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实践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贺斌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泗水县分局,山东济宁273200)

摘要

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能够让环境监察更加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在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要明确相关监察人员的责任以及义务,并对人力、设备等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升环境监管的效率与质量,从而真正发挥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的价值。


关键词

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参与面;模式

正文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必然会伴随着环境污染。但新形势下,我们应主张生态经济发展,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这是当下急需解决问题。就目前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国家必须承担起主导地位,对环境污染行为严格监管,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必须遵守环境保护的原则。事实上,这些年的环境监察与保护也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此,本文对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做出研究。

一、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的价值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也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在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格化管理是根据管辖地的特征以及环境执法队伍等情况,有效地整合环境保护的执法力量,提高了环境执法的效率。

第一,明确了各主体责任。权责不明,则在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会互相推诿。因此,任何一项工作要想有效的开展起来,就必须明确责任。而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恰巧实现了分工明确,每一个环境监管人员都有其自身的工作任务,管理有效得当,自然会受到嘉奖和表扬,出现了问题,自然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这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了,环境监察工作更有实效了。

第二,提高了环境监管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借助网格化管理的手段,能够实现监察人员、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良好互动,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通过第一时间回应群众的诉求,能够有效地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了环境监管的效能,也提高了环境监察工作的效率,使环境破坏现象无处可遁。

第三,有利于实现环境监察工作的规范性和精细性。网格化管理落实了环境保护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从而能够实现环境监察工作的规范性和精细性。在网格化管理的要求下,能够将相对有限的执法资源应用到高危目标上,使环境监察工作变得更加细化。在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总结工作中的有效经验,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办法,从而实现用制度来监察环境,使环境保护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被人们逐渐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足以见得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其特定的优势。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到环境监察工作当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效,对此,我们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具体的归纳了几点有效的实施方式,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科学布局,合理划分监管范围。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建议根据曾经的保护情况、地域环境的实际情况等等方面,构建监督中心以及指挥中心,且每一个中心的基本职责以及管理内容必须明确。从监督中心的层面来讲,其最大的作用是利用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方式与环境监察工作人员进行协调互动,确保环境监管责任能够有效落实,从而发挥环境监管的实效性。从指挥中心的层面来讲,最大的作用是协调环境监察各项工作能够有章法、有条理的开展;同时,针对环境违法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环境保护、监察工作以及环境违法问题处理能够同一时间开展。通常来讲,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的,并按照省、市、县、乡镇(街道)的顺序依次设置同一个体系,且不同的环境监察机构有着不同的工作与任务。与此同时,必须与环境监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结合,要将明确出重点的监察区域以及行业,特别是以往环境违法事件爆发的区域,应该进行重点监察,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执法力量,从而掌握环境违法问题发生的实际原因,并结合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从地域的空间情况层面来讲,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又可以划分成为一、二级网络,且每一层级之间需要对应的建立信息发布、反馈平台与机制,一方面是对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从而积累更多优秀经验;另外一方面,则可以提升环境监察的效率与质量。

第二,明确职责,对骨干力量进行合理分配。在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实践过程中,不同环境监察网格需要配置不同的管理人员以及环境监察人员,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个网格的环境监察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一般来讲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监察网格所需要配置的监察人员不能少于2人,因此,需要对骨干力量进行合理分配,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向环境监察的薄弱面进行倾斜。同时,不同的环境监察网格之间还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共享,同时也可以让不同的环境监察人员能够学习其他网格的优秀经验,从而提升自己,找到更为有效的监察方法。

第三,任务细化,进一步明确日常监察模式。从下级网格的层面来讲,可以借鉴上级网格的有效资源、监察经验,严格按照上级网格的标准将环境监察工作全面落实;对于平行网格来讲,建议建立并完善信息互通机制,保障平行网格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对于一些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以及一些恶性事件,要能够及时响应,从而制定解决方案快速进行支援。无论是省级环保部门,还是环境监察机构,应该主动承担组织分配、协调指挥、培训指导等等责任,同时要做到密切关注下级网格的各种情况,要认真对待下级网格所反馈的各种监察信息,并加强对信息的分析,从而及时掌握基层监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县区以及乡镇(街道)级环保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监察要求开展工作,在基层各个领域要求监察人员必须落实自身责任,善于将任务进行精细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让不同的网格监察任务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日常监察模式必须明确,日常监察模式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开展,重点对日常巡查、违法查处、应急处置等等工作任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同时,加强对各个区域的负责人实际情况的考核力度,对于在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应该给予奖励,而出现问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惩处。

第四,扩大群众参与面。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作为环境监察机关,难免在工作中会有疏忽和遗漏,而百姓则能够实现全面的监督,所以必须要调动起群众的力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具体做法比较多样,首先,可以在群众中选举代表,建立逐层的监察管理机构,既有街道层面的监管群众,也有区县的监管群众,更有市级的群众监督,层层布控,让环境污染问题无处遁形。此外,也可以建立网络平台,便于百姓将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的公布到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群众参与进来之后,环境监察部门要特别重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培养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解决群众迫切需要整改的环境问题。

结语

环境监察工作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最突出的优势为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使得监察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更加负责高效的工作起来。同时分工更为细致的环境检查工作的布控更加全面,任何小的环境隐患都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并妥善的处理掉,长此以往,环境监察工作必然会落实到实处,取得显著的效果。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也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改善。我们要坚信,经济的发展绝不会是环境污染的源泉,经济与环境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潘芹.我国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7,29(05)
2】推进环境监察强化执法效能[J].王明军.区域治理.2019(32)

作者简介:贺斌 1984-01- 男,汉族,山东泗水人,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泗水县分局,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环境监控中心(青年路12号,老环保局)陈美收

电话:137054749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