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设计;艺术教育
正文
引言: 早在几年前社会上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些机械性的工作,直到一场围棋赛,人工智能战胜了人类的世界冠军,才让大家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同时人工智能也在努力的进入人类的感性世界,将艺术公式化。然而最终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我们接下来的进一步探讨。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一)人工智能的概述
什么是人工智能?简单的说就是机器代替人类,完成目前只能由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也有强弱之分,较强一点的人工智能可以和人类进行交流,学习人的思维模式和记忆规律,自己推理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而较弱的人工智能,是由于技术的限制造成的。一般只能应用于特定领域,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但却不能在各个方面都达到领先水平。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
1955年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颠覆了所有人之前对机器的认知并引发关注,但一切并不顺利,中间经历了两起两落,在2016年才再次被大家重视。
第一次高潮是在1957年,第一款神经网络Perceptron的发明,使业界首次对神经网络这一概念产生了认识。这种热情一直持续了十几年,让许多学者都相信机器向人工智能转变是可行的,为后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0年,由于技术问题,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暂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高潮是BP算法的提出,使大规模神经网络的训练成为可能。BP算法是由学习过程中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的。由于多层前馈网络的训练经常采用误差反向的传播算法,人们也常把多层前馈网络直接称为BP网络。BP算法的提出为机器向人工智能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在科技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科技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搜索引擎、还有一些高危的工作领域等等。其中就拿我们用的最多的语音和人脸识别功能举例。像公司门禁、火车站、机场、登录设备,还有一些公共区域的监控等,都采用了人工智能,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早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人们已经习惯于它们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并逐渐先生了依赖。但是机器和人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并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掌握人类的语言艺术。
(二)人工智能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
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在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贡献便是卷积神经网络的应用,
卷积神经具有表征学习的特点,在图像处理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例如:谷歌的DeepDream智能程序,被称为“艺术家机器人”是一款可以将图像进行识别、分类并整理的人工智能程序。将数以万计的艺术家作品进行整理分析,不断模拟和学习他们的创作风格、作品特点,直到最后可以实现自己自动合成且具有模拟艺术家风格的作品。
(三)人工智能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来实现的。常用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先是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例如:2019年1月14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首次利用快速3D打印技术,制造出模仿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脊髓支架,成功帮助大鼠恢复了运动功能[1]。
(四)人工智能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未来人工智能在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是我们值得深度探究的话题,教育是社会的基石,是重中之重,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也是顺应时代的重要举措。加大人工智能在艺术教学中的研究,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校园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其实已经比较普遍了,像学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室,采用智能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作品,比以往更生动、形象、直观的观赏作品,不再是表面性的赏析,而是可以近距离多角度,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同时又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也帮助知识的储备。3D打印技术,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可以天马行空通过建模的方式将脑海中的设计展现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据调查,美国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教学中的时间比中国要早很多,相关案例已经很多了。利用人工智能针对老师和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并及时跟踪反馈学生的体验程度,实现了个性化教育,也就是中国一贯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2]。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艺术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释放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加深记忆。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重新划分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的学习,提高效率,提升作品的质量。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些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虽然只是公式化和机械化,可以通过模拟人类行为而完成的工作,但人工智能正以其强大的学习能力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行为习惯。
结论:艺术设计是一个感性的领域,毕竟人是在不断成长的,审美能力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先天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也由后天不断的积累,那是时间赋予人的智慧,人工智能是不能够完全取代的。但是可以把人工智能结合到艺术设计中去,利用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库和高效率,再赋予人的智慧和感性思维,两者完美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创造出更富有艺术生命的作品,促进整个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参开文献:
[1]3D打印脊髓支架恢复受伤大鼠运动功能.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1-16]
[2]徐双双,丁伟,贝典徽.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突破[J].设计,2018(12):104-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