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业种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袁玉玲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菏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74417

摘要

伴随着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在对农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高,因此农业的规模也进一步的扩大,农业种子管理技术的进步发展也值得探讨,有更多的农业工作者采用适当的农业种子管理技术的发展进步。基于此,本文探析农业种子管理特点,详细地阐述了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种子管理质量。


关键词

农业种子;管理;应对策略

正文


随着国家政策形势逐渐向农业倾斜,农业生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种子对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受传统管理形式和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农业种子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因此,深入分析农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且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强化农业种子管理的必要性

在农耕文明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对于农产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种子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国家政策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于种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农业种子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和实施,农业种子管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中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无法解决。与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要想使农业从根本上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农业种子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农业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种子管理质量,对于规范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农业种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市场经营不够规范,管理存在疏漏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较快,对于农业种子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很多农业类企业也看准了这一商机,越来越多的种子企业在市场上出现,但这些企业并不是都按照种子经营规范生产。也就是说,在种子经营过程中,许多企业在经营渠道方面比较混乱,有的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给种子市场的监管带来了一定挑战。另外,由于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实力参差不齐,因此在种子质量上无法保证,很多企业以劣质种子代替优质种子经营销售,给农业生产者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2.2种子市场组织发育程度低

中国的种子市场组织(包括种子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分销和其他机构)大多是按照行政级别和区域原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国有种子公司的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发展迅速,逐步向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储存和销售一体化转变。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研究机构等种子市场组织的运作和灵活性增加。然而,仍然有大量的种子公司属于“小而完整”的公司,它实施了旧的“管理、技术服务、业务管理”系统或改进的过渡系统。这种情况导致种子市场组织发展水平较低,尚未转变为真正的市场实体。它通常具有规模小、操作分散和运行效率低的特点。

2.3 监督无法覆盖高开放性的市场

种子市场的开放性较高,其本意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然而,却使得现行的管理制度标准一降再降,种子市场无法得到有效规范。企业主的经营行为相对比较随意,所生产出来的种子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甚至有一些企业出现恶意竞价和恶性竞争的情况,政府的监管在这种混乱的市场体制之下很难发挥效用。近些年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种子市场的相关法律文件,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实力强的生产企业也加入到了市场中来,种子市场这块蛋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分割。在这样高竞争的环境下,中小型种子企业不得不去思考全新的发展之路,甚至有一些会采取过激的竞争办法,给传统的市场监管措施和规章制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2.4 缺乏健全完善的农业种子档案

在我国,农业种植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种业也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因此在农业种子的培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种子生产加工,及经营管理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以后的农业种子市场发展和管理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对农业种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一定的档案意识,所以这些宝贵的农业种子管理经验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记载留存,即使有部分种子建立了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档案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保存,收集管理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3.农业种子管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3.1完善农业种子市场管理体制

必须尽快改善中国种子市场的混乱局面,建立严格的种子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以严格的机制规范种子市场。种子监管、生产和加工标准、质量检测和监督必须有健全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以确保种子生产者、经营者、用户的相关权益,以确保种子市场的开放化、竞争的良性化、种子产业的健康化。各级种子管理站必须严格按照《种子法》监督种子市场,确保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要对种子市场进行有效整改和检查,规范种子生产和管理,加强种子质量检验和监督,提高种子管理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意识,减少劣质种子和假种子的危害。在质量检验过程中,检测、取样和检验应一个不漏和反复试验。

3.2 重视农业种子管理,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在以往的农业种子管理工作中,对于种子管理不够重视、没有高素质的农业种子管理队伍是造成种子管理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农业种子管理,有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强化管理队伍建设。及时建立一支专门的农业种子管理队伍,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意识,不断强化对农业种子市场的监管。在此过程中,应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种子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参观学习,强化政治建设,最终建立一个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具有专业经验的农业种子管理队伍,从而为农业种子管理提供良好保障。

3.3 完善农业种子管理档案制度

目前,有关部门需要改变错误的传统观念,提高对农业种子管理档案制度的重视,将我国历来的种子管理经验,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并且录入电子文档,以保证这些经验都能够永久流传,避免出现文本损坏而丢失的情况。另外,在整理档案的过程当中,需要及时地记录工作当中新的经验和资料,做好分类整理工作,并以完整档案的形式进行留存,从而简化后续的查阅、参考和使用。

3.4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法律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性支持,进行补贴,政府在资金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并借鉴发达国家筹集资金的相关经验,有效地扩大推广队伍的规模,让基层农业工作者有改革的兴趣,形成对农业种子管理给予更高的重视,多元化推广以保证基层农业的发展进步,更大便利的促进农业的发展进步,提高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业工作者组织化的程度,并加强完善与农业种子管理相关的法律,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机制,保证农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增强农业种子管理观念推广的有效性,提升我国基层农业的发展水平。

4结语

农业种子管理对中国农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应充分重视农业种子管理,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监督和规范农业种子市场和种子质量,不断创新和完善农业种子管理模式,严格控制种子质量,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使农民能够购买合格的种子,以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促进中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楼坚锋,姚丹青,等.浅谈我国种子执法工作的法律依据及推进建议[J].上海农业科技,2019(2).

[2]张丽君,刘昌文.当前农业种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7(5):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