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摘要
关键词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正文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高速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水环境一旦被污染,淡水资源将减少,人们也会更加担忧将出现的一系列后果。在这一发展形势之下,水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就逐渐显现出来,也越发重要。而质量控制以及保护的措施,是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而这也是正确进行数据分析的重点。因此为了加强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将这一工作严格落实到位,为水环境监测保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1.水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水环境监测就是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对水的质量以及水体中一些影
响到生态环境质量的人为因素进行具体的监测,这些监测,能够为国家合理开发水环境、保护水土资源系统提供珍贵的资料。它是一项基础的工作,是水环境评价、水环境防治的基本,是水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政府进行相关决策和相关部门进行环境保护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对水质进行监测,能够帮助我们时刻了解日常饮用水的水质,有利于对江海湖泊的状况进行评价,也有利于实现对相关水资源质量的评判,现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手段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水环境的监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公正、准确,能够满足相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需要。为了使得监测数据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水环境的质量,帮助预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我们就必须实现监测设施的规范化、仪器设备的现代化,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先进的科学媒介建立合理的相关数据体系,真正形成密切合理的监测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加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的监测数据,切实落实好水环境监测工作,帮助进行水污染的治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水环境质量控制体系
2.1实验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在开始水环境监测时,需要选取适合的现代分析仪器,因为实验的
成功与否通常与设备仪器有关,因此必须对实验需要的设备仪器进行定期的监测以及日常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实验设备的完好与准确。另外,样品的采集器皿及分析器皿,如移液管、容量瓶等,也需要保持清洁并通过检定。
2.2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的常规程序,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质量的稳定性,以便及时发现水环境中的异常情况,
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在现场采集的水质样品要确保具有代表性、完整性,能够全面地反映出该区域的水质情况以及变化规律,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控制,在监测时,要尽可能地获取有效的信息,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保证实验过程的有效性。在水质运输中,为了保证其不受到破坏,必须严格遵守各项保证措施,将采集的水质送往实验室,用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分析,这样得到的相关数据也具有准确性。另外,在进行数据的统计时,也要注意差异性,避免出现纰漏。
3.水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措施
水环境监测阶段展开的质量控制保证,主要包含有三大内容:采样阶段质量控制保证;分析测试阶段质量保证;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阶段的质量保证。在实际监测中整个程序都应该处于质量控制系统之下,所以这三大内容分别独立展开工作时,应该各自具备自身的侧重点,并重视内容上下的衔接和关联性,确保水质监测技能在全面质量制约之下。
3.1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实验室具备了质量控制体系和组织领导机构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既然要展开质量控制,就必须成立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要素是作为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以《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等文件的形式将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是确保质量控制体系有据有理、有法可依的基础,这是全体实验团队必须做到的质量目标的依据。此外还应该将实验室的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在建立后,应该保质保量的实施,这些组织领导机构作为监测机构,其最高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对监测团队中的成员应该根据其潜力和能力为其确定主要职能,确保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并要求部门中每个人肩负起团队中基础、关键的工作,重视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更好的完成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目标。
3.2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特殊岗位做到持证上岗
质量控制部门人员最关键的就是人员素质。人是管理的主体,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关,关键岗位、特殊岗位的人员更应该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重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对实验室中的关键岗位展开资格考核认证,选择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整个管理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运行。实验室应该对岗位人员配置有较为充分的考量,确保实验人员有能力、具备资格完成检测项目;实验室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专业人员能够及时更新技能、接受新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实验室还应该安排并调度工作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最大限度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示出来,将自身聪明才智运用于工作中来,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能效,确保工作高效完成、质量优秀。同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更需要逐步引导试验团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监测各环节操作过程中以积极、科学的态度面对各方面的指导,以提升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质量。
3.3实验基础环节的质控措施
水环境监测中离不开人员对设备的操作阶段,这方面涉及到的样品布点、采集、运输、保存、标准液的配制标定、空白对照、标准曲线、天平以及仪器的检定、玻璃量器校准、试剂检验等各项工作,这些基础的工作应该有高效、系统的分配,确保监测数据均在符合国家要求的情况下完成,获得准确有效的数据,从而提高综合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具体来说,实验室操作环境应该严格按照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执行,实验人员应该具备对应的资格证,并按照要求展开实验,对温度、湿度、通风等均根据实际要求展开;②实验室的分析测试仪器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下运行,对少部分不够具体的操作方法可根据行业情况和自身情况,编制出较为详细的作业指导手册,以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高设备使用的准确性,确保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在最低限;实验阶段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实验记录应该做到及时、有效,设备和量器均在可使用范围内,获得的数值是准确可靠,并具备溯源性;实验中使用的水、试剂纯度和效能从购买至使用阶段均做到在有效期中使用,并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出现浪费,注意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质量控制实验和实验室的比对应该做到及时有效并满足准确性要求,空白测定、分析方法等获得的结果,国家对此缺少质控程序,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定位和行业内的要求,制定质控实验方法,确保实验准确
3.4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的管控
水样抽取后经过分析检测和数据分析,进而对水质特性进行评价。在这些阶段中,误差是一直存在的,实际分析中需要结合误差结果对数据进行评价,获得的结果是相对准确的。所以对不确定度应该给出一定的评定,可选择科学的手段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统计分析等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具有科学性。
4.结语
在质量控制中,错误数据比没有数据更为严重。水环境监测是一项国家居民生存阶段必须重视的工作,为了获得更加可靠的监测数据,实验室更需要做好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控工作,确保各监测环节的准确性。世界各国也正在积极的制定并推行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未来实验室应该结合自身定位,在不同领域的质量管控中吸取经验,以更高效的管理体系获得更专业、更科学的监测数据,确保水环境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为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由希华,周成.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途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56(3):12.
[2]刘小飞.如何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中提升监测水平[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67(1):12.
[3]符艳珍.浅谈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5(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