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区整地造林与营林问题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黑龙江林区;整地造林;营林;问题分析
正文
整地是林业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清除地表的植被,增加透光性是其工作的重心。在日间,地表温度较高,通过整地会使用地表的温度降低,进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对幼林的生长发育也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整地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避免土壤侵蚀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水分与土壤的保持能力,可促进造林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黑龙江省造林现状与优秀林区整地营林分析
在整地造林过程中,通常会详细分析土地的具体情况,对其地表植被的清洁效果进行明确,保证所有多余的杂草都可以及时被清除。清除时可采用烧荒或化学药品进行处理,根据具体的清除情况而选择适合的清除方式,从局部以及全面两个层面入手确保清理效果的彻底。
在政策规范下,结合政府的需求以及市场生态化建设状况而积极开展优秀林区整地营林工作,工作中应对生态补偿进行强化,对分析效果进行完善,进而推动财政税收化管理的有效执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与推行科学高效的生态立法补偿制度,促进生态义务建设的优化与发展,使林区整地营林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使林业的环境保护效果得以增强,从整体层面进行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整地与人工播种
1、整地的方式与方法
整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局部整地,另一种是全面整地。两种整地方式又都可以按照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两种方式进行。以长条状进行造林地的翻垦即为带状整地。
2、人工播种
(1)种子处理
在人工播种开始之前要进行种子的处理,首先要进行种子的发芽准确,确保种子可以快速出芽,尽量减少留土时间,实现整齐出苗,同时还应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也要避免种子受到鸟兽的损害。在对种子进行消毒与拌种后,还应采用浸种与催芽以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快速出芽。在浸种时要确保气候与条件适宜,避免在干旱或寒冷的气候进行浸种,在雨季应选择较干的种子进行浸种。秋季时,在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应进行消毒浸种与拌种。
(2)播种方法
播种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撒播,此方法是在造林地进行种子的均匀铺洒,无需进行整地与覆土,种子在裸露的环境可自行出土发芽。此种播种方式具有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的特点,然而在播种过程中,风或水的流动会导致部分种子损失,鸟兽也会以种子为食,进而导致种子浪费。在劳动力不足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用此方法进行播种,适用于火灾后植被恢复迫切的地区。第二种是穴播,此方法是根据行距与穴距进行播种的方式,根据种粒大小的不同进行播种,每穴中少则几粒,多则几十粒,播种后要覆土。此种播种方式操作简便,可极大减少工作量,成本低廉,所有粒径的种子或土地都可采用此方法播种。第三种是条播,播种时要根据行距进行,单行或双行播种均可,可连续播种,也可间断进行。播种后要进行覆土。此方法适用于机械播种,播种速度较快,然而种子损耗量较大,在灌木或特殊乔木树种播种时可采用此方法。
三、造林方法分析
1、播种造林法
此方法即为直播造林法,主要是采用直接播种的方式进行林木种子的播种而实现造林。此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简便,工作效率较高,可实现规模化的造林。然而此种造林方式对造林的立地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在造林完成后还需对幼林进行严格的抚育管理,及时进行土壤水分的浇灌。此种造林方式适用于立地条件良好且土壤水分充足、人迹罕至的边缘地区的造林。除了可采用块状与条状播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穴播或撒播法,在播种前也要对种子进行消毒,还需经过浸种与催等各个种子处理环境,这可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使幼苗对干旱天气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同时还应对鸟兽与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
2、植苗造林法
此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所以,不要求严格的造林地立条件。但是,苗木根系在造林时也可能会存在一些损伤,甚至是失水现象,这就要求先育苗,提高栽植技术。总之,植苗造林法因其自身的优势及特点,已经成为了当前造林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3、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等。
4、播根造林法
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CM~3CM。
四、防治有害生物
1、枝干部的防治
检疫害虫是林业有害生物中对林业质量影响最大的,危害较大,一般最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树木风折、甚至枯死。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中,尤其是干部林业,我们必须要在危害处注射杀虫剂,用药泥堵洞,或者在成虫期悬挂诱剂。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林业造林时防止带有检疫对像的苗木造林,而且必须在造林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扩散蔓延。
2、叶部的防治
应对林木的叶部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积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出现病虫害危害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与控制。根据害虫的特点采用科学高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林木干部的涂抹,以便于防止地下越冬幼虫爬到叶部,此种方式不仅成本较低,同时虫害控制也较为高效,且可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五、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1、提高“环境财政”建设速度
将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按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2、优化与完善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
扩大资源税的征收对象,逐渐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增加水资源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量计税改为按照实际产量计税,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实行重税。
结语:黑龙江林地整地造林与营林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引入科学、高效的整地造林与营林方式,不断进行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推动黑龙江林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小梅.浅谈林区整地与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18(1):75.
[2]郝玉华.浅谈东北地区整地造林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7(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