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理论探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于洪菲

232303198311030466

摘要

在现今的发展中,信息价值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档案工作作为围绕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事业单位发展中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使档案资料的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应不断深入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而受到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的限制影响,导致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一直无法提升。为了改善此种发展局面,需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主体展开研究,在其中融入开发主体多元化的理论,打破开发主体的限制,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多元化

正文


档案工作中,档案开发属于关系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档案开发工作中主要由档案人员和档案馆同时负责,但由于当时并未对档案资源开发给予一定的重视,致使档案管理的内容质量难以提升,相关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缺失,认为档案工作即是简单的收集资料与整理资料,并未注重对资料价值的挖掘,致使档案管理的作用性不强。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档案人员的职能被弱化,但同时也突出了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理论的重要性。

一、行政学层面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理论研究

1、打破开发主体限制,引入市场机制

在早期的档案工作中,档案馆被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唯一主体,此种资源开发方式虽然也能达到资源开发的目的,但由于开发主体过于单一,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产生较大的局限性。此外,由于档案馆属于公益性的组织,自身的盈利状况较差,大部分活动资金均需要由政府和财政部门来承担,这就导致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时,也会受到资金因素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进行信息资源开发时,出发点较为单一,导致信息资源的开发内容也较为片面,这将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在长期发展中,由于一直没有打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限制问题,致使档案资源开发的内容变化幅度不大。长此以往,必定会由于档案资料利用率过低的问题引发一系列的档案管理问题,对档案服务的质量和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带来阻隔。现阶段,由于公众对档案服务提出多种要求,如不对其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做出改革,将很难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因此,相关学者尝试,在档案信息开发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这可有效打破档案资源开发主体的限制影响,使其趋于开发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借助新公共管理理论,促进开发主体多元化发展

长期以来,档案馆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占据主体地位,再加上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致使档案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缺乏对投入产出绩效目标的考量。目前大部分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仍停留在响应政府号召多,挖掘公民兴趣少;出于档案馆利益与编研人员兴趣倾向多,围绕公民利益少;主观臆测公民需求多,实际调研捕捉公民需求少等弊端。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合作,引入竞争机制、注重绩效无疑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遵照治理理论指导,下放资源开发权利

想要发挥档案资源开发的作用,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就必围绕用户需求开展一系列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而在此过程中,一味的依靠档案馆很难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全面掌握,也难以保障档案资源开发的效率。为实现提升档案资源开发效率的目的,档案馆引入了多种先进的技术,试图通过分析档案资料的利用状况,来了解用户的档案服务需求,而由于可供利用的档案资料较为片面,此种数据分析方式,难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同时,在资金、人员和物力方面的需求较大,单靠政府和财政拨款很难支持繁重的数据分析和信息资源开发任务的实施。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治理理论为基础,对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开发权利进行下放,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资源开发工作中,此种资源开发模式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资源开发限制影响,实现对多个开发主体的合理利用,还可省去一定的开发成本投入,相对来说,资源开发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今后的发展,可以继续探索资源开发权力下放的措施,充分激发公众的信息资源开发热情,从而促进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二、档案学层面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理论研究

1、以档案价值为基础,增强用户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指出,“价值”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冯惠玲教授认为,档案价值是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条件,而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必须以主体需求为中心。一方面,各级档案网站以及平台的建设为公民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公民出于自身的利用需求具有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强大的内在动力。

2、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档案源于社会实践,基于产生主体的社会性,因而档案具有社会性。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具有明显社会性的公共资源,理应为人类社会所共有。其次,就我国档案馆的性质而言,也决定了档案的社会共有属性。杨霞在《国家档案馆利用服务研究》中将我国档案馆定位为公共档案馆,指出,所谓“公共”即“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侧重于强调档案馆的社会性、公有公用性和非排他性,它是由公共财政资金支持设立的保存公共档案的、负责提供公共服务的开放型档案馆。

结语: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档案资料进行整合,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为此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时,应充分认识到人们对档案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多个资源开发主体,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发展。以档案管理目标为依托所开展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可在保障信息资源自身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开发,使其满足大部分人的档案服务要求。为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序开展,政府部门需同时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为信息资源开挖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使其在档案工作中能够发展自身的作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文璐.公众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探析[J].档案时空,2017(4):20-22.

[2]张小飞,曹航.新媒体视角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理念创新[J].北京档案,2018,333(09):42-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