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程巍

嫩江市四站林场 黑龙江嫩江 161499

摘要

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也逐渐增多。因此,在当前的发展中,需要将生态环保工作提上日程。通过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来改善生态问题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手段,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视,并且投入部分资金以供造林绿化工程的开展。另外,也需要有较为科学的林业技术作为支持。具体的造林绿化后,还需借助林业技术工作增强绿化效果。


关键词

造林绿化;林业技术;生态平衡

正文


林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某一层面来讲,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保障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投入,并且加大对造林绿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公众对造林绿化工作的关注力度,倡导全民参与,促进造林绿化工作的高效开展。为提升造林绿化的效果,在造林绿化后,还需采取合理的林业技术工作来促进植被快速生长,运用多种林业技术为造林绿化后的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使其同时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

1、就业机会增多

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为一些基层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部分林区集中的区域内,失业率明显降低。

2、森林面积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绿化造林工作的大范围开展,使得我国森林的整体面积正在逐步提升,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进行森林资源利用时,还未形成科学的利用观念,这极有可能再次破坏森林资源,影响森林覆盖率。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开展森林保护的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全体人员的森林保护意识。

3、林产品供应不足

现阶段的社会生产速度逐步加快,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但由于林业生产存在周期长的特点,很难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需求。部分地区的林地面积较小,所产出的林产品偏少,很难供应市场,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问题。

二、造林绿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造林绿化工作的执行力度偏低

从各个地区的造林绿化工作来看,在造林效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政府关注力度大,且扶持力度大的区域,造林效果较好,而部分政府参与较少的区域,则会表现出造林执行力度较差的问题。可见,造林绿化的效果会受到政府参与的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造林检验和造林管理层面,如果相关检验人员流于形式,未对造林绿化工作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在具体工作落实时,不能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存在作假的现象。

2、缺乏经费支持

一般来说,林业工程必须等到造林绿化工程等耗时较长的作业完工之后,才得以开展,这必将要有大量资金提供支持。如果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政府不重视,那么经费不够的问题就会阻碍林业的全面建设,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工作的要点

1、提升苗木成活率

1)对残次林加以改造。在造林工作之后,需做好造林养护管理工作,对于已经生长出的苗木进行适当管理,其中不乏一些弱势的苗木,可以自然发展规律为依托,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促进其快速生长,主要改造手段为修枝、浇水和施肥等。而对于未长出苗木的部分,则应适当补种,从根本上提升林区的苗木生长率。在开展林木管理工作时,应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结合各类树种的生长特性以及不同阶段对养分和水分等的需求,适当补充水分和养分,同时做好资源分配工作,促进树木的高效生长。

2)调整树种结构。树种生长态势不佳、发生老化的现象在造林绿化中较为常见。如果造林所选择的树种过于单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就变得很低,一旦遇到病虫害,就会出现大面积受灾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增加树种多样性的方式来做出调整,科学合理地布局苗木的种植区,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获得提升。

2、采取科学的林木管理手段

林木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扶正苗木、替换枯死树木、除草、松土处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合理的林木管理工作有助于为林木生长营造良好的林区环境。在具体开展林木管理工作时,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管理原则,对林木的特性和生长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并且结合林区的发展实际,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林木管理方案,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林区环境进行优化处理,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科学的林木管理工作中,需要融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遵循林木生长规律的同时,对其做出影响,使其朝向预期的造林目标发展。

林木的生长质量同许多因素有关,如林木所处的自然环境、林木的管理等,而对于林木的科学管理则包括充分的阳光和水分、合适的种植深度、较高的土壤质量等。除此之外,自然灾害、市场现状、病虫害等问题,都是在林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内容,相关林业人员应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坚持依法治林、动态管理绿化养护经费,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3、适时适度采伐

在不同的林木生长阶段,对生长环境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要想发挥更好的绿化效果,就必须结合林木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对管理工作做出调整。如在进行林木更新时,自然更新的速度相对缓慢,此时便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林木采伐,促使其更新速度得以提升,这对于调节养分结构具有积极作用。实施林木采伐工作时,需首先确定好采伐的范围和相关的指标,并且结合林木的年龄分布,以小班作业的方式开展采伐工作。

4、合理利用林木资源

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应该是林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建立自然保护区,营造人工林,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解决森林覆盖率下降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为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保护森林资源,应发展速生丰产林;对于采伐量要加以严格的控制,从而改善培育和采伐失调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过伐林,为了使其能够休养生息,应适当采用只育不采的方式。同时要注意减少浪费,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加工后产生剩余物加以再利用。

5、加强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

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具有较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林业技术推广团队,这是林业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有效途径;坚持科技兴林的策略,提高造林科技含量。目前已经总结和应用了一批先进的林业技术,并在林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相关林业单位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推广方案;加强基层林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设林业科技人才的专项资金,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奖励,提高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强科技培训工作,要把科技兴林政策切实落实到思想层面,提高林业技术人员使用和传播林业科技的能力。

结语:造林绿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林业工作人员在树木栽种完成以后,还要注重后期维护工作,尽可能地减少树木损失,保证合理利用资源,物尽其用,不但要不断扩大林业面积,还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进步,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夏炎.浅谈东北造林绿化的情况与建议[J].林业勘查设计,2019(2).

[2]霍秋英.浅谈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与意义[J].种子科技,2019(8):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