工单位不具备这种科学的意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因盲目追求利益而出现赶工、大幅度缩短工期、偷工减料等行为,这些都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保障,也成为当代社会深恶痛绝的行为。

1.2 施工管理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很多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团队面临着新旧技术交融、新旧管理理念冲突的困境,尤其是一些全新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又无法发挥这些新技术和施工方式的优势。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团队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在施工技术和管理机制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

1.3 施工管理监督力度弱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对象包括材料进出、设备使用与维护、施工人员行为、施工工艺质量、造价控制等,较多的施工管理对象意味着施工监督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每个环节和细节符合要求。但是,大多数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和承包单位相互独立,导致施工现场缺乏具备专业知识且有经验的人员以严格的标准进行现场监督。尤其是很多监督人员执行监督工作都仅仅走个形式,不能深入评估材料消耗情况、工艺质量和现场安全管理情况等。

1.4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的产业环境下,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中,有相当部分人员都没有接受专业训练,掌握的施工工艺都比较传统,对当今先进的房屋工程建造技术不够了解。同时,这部分人员在施工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意识不足,施工过程中存在行为懒散、随意的现象。而除了一线施工人员以外,很多房屋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也不具备足够专业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对新施工管理理念的不熟悉,以及在现场管理经验方面的缺失。这些因素,都导致工程管理效果和施工质量不理想。

2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策略分析

2.1 构建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首先,任何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标准,如今国内通行的施工质量管理标准为SO9000 标准,以该标准为核心的施工现场质量保障体系,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方面具备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当建筑工程施工启动之前,需要构建一套包括人员、材料、设备、质量等指标在内的管理机制。由承包商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监理、造价控制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共同做好施工现场不同领域的管理。

2.2 构建严谨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

即使当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逐渐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施工人员管理依然是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需要建立严谨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准入机制,要求每个人员具备各自岗位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严谨的人员培训机制,持续性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要求每个人员具备责任心、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从管理角度来讲,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质量标准,懂得如何协调现场材料、设备、人员的工作,维持施工现场秩序,保证工期、质量和安全。

2.3 优化材料设备管理机制

2.3.1 材料方面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材料清单一一核对到场材料,确保相关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同时,与材料供应商、库房做好协调,根据施工计划和安排合理协调材料进场量,并在施工现场规划好材料的堆放位置,并根据现场环境做好材料保护。在施工现场,需要构建材料进出机制,根据每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队的施工计划,合理控制领用量,并做好记录。

2.3.2 设备方面

要求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合理协调设备作业与人员施工的关系,避免干扰设备施工,或对施工人员产生安全威胁。建立严谨的设备维护保养机制,要求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在设备使用前后检查设备状态,及时排除故障隐患,维持设备状态。

2.4 强化施工现场巡检机制

由施工现场管理小组,在严谨的巡检机制下对施工现场各个环节进行巡检。巡检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4.1 施工质量。巡检小组需要对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过程进行巡检,及时发现施工方式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在每个环节施工完成之后,与该部分负责人一起做好验收评估。

2.4.2 施工安全

针对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如设备的操作规范性、人员是否佩戴安全装备等,对整个现场的人员行动路线、围挡系统进行检查,排查漏洞。

2.4.3 材料浪费情况

巡检小组还需要对现场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监督材料浪费行为,提高施工材料利用率,严格杜绝任何浪费和破坏工程资源的行为。定期评估材料消耗情况,对超出标准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落实责任,并制定后续优化方案。

2.4.5 环保水平

通过在现场安装 PM2.5、噪音检测装备,结合巡检小组的现场督查,确保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指数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并且对施工计划进行自查自纠,避免夜

间噪音施工和违规施工的情况。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脚步速度,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的同时,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当前的政府以及社会上的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但不论施工要求如何变化。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以及施工质量都受到了当前人们社会包括政府的广泛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而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流程正常开展,因此对于当前的施工团队,包括施工企业而言,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和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戴 义,都芳浩,廖高毅.面向多用户的城市轨道施工安全监测信息在线风险管控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12):43-46.

[2]陈妙强.建设项目实施中投资管理关键控制点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工程学院,2018.

[3]杨 虹.环境保护管理先进经验对上海市建设施工管理的启示[J].绿色建筑,2018106):71-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