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城市交通规划策略探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欧阳磊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重庆 400020

摘要

经济的发展,让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化的水平提高。与之而来的就是机动车的快速普及。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对城市交通的机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引导下,中小城市的的交通规划发展有了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小城市的交通需要根据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经验,探索出自身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这样才有助于中小城市城市化的稳步推进。鉴于此,本文就中小城市交通规划的策略做简单分析,希望对中小城市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发展

正文


引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中小城市交通的规划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目前,我国的中小城市的实现了高水平的发展,在人口不断增长,就业、医疗和教育等等公共服务不断发展的同时,汽车的保有量也在飞速增长,这对相对滞后的市政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随着日渐堵塞的交通现象的频发,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发展迫在眉睫。城市的交通规划一定要和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抓住建设的机遇,在优化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做好应对工作,以便进一步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1 中小城市交通特征分析

1.1 空间特征分析

中小城市的空间发展和布局是对土地利用的重要反映,一般来说,城市建设都遵循着单中心拓展的原则。和大城市的发展比起来,中小城市的空间布局非常简单,功能区划也很清晰,一般的老老城区都集中商务、购物、医疗文化等服务功能。而老城区主要道路就形成功能单一的居住,工业或者物流等等区域。中小城市的核心区,人口密集,就业岗位众多,道路建设不完善,不流畅,就会出现停车占道等等因素引发的 交通拥堵,影响城市道路发展。

1.2 居民出行特征

中小城市的居民出行基本集中在上下班时间和午休时间,出行次数比大城市高,出行距离相比于大城市较短,这是因为中小城市的空间小,人口居住和公共服务比较集中的缘故。因此在出行耗时方面,因为慢行交通距离较短,所以出行低于机动车出行。

1.3 交通结构特征

中小城市的居民的慢行交通频率高,步行和非机动车的分担率几乎占大部分,而且由于中小城市的财政能力有限,公共交通比较滞后,所以吸引力不大。但在中小城市中,电动车非机动车的使用限制少,因此,形成了电动车、自行车便捷出行的交通优点。但近年来 ,由于汽车购置成本边地,中小城市的汽车数量也不断增加,这就让城市出行的堵塞变得更强烈。中小城市的地理环境非常受限制,城区道路和城际道路的地形地势也不利于公交交通的运行,这就导致机动车的出行分担率不断飙升。

1.4 中小城市道路网特征分析

中小城市的老城区是在慢行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道路网缺乏基础的规划设计,道路搭配不合理,道路网系换乱,街巷道路的建设标准不能够满足机动化的交通要求。尤其是在丁字口、错位路口,路网的连接度和通行度不足,导致整个道路网的通过性效率不高。不仅如此,很多中小城市,在进行城市空间的扩展的时候,主要集中在过境通道的建设上,但是过境道路货运比例比较高,对于城市内部的运行干扰比较大。

2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的战略理念

2.1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所以中小城市分部各地,由于地域发展的差异,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差异很大,尤其地理条件的限制,让城市的差异化更加明显。因此交通规划也应该差异化的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水平,满足居民需求的基础之上,促进经济的不断进步。要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和区域限制,选择适合的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划的交通策略,并利用这种特色交通,传承地方文化。比如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好的地区,多打造慢行绿色交通模式,在水系发达的地方,发展特色的水上交通。

2.2 推行公共交通

中小城市的出行基本都是以短距离为主的,慢行交通最大的优势,就是满足了居民的出行要求。由于中小城市的居民日常活动范围小,所以城市的公共交通为主体的慢行交通更加适合人们安全舒适的出行。中小城市应该在考虑运营效益和财政能力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公共交通,发展小型公交,满足人们的需求。

2.3 引导汽车合理使用

中小城市老城区的道路建设和基础设置不完善,面对不断增长的汽车数量,拥堵和停车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为了避免情势进一步恶化,交通规划可以对汽车供应总量进行控制,对停车收费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减轻。让城市中心的道路资源环境容量增大,保证交通畅通。不仅如此,还要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和品质,吸引民众公交出行,减少对汽车使用的依赖。

3 中小城市交通规划的有效策略

3.1 产城融合,引导公交发展

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要和城镇化的进程融合,要在引导公交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扩张,避免无序的交通阻碍。城市交通建设要以公共交通为发展中线,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交通优势,选择合适的轨道交通形式,合理引导城市的用地建设,让人口就业和更多的功能区域向外扩展,以此来环节老城区的交通压力,让城市的交通结构优化,交通服务品质化。中小城市在新城的建设中,要做好产业融合和交通规划,要在加强城市综合服务的基础上,避免使用隔离和控制来解决交通问题,这样城市产业、交通才能和谐发展。

3.2 综合治理,提升老城区交通环境

中小城市的老城区是人口密度大,就业密度高的地区,因此也是交通出行最密集的地方,但是由于路网系统的不完善,交通循环不畅,所以交通的压力也非常大。在加上老城区道路资源紧张,停车位的紧缺和公交空间被挤占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面对这些严重的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必须有综合的整治方案和系统的治理手段,要采取打通街巷,构成交通循环的措施,让城市内部的交通循环力度加大。不仅如此,还要对老城区机动车停车问题进行整改,要加强收费调解和占道管理整治,在引导汽车使用方面多下功夫,全面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压力。

3.3 优化道路资源分配

中小城市有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配置,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对于慢行佳通的承载空间、出行的分配率加大。在交通规划中,要本着畅通循环的原则,对机动车道路设计和慢行空间的侵占问题进行改善,对道路空间缺乏,道路用地割裂等等情况也做好统筹。尽量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做好城市交通修补工作,将完整道路,完美道路的设计理念贯彻其中,在充分挖掘道路空间潜力的同时,实现道路的复合利用。不仅如此,还要保证慢行交通安全舒适性,要设立慢行交通、机动车、行人以及非机动车的分离道路空间,让道路规划秩序化。还要设置一定的休息设施,结合绿化设施,打造功能多样、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城市交通轨道。

4 结束语: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空间的利用非常谨慎。土地建设、居民出行、基础设施都是城市交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应该从交通问题和交通 目标入手,遵循着生态发展的理念,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居民分布,城市扩展特点,在尊重交通和用地的关系之上,优化整个布局和结构。城市交通规划要积极推行慢行交通和公交主导的绿色出行,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发展的品质和服务能力,以便促进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胜利. 我国中小城市交通规划策略探究[J]. 城市住宅, 2019(2).

[2]姚晓文. 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郑思远. 新时期中小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 154(04):150-151.

[4]郝丹, 孙平. 我国中西部中小城市空间成长的“聚”与“离”——怀化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策略研究[J]. 规划师论丛, 20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