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王海光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较大比重,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根基,这就决定了对于农业生产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机械化生产能够大大提高农业产能,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及农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也是农业机械化普及和推广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农业机械;农作物;种植;作用

正文


农作物种植是农产品供应的基础,尤其是粮食作物的种植产量及产品质量,更是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作物种植主要依靠人工作业来完成,受到生产力限制,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农业机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样的问题,通过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发挥,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也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生产提供了支持。

一、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1.提高农作物种植生产作业的效率

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生产实践中的作用,首先就体现在提供生产作业效率上。农业机械本身是为了应对农业生产繁重劳动而设计出来的专业化机械,以农业机械代替手工劳动,可以发挥出机械设备的强大功能优势,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活动,在保证生产作业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够很大程度上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如在耕种作业过程中,专业的翻耕机械、播种机械可以快速完成大范围的耕地播种作业,而收获季节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或采摘机械设备等,也能够保证农作物的及时高效采收,真正做到了“不误农时”。

2.提高土地农田保护的科学化水平

土地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资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田土地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农业机械的生产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农田土地保护的科学化水平。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使用不科学合理,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田单位产量大幅度减少。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肥力,保证高产高收,受到当今社会的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不仅杜绝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可以实现增肥增产;但如果方法使用不恰当,则会造成反作用,致使土壤病菌增加,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等现象。秸秆还田机可以直接将直立的农作物秸秆粉碎,抛散在地表,继而耕翻入土,粉碎的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作为土壤底肥,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更为简单方便,一举多得。

3.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的精准化水平

农作物种植离不开大量资源的利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提高对农业资源利用的精准化水平,有助于节约有限资源,提高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机械的利用正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以农田灌溉为例,在当今水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节约有重要作用。使用农田排灌机械,不仅可以对农田进行灌水,同时也可以清除农田中过多的水分。其中滴灌和喷灌是最常用的2种灌溉方式,利用压力为动力源,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当用水量,既满足了农产品的生长需求,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在灌溉的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施肥工作,既可省时又省工,又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 

二、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且农产品加工层次也较低,农业产业结构整体表现出分散化、低水平的特征。农业机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在农作物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单位劳动力可承担的生产任务量可以随之增加,且依托机械化生产还可以帮助一部分农户以更低的劳动力投入,实现更高的收益。长此以往,必然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变,落后产能将逐渐被淘汰,空余出来的相关土地将会成为规模化、专业化农业生产的资源,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这样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要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始终保持农业生产活动的良好经济收益。农业生产固有的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征,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农业机械的运用能够为农业高效、大规模生产提供支持,并且一些专业化的农业机械设备还能够在农业生产病虫害、自然灾害的防治中发挥有效作用,这样就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实现对部分效益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一些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产品采收后快速有效地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这也有助于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效益损失,延长农产品的效益实现周期。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3.加快农业从业主体的素质提升

农作物种植本身也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生产活动,尤其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科学化的农业生产,因而对于高素质农业从业主体也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农业机械的应用需要生产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当代农民要跟紧时代步伐,保证自身的收益水平,就必然要在知识结构和实践素质上有所提升。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下,必然会推动农业生产从以往的体力劳动主导的低水平生产,向着科学技术主导的高水平生产转变,同时也带动农业从业主体从原本没文化、没技术的体力劳动者,向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

三、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中优势作用的途径

1.全面有效地开展农机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农业机械的推广能够加深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理解,认识其优势,提高其利用率。进行农业机械推广时要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扩大农作物种植范围,满足农民的生产要求。为农业种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着力强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基础保障

在农作物种植中应用农业机械可以提高种植效率,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重视农业机械的使用,为农业机械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其次是在农业机械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农业机械的核心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与种植效率为中心积极改善传统农业机械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最后是投入资金,创设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奖,这是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3.创新构建适合农业机械产业化的经营体系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产业化对提升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具有推动性。农业机械在个人手中,种植的时候会产生良性竞争,农民可选择先进的、实用的农业机械进行种植,并提高自身的耕作水平。此外,农业机械产业化是提升种植效率的主要途径,如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等。新时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实现农业机械经营体系的创新,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聂艳林,任洪珍.青岛:向露地蔬菜生产机械化发起全面攻势[J].当代农机,2019(7):16-17.

[2]曹光乔,张进龙.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10):6-11.

[3]何晓晖.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8):1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