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探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李福玲

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摘要

基于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因此,节约用水以及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成为了目前我国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而本文主要以地下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例,根据地质结构分布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明确新时期工作的目标和方案。同时,应当合理应用科技信息技术手段,研究科学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域的方法,以确保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

正文


一、简要分析我国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及现状

在研究如何开展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之前,必须要明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及难点所在。

1、重要性分析

根据地下水水资源的质量不同,其使用价值也有一定的差异。通常地下水可以分为农业灌溉水源,工业生产用水以及人们的饮用水资源。同时,地下水存在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当中,在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可能会污染地下水资源。比如,矿石资源开采工作,工业废水的污染等等。另外,人们对水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地表水供应量不足,就涉及到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这就突出体现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干净无污染,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作用。

2、现状分析

地下水污染由于其自身复杂性和隐蔽性,其修复治理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地下水污染一旦发生,其治理周期很长、费用极高、难度极大。根据国务院批复《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在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当前地下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共同编制发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全国5100个水质监测点位中,地下水较差级和极差级占比近七成。

二、合理划分地下水水源的类型

在对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工作时,首先应当从地下水的不同水质及使用功能的角度等多个方面对水源进行分类,然后结合分类情况拟定相应的水源保护及管理方案。

比如,从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类型及地下水开采条件等不同角度,可以将地下水水源地分为如下类型。第一,根据含水层介质不同,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水源地。第二,可以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不同,分为潜水型和承压型水源地。第三,根据开采规模不同,分为小型水源地、中型水源地及大型水源地。第四,根据抽水井分布密度不同,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第五,根据赋存地点不同,分为平原地区水源地、傍河水源地、山前冲洪积扇水源地、地下水溢出带水源地和沿海地区水源地。

如上所述,从不同角度对地下水水源地进行划分并分类组合后,可以更详细地描述地下水水源地的特征。例如,对于大型傍河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可以得知该水源地开采规模较大、以河水为主要补给源、孔隙水介质、埋深较浅等特征。

三、常见的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基于新时期可以使用的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有很多,管理部门想要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要了解不同技术方法的应用优势及操作注意事项,结合区域范围内地下水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

1、经验值法

经验值法是根据相关实践经验直接确定保护区半径R,以水源地开采井为中心、R为半径直接得到保护区范围。这是传统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之一,大多数地区最初都是使用这种方式,其应用优势就在于划分速度快,工作效率高。但是,实际上相邻的两个保护区之间的地下水水源可能是相通的,如果在保护区的交界处出现水资源浪费或者污染的问题,仍然无法明确责任分摊的问题。因此,该划分技术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解析模型法

解析模型法是指将研究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假设,例如均质各向同性、等厚含水层、边界形状规则等,在这些假设条件下,用连续变量建立水流方程,用解析法求得未知量表达式,得到区域内任意时刻或地点所求量的数值,然后根据所选技术标准划分保护区范围。该方法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可以方便进行边界条件概化的地下水水源地,例如中小型规模的孔隙或裂隙型水源地。

3、数值模型法

数值模型法是将地质体概化为物理模型、地下水动力学问题概化为数学模型,在求解得到地下水流场分布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或其他手段,选取时间或降深作为技术标准,划定各级保护区范围。目前,通用的是使用粒子示踪模块按照时间标准进行示踪,并推荐数值模型法作为划分大型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重要方法。

四、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管理部门想要科学开展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工作,还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性原则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城市地质结构情况的不同,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工作现状的不同,则需要拟定不同的工作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还需要从规范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建立严格的人才管理机制,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引起区域划分的纠纷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导致有些水源地没有被划入保护范围,而出现的水资源污染或浪费的问题。

2、创新性原则

基于我国国土资源面积较大,在实际开展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地的划分工作时,传统的人工工作方式容易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为了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管理部门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工作。学会使用先进的科技设备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并将相关勘查结果记录在网络平台上,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从平面图和立体图两个角度,完成对地下水水资源分布情况的整理,以便于有序完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解决现阶段的工作难题。

结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有很多,可结合水体质量、使用目的,地质结构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同时,在选择合适的划分技术时,应当遵循适应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分析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积极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并应当重点提高广大受众群体对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重要作用的认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玲.泗阳县中运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J].污染防治技术,2017(3):15-21.

[2]王晓辉,许克祥.典型中型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分及保护研究——以明光市石坝水库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