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标准工位建设实施标准
摘要
关键词
转向架;标准工位;5M1E;精益
正文
0 引言
精益生产线建设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工位是生产线作业的基本单元,标准工位是一切精益生产线建设的根基。将精益管理落实到转向架制造标准工位建设的人、机、料、法、环、测六管理要素,以标准化工位为单元搭建精益生产线,为建设精益企业夯实基础。
1 转向架制造标准工位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
转向架制造过程繁杂,标准工位建设不当的最终结果就是制造成本的浪费。非增值行为的增加造成了转向架整个生产过程中非增值成本的叠加,严重制约高铁行业由精益制造到精益企业的发展。
1.1 标准不明确
目前标准工位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实施标准的不明确。管理者模糊的制定标准,制造者混乱的执行标准。标准泛指转向架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图纸、工艺文件、质量管控要求、检验标准等有明确要求的质量体系文件,用以规范和指导制造人员操作。标准策划不详细、难执行,对制造人员的精益理念宣贯不够深入。一、制造人员主观上存在操作惯性,操作方法或手段更容易按照已有管理流程执行。对于标准工位建设中所提出的新的标准要求不掌握或不主动掌握。二、标准的内容不明确。不能明确的给出操作方法、评价手段、评价目标等具体内容。制造人员无法清晰准备的辨认出所要执行内容,说明大于指导。
1.2 执行不点检
标准的编制或标准的执行部门缺少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点检制度。标准编制部门对于所编标准内容是否符合生产现状、是否满足精益管理要求的不点检,以及标准执行部门对于自身是否执行到位的不点检。对于标准的执行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标准执行监管不到位。
1.3 点检无改善
对存在内容不详细和执行困难的标准,没有改善措施,进而导致标准工位的建设从策划到执行都难以得到优化和改进。
2 转向架标准工位实施标准六要素
为实现转向架生产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改善目前问题现状,标准工位六要素实施标准以5M1E管理六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为落脚点,减少一般由制造人员控制造成的工序缺陷,将精益管理理念与生产、环境、安全、工艺、质量相结合,改善精益组织、改善精益工具、完善精益物流、精进工艺方法、精益异常管理、建设精益文化,最终文件生产节拍得以兑现。
2.1 5M1E:Man
各工位制造与执能人员名单详细,出勤记录完整,着装标准、行为规范,能够持有效证件上岗,且上岗前经技术培训或指导,能够熟练掌握工作内容,具备专业技能。工位设管理专员,对人员发生变化时实时更新管理。企业内部建立以项目改善为主体的改善组织和工作机制,对改善过程特别是重点项目有持续的督查、辅导,组织领导、专业人员和一线员工组成多层次的改善团队,调动全员参与精益改善活动的积极性。
2.2 5M1E:Machine
标准工位对5S、TPM、班组管理等常用精益工具应配备持续过程管控和辅导,确保工具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各工位工装、工具、设备明确点检要求,制造人员熟知工设备点检及操作要领,按时按规填写工位设备点检卡片和交接班记录。工位管理专员制定定期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备状态安全完好,检测类工装、器具在使用有效期内,保障无故障作业。同时,要有设备异常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处理及时,不拖拉生产进度。
2.3 5M1E:Material
标准工位针对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量化指标,如齐套率、库存数量、物流距离、运输车辆及器具、物流人数等。各工位物料规格、型号和数量与物料清单相符,各工位设物料管理责任人,负责准时配送物料及物料交接,对发现物料质量、数量不符的要有标识和隔离,物料的储运要有专用工装器具。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保障物流配送,做到配送准时、准确、高效。
2.4 5M1E:Method
标准工位要有标准工艺方法指导下的标准制造流程。投产前各工位作业文件完整,工艺文件内容与设计标准一致。现场文件使用版本正确,文件覆盖率达标,文件中要明确防控项点及要求,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求明确,能够有效识别和预防生产异常,降低异常发生几率。投产中制定相应首件检验流程制度,有效阻断不合格品流出,有效指导制造人员作业生产。同时注重质量文件痕迹化,文件要有相应的技术交底培训,必要时要有表单支撑。
2.5 5M1E:Measure
标准工位应有环境条件要求,例如齿轮箱装配间、油漆调试间、焊材使用等作业过程中有温度、湿度、光照度、清洁度等要求的,应配置相应检测设备或器具,制造人员应实施监控并进行记录。工位应符合5S管理要求,作业区域,物料、工装工具存放区域、休息等区域固定,划分清晰,标识明确、规范,工位之间无管理盲区。工位应符合安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正确穿戴劳保用品,登高作业、试验等须符合相关安全规定,消防器材完好,易燃易爆品符合规定要求,按时开展消防检查等,制造人员熟知消防知识。
2.6 5M1E:Environment
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规格及其精度等级应与工艺规定保持一致,且应有检验合格证明及有效日期。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参数应按要求进行监控,并填写监控记录。现场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对焊接等特定工序建立实名作业制、质量追溯制等相关制度。制造人员按要求进行自检、互检,并按规定填写记录。
3 结论
本文针对转向架制造标准工位建设的人、机、料、法、环、测六管理要素实施标准分析,列举转向架制造标准工位建设所须执行的标准,详化的精益管理措施和手段对指导实际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加强标准工位管理,深入标准工位六管理要素应用,确保转向架制造精益生产线高效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树华.精益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刘化龙,奚国华.精益管理之道:中国高铁装备“智”造的管理基石[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曲双,王亚男.精益管理在动车组工艺策划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4):202.
作者简介:梁姝博(1987-),女,吉林长春人,中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转向架焊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