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车组钢弹簧的安装碰磨问题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转向架;碰磨;钢弹簧
正文
1 引言
轴箱钢弹簧是动车组重要零件之一,其质量影响着列车行驶的安全。由于制造工艺存在公差,随着动车组转向架钢弹簧使用时间增加,部分钢弹簧与构架端部存在轻微碰磨的现象。本文对改现象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并就该问题提出后续整改意见。
2 理论分析:
2.1钢弹簧(外圈)与弹簧上定位板的安装控制说明
弹簧上定位板,如下图所示 :
外侧弹簧组F型与上定位板的配合关系,如下图所示:
F型外侧弹簧的外直径:163.5(±1.0(钢弹簧公差))+27.5(±0.1(卷簧直径公差))=191±1.1
外侧弹簧组R型与上定位板的配合关系,如下图所示 :
R型外侧弹簧的外直径:165.5(±1.3(钢弹簧公差))+29.5(±0.1(卷簧直径公差))=195±1.4
结合上述资料,在弹簧上定位板与钢弹簧中心线重合的前提下:
R型弹簧外直径与弹簧上定位板边缘差为:195(±1.4)-192.5(±0.5)=2.5(±1.9),半径方向为1.25(±0.95)即0.3~2.2
F型弹簧外直径与弹簧上定位板边缘差为:191(±1.1)-192.5(±0.5)=-1.5(±1.9),半径方向为-0.75(±0.95)即-0.2~1.7
R型外侧弹簧的内直径:165.5(±1.3(钢弹簧公差))-29.5(±0.1(卷簧直径公差))=136±1.4
F型外侧弹簧的内直径:163.5(±1.0(钢弹簧公差))-27.5(±0.1(卷簧直径公差))=136±1.1
结合上述资料,在弹簧上定位板与钢弹簧中心线偏离的前提下:
R型弹簧内直径与弹簧上定位板内座差为:136(±1.4)-132(±0.2)=4(±1.6),即最大偏差为5.6
F型弹簧内直径与弹簧上定位板内座差为:136(±1.1)-132(±0.2)=4(±1.3),即最大偏差为5.3
弹簧上定位板与外侧弹簧定位座两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如下图所示 :
两者之间的公差范围:外侧弹簧定位座安装孔是80(+0.1~+0.2),弹簧上定位板安装孔是80(-0.3~-0.2),故两者的公差范围是0.3-0.5。
结合上述计算:
R型弹簧外直径与外侧弹簧定座最大差为:5.6+2.2+0.5=8.3
F型弹簧外直径与外侧弹簧定座最大差为:5.3+2.2+0.5=8
2.2钢弹簧外圈与构架端部是否磨碰分析
外侧弹簧定位座,如下图所示 :
弹簧上定位板与构架安装的位置关系如图,如下图所示 :
座,,如下图所示 :
座与构架的焊接定位,如下图所示 :
由于R100为焊接后的加工尺寸,故R与外侧弹簧定位座中心线的最小距离是R100±0.3(R100的公差)=99.7。
前面资料提到R型外侧弹簧的外直径最大195+1.4=196.4,单边为98.2,考虑外侧弹簧定位座与弹簧上定位板安装最大公差是0.5,故在弹簧上定位板与钢弹簧中心线重合的前提下,弹簧上定位板安装至外侧弹簧定位座后,与R100的最小间隙为99.7-98.2-0.5=1,考虑油漆漆膜最大为250μm,钢弹簧与座均涂面漆,故1-0.25x2=0.5mm,在控制弹簧上定位板与钢弹簧中心线重合的前提下,钢弹簧外圈不会与座相磨碰。
3 发生磨碰现象的原因
因为钢弹簧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窜动,原因如下:
3.1 实际情况
动车组运营多年在高级修钢弹簧分解时上、下定位板未发现有窜动痕迹。如图所示:
3.2 理论计算
根据相关材料文件,作用在轴箱上的最小力为58.978kN,根据公式
以及钢弹簧的安装位置
可知:
b1=275mm,b2=234mm,则P1(275)=27.114kN,P2(234)=31.864kN。
钢弹簧、上定位板为钢材,其摩擦系数为0.15,取最小力为27.114kN,故弹簧组的最小摩擦力为4.067kN。
钢弹簧上、下支撑圈的最大位移为7.58mm,我们这里取8mm,弹簧组横向刚度为332.3N/mm,通过计算可知,弹簧组受的最大横向力为2.658kN,与弹簧组的最小摩擦力4.067比较,摩擦力远大于钢弹簧所受的横向力,故钢弹簧在运营过程中不会发生窜动。
所以综上所述,发生外圈弹簧与构架端部的座之间磨碰现象,是由于钢弹簧外圈中心与弹簧上定位板中心偏移过大引起的。
4 结论
1、针对动车组运行时局部少量掉漆钢簧可进行补漆处理。
2、针对运行的动车组,发生外圈弹簧与构架端部的座之间轻微磨碰现象可不做处理。
3、针对检修的动车组,转向架在静压状态下需调整外圈弹簧,使外圈弹簧与座之间不发生接触。
[参考文献]
[1] 王安国,陈伟婧,张英春《转向架轴箱钢弹簧端部结构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分析》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9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