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现状和改革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现状;改革
正文
1节水灌溉技术内容概述
在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速度,而一个国家的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速度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资源、市场以及制度政策起到很大作用。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可以认为是水资源短缺的产物。当前在我国部分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节水灌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稀缺的水资源的影响。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和供水条件,在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以及土壤含水的情况下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满足作物生长的用水需求,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种措施的总称。采用节水灌溉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及水分的生产率,来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取得迅猛发展。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尤其是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开展,农业技术获得较大成就,已成为推动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桥梁。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将这种技术最新成果转化为农业产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农业技术发展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与农业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灌溉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势必需要发展灌溉技术,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现实状况,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成为趋势。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也推动着节水灌溉技术的进步。伴随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这无疑推动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现代化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尤其是在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地区,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实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能够在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现状
2.1规划设计的整体性还不够完善
就我国社会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的话,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仍旧处于一个实施规划阶段,并且受到农田形状和规模的影响比较大,这直接导致了在进行相关规划的时候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化要求来进行实施,在进行节水灌溉应用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需要,使得相关的设计规划标准难以契合当前发展的需求,在具体的应用环节上,节水灌溉的应用效果难以充分的发挥出来。
2.2对节水灌溉的发展没有进行宏观规划
由于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因此说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也会相应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我国很多的农业发展区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过程当中往往没有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忽视了对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综合考量,对于一些适合进行节水农业发展的地区没有进行严格的分析审查,对于区域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没有进行宏观规划,盲目的投入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这对于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2.3节水灌溉的节水标准不明确
就我国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发展来说,由于我国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统一的节水测量标准难以确定,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节水工程的节水标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鉴于农作物的需水量不同和地区间自然环境条件所存在的差异,所以说很难确定出一个明确的节水标准。
对节水灌溉中综合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就我国当前节水灌溉的实际发展来看,往往会选择单项节水技术,比如说喷灌、滴灌和渠道防渗等,没有实现这些防水灌溉工程之间的有机结合,综合性的技术往往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但是目前还是更多的对单项技术加以应用,这使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效率比较低,在管理制度方面也并没有对综合技术的管理加以明确,造成了一些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3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改革措施
3.1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加以提升
想要促进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提升的话,那么就需要基于当前的节水灌溉发展现状来进行灌溉工程设计规划的提升,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规划的合理性,对农业区的水资源状况加以充分的分析,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符合节水灌溉的需求。
3.2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利用
根据各个地区的现实状况,应用合适的节水灌溉方式,综合利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期达到更好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各种因素的差异都会影响选择最适合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气候、地区、作物品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适合的节水灌溉模式就不同。因此,未来节水灌溉应该注重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相互结合,摸索能适应当地特征,并能显著发挥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优势的适用类型。
3.3渠系改造维修
我国大部分灌区的渠系修建时间较早,很多已经老化失修,不能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在大多数地区,依靠不透水渠道运水是一项节约用水的措施,对于当地农业和节水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老化渠系的维修改造是未来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之一。
3.4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快水价改革
完善节水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为节水型社会的建立扫清障碍。推动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由政府定价逐步转变为市场定价。水价改革涉及到广大用水户的切身利益,在保障用水户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开展水价改革工作,提高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3.5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支持
当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农田水利机制并不全面,各地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备的财政扶持力度不足。有些地区甚至还会出现农民集体筹资的现象。但是农民的经济水平也较为低下,因此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设备资金都较少,有很多使用多年的节水灌溉设备因为有限的资金而不能进行实时维修,进而迫使其在运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度滞后。因此,为改变当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备普遍运转失误的现象,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并积极调整农田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计划。结合各地区不同农田区域的实际发展现状,经上级单位统一筹资,合理优化,大力引进民间企业资产,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良好发展有足够的财政力量支撑,并制定相关管护策略,鼓励农民切身体会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备的维护工作,充分感受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财政效益。
4结束语
总之,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选择相应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减小农业生产的成本。基于社会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需要重视对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及时的对现存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选择更加恰当的灌溉方式,重视对灌溉工作的管理和规划,对节水灌溉工程尽可能的做好全过程控制,基于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及时的对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加强人力物力等的投入,既要满足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农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现状和改革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05):43-44.
[2]宋剑,袁宏图.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2018(05):79.
[3]吕国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吉林农业,2018(0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