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车组制动盘检修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制动盘、检修
正文
1.制动盘外观检查
(1)制动盘盘毂、摩擦环和散热筋等表面清洁,去除杂物和表面污垢。
(2)外观检查制动盘上连接摩擦环与盘毂的防松螺母,有裂纹的防松螺母连接副(包括螺栓、防松螺母和弹性垫)须更换。防松螺母的拧紧扭矩按螺栓力矩要求拧紧。
(3)注油孔阀塞(包括阀塞和铜垫)完好,丢失时更新。
(4)盘毂不许有轴向移动或锈蚀。盘毂表面不许有裂纹。与盘毂连接处摩擦环不许有裂纹。
(5)制动盘散热筋体及根部不许有裂纹。
2.摩擦环裂纹限度
(1)制动盘摩擦环表面允许存在毛细热裂纹。
(2)制动盘摩擦环面的穿透裂纹是指未从内径贯穿到外径但深度已贯穿摩擦环厚度的裂纹。
a)摩擦环面允许存在多处长度b<50mm且两条裂纹间距离大于等于100mm的穿透裂纹。
b)不许有长度b>50mm的穿透裂纹。
c)制动盘摩擦环不许有从内径贯穿到外径的穿透裂纹。
(3)制动盘表面裂纹是指裂开但未贯穿摩擦环厚度的裂纹。制动盘摩擦环面允许有下列表面裂纹:
a)裂纹未从盘环内、外径处开始,且长度a<70mm。
b)裂纹从盘环内径或外径处开始,且长度b<70mm。
c)裂纹未从盘环内、外径处开始,长度a≥70mm,到外径和内径的距离大于等于10mm,且两条裂纹间距离大于50mm。
d)摩擦环上允许出现1处长度不大于50mm彼此相对的表面裂纹。
3.制动盘划痕限度
(1)制动盘摩擦环面划痕深度不大于1.0mm。
(2)制动盘散热筋体及根部允许有深度不大于0.2mm的击打损伤或划痕。
4.摩擦环面斜向磨损限度
摩擦环面斜向磨损量S不大于2.0mm,超限时须对两个摩擦面同时进行车削,车削后摩擦环厚度须满足表1制动盘磨耗限度要求。制动盘斜向磨损示例见图1。
图1 制动盘斜向磨损示例
5.制动盘灼烧痕迹
(1)带灼烧痕迹的制动盘无不许出现的裂纹或2规定外的其它可见裂纹时,可以继续使用。出现灼烧痕迹的制动盘须在后续各级检修中定期检查,不符合使用条件时更换。
(2)灼烧痕迹是由于制动盘处的温度迅速升高、来不及散热而造成的,须找出原因并排除。可能包括下列因素:
a)制动闸片表面承压不均衡。
b)制动闸片损坏(如过热造成):必要时更新制动闸片。
c)车辆的制动控制装置运行不正常:必要时检查制动控制系统并修理。
d)超出了安装图纸规定的制动盘面跳动值和平行度的数值(制动时发生振颤):必要时确定原因并排除。
6.制动盘损伤限度
摩擦环两侧机加工端面击打损伤(凹坑)体积不大于1cm3,击打损伤(凹坑)面积总和不大于5cm2,且击打损伤(凹坑)及周边不许有裂纹。
7.制动盘磨耗限度
检修后的制动盘在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前提下,剩余可摩擦厚度D(最薄处)符合表1制动盘磨耗限度要求,检修后制动盘两侧磨耗剩余厚度D的差值小于2mm。
8.制动盘静不平衡量
拆卸检修后的制动盘,最大剩余静不平衡量为7g·m,超限时去重处理,去重区域见图7,制动盘圆周上去重边缘处须圆滑过渡并去除锐棱和毛刺。
图7 制动盘去重区域
9 结论
制动盘检修工艺复杂,必须加强对制动盘检修技术的研究工作,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工艺,更好地完成动车组检修工作。文章从动车组日常运行的检修要点入手, 分析动车组转向架制动盘检修技术, 便于及早发现动车组转向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转向架运行安全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