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创建探索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周全东

宣威市发展和改革局 云南省 宣威市 655400

摘要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之一。近些年,煤矿的安全生产越来越受重视,不管是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还是在资金投入、人员培训上,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然而,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煤矿安全保障水平仍然不高,安全生产事故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由此可见,我国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本文笔者就对煤矿安全风险与控体系的创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煤矿;安全风险;与控体系;创建

正文


煤矿企业属于作业危险度较高的行业,尤其是一线矿工在作业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地质灾害的威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正确认识风险,提高对风险问题的重视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各类安全风险,从而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为企业的综合效益提供保障。

一、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概述

煤矿风险预控指的就是在特定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包括设计、建设、生产等各个环节,对相关危险源进行准确鉴别、评估、分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降低或消除风险,通过人员、环境、设备与管理等的最优配置,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将各类事故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的风险管控过程。风险预控体系则是将危险源辨识作为前提,将风险预防和控制作为核心,将员工的高风险行为作为管控重点,采用彻底切断事故因果链这一重要方法,通过长时间、多层面的循环建设,而形成的可持续优化、综合性、全面性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主要由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构成,其中,风险辨识与评估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占据基础地位,风险控制则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最终目标。

二、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预防各类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采矿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都相继颁布了《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规条例。很多煤矿企业也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对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与安全员。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的指引下,矿山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就大幅改善了煤矿安全决策、安全管理智能化现状。从培训层面来看,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本身,都非常注重对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安全素养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各地区煤炭行业生产事故的发生频率也显著下降。但必须意识到的一点是,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屏障依然还不够牢固,大型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煤矿企业的高层领导并未充分发挥出其在安全管理上的作用,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的落实度还不够,缺乏自我约束,任务方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偏低,也不注重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定期考核。

第二,相关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规范没有得到严格落实,现场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只注重省事、省时、省力,缺乏质量意识和标准化意识,重产量、轻安全防控,这就给事故隐患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

第三,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缺乏根本性的创新,具体表现为安全管理仍然采取下压式的管理模式,两化建设没有实现有机结合,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很难满足对安全信息的准确识别、综合分析等要求。从安全管理体制上来看,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的界限不够清晰,对现场安全风险的关注较多,但却忽视了深层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安全防控缺乏技术的有效支撑。

三、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创建

(一)基本架构

笔者依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标准,确定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八大层面,第一是《管理手册》,这是预控体系的总体架构,其中指出了风险预控的目标、方针等;第二是《程序文件》,其中明确了重大危险源处理的规范程序,目的是彻底消除或降低风险;第三是《考核评估标准》,这是为了体系的顺利有效运行而编制的考核评价方案;第四是《风险管理手册》,这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的基础文件,其囊括了各方面的管控数据;第五是《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这是从《风险管理手册》中分化出的一部分,专门供员工参考;第六是《员工风险行为管理手册》,该手册主要是为了说明所有风险类型中,人的风险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并将其单独列出来作为管控重点;第七是《管理制度汇总》,其中广泛融合了各类与煤矿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用以约束和指导实际行动。第八是《安全文化建设执行手册》,其中呈现了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并慢慢从制度管控上升为文化管控。

(二)危险源识别

煤矿危险源的识别一般可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和直接经验分析法这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理论进行分析,具体涉及到安全检查表法、因果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后者则是将以往实践经验作为参考,结合现行的工艺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范等开展分析工作,最终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描述,具体主要包括查询记录法、直接询问法等。完成危险源识别工作之后,应根据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后果,划归为爆炸事故、坠落事故、机电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等不同的风险事故类型。

(三)风险评估

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应当采用划分不同等级的方式加以评估,从而确定风险管控的重点项目和区域,实现对煤矿安全风险的及时有效处理。风险评估的方式比较多,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比较常见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对工作环境风险的评价,主要优点是简单易操作。

(四)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可分为人、机、环、管这四个方面。人的管理措施具体有安全培训、现场监督检查等;机的管理措施主要涉及到对机械设备的按时检修、养护、数量盘点等;环的管理措施主要是对环境的实时监测,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管的管理措施指的是对当前管理标准与管理举措加以改进和完善的相关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煤矿企业的运行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很多煤矿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最终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者不重视安全管理,未及时更新管理观念与管理手段,因此,必须在今后的煤矿生产实践中提高对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视度,加快构建集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于一体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喜武,郝贵,凌文,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技术体系及重大危险源防控关键技术[Z].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2013.

[2]曹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4):2617.

[3]王友洪.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浅谈[J].新商务周刊,2019,(16):25.

[4]李永军.探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4):115.

[5]闫建峰.基于风险预控体系的煤矿安全管理探究[J].区域治理,2018,(47):33,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