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段艳侠

沈阳市第六十中学 110147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二者相互关联、互为铺垫。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新课标倡导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写学习环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等活动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教学要求与目标上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而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阅读与写作中的知识与技巧,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不断优化读写结合教学,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1、激发读写兴趣,营造读写氛围

想要保障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读写兴趣,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读写学习之中,为学生营造融洽轻松的读写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产生更多写作表达欲望,从而保障学生的读写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读写活动,比如根据文章特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续写、改编等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身对文章内涵以及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进行写作创作。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表达的空间,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读写兴趣,同时也能优化学生的读写体验,增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让读写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对这种童话类型的文章充满兴趣,其深刻的寓意、荒诞的故事发展既能引发学生思考,也能使学生展开诸多联想与想象。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开展读写结合教学,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文,在课文阅读结束后,选择一段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段落进行改编,或者对课文结尾进行续写,要求是改编或续写的内容应符合童话体裁的特点,突出某种寓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人物性格应符合原文,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改编或续写,最后看一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的寓意最深刻、谁的创作最合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能深化对阅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能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想,这样的写作更能带给学生快乐感与满足感。通过合理开展读写结合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读写兴趣,让读写教学事半功倍。

2、深度赏析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与小学相比,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篇幅更长、涉及范围更广,对学生来说阅读难度提升了不少。学生阅读学习的目标不仅在于掌握课文中的基础字词知识与理解课文的内涵思想,还在于将从阅读学习中掌握的各种写作手法、写作思路等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应用于自身的写作与表达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算真正内化了语文知识,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发展。而为了使学生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读写结合来优化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边读边写的方式来理解阅读中各种手法、技巧的应用,在写作表达中体会其效果与优势,最终将其转变为自身的能力与技能,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春》时,朱自清先生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和煦、优美的景色,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各种春天特有的景物跃然纸上,使人眼前一亮、会心一笑。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种写作手法,教师就可以开展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后开展随笔练习,对课文进行仿写,学习运用作者使用的手法来描写景物,感受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又如何将其还原的。比如教师可以将仿写的主题定为“秋”,在让学生进行随笔练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来分享自己的对秋的认识,比如秋天特有的景物或自然现象、自己对秋天的情感等等,通过交流分享帮助学生积累随笔素材,引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的情感。随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随笔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多多运用拟人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自己眼里的“秋”。这样边读边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写作手法的特点与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积累写作手法,同时更好的理解文本内涵,保障了学生的读写学习效果。

3、深挖阅读内容,开展写作训练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一遇到归纳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情感的问题就会偃旗息鼓,不知道如何归纳分析、归纳分析总是偏离主题的问题比比皆是,说到底还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共鸣不足,于是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取教师的分析讲解,甚至记背一些分析主旨、文章情感的模板,而非真的掌握了分析文章的技能。为此,教师可以优化原本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与体验,为学生创造更多能够激发情感共鸣、理解文章内涵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章,弄明白文章想要传达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水平。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作者通过叙述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事情来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以及母亲对自己的爱。文章含有大量对话、神态描写,将母亲的形象刻画的既坚强又平凡、既细心又慈悲。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领悟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阅读完课文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完成一篇随笔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与妈妈之间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在随笔中分享为什么这件事令自己难以忘怀,带给了自己哪些启发与感悟。在没有深度阅读学习课文之前,学生写出来的随笔可能缺乏技巧与深度,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与课文进行对比,以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写作、描写上的特点与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比如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与母亲之间的对话还充斥着对母亲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而这些细节描写就使得母亲的形象立体了不少,并且也表达出了“我”对母亲的观察。从这些细节之处读者得以窥见“我”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而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技巧来表达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与情感,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表达技巧,推动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4、指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技能与素材,然而仅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为写作进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的中边读边写,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写作做好积累,从而推动学生的读写能力与素养得到更多发展。

比如《朝花夕拾》是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书目,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布置读写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这本书籍,做好相关的笔记则很难保障学生的读写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以设置一堂名著导读课,选取《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带领学生一同阅读、做好写作积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技巧与做好阅读笔记的方式,然后再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课外阅读与阅读笔记,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外读写学习的效果。除了积累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以外,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感想、写一写随笔、运用这些佳词美句进行造句、扩写等练习,从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方向、有方法的完成读写练习,保障学生读写练习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需要教师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通过开展读写结合可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与目标灵活安排读写结合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邹泽明.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新路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

[2]陈国升.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J].甘肃教育.201908).

[3]毛永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J].学周刊.2019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