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桥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古营集镇秦庄小学 274400

摘要

双减政策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效学习,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现良好的改革发展。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现阶段,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唯成绩论的思想依然存在,为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效果。双减政策的提出使教育发展有了新的转折,教师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学生留出更多课余时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为此,教师应充分明确双减的核心与要求,针对教学现状中的问题作出改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借助信息技术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除了需要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以外,还需注重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跟随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语文课堂,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与好奇,学生才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语文教学工作才会开展的更加顺利,教学的难度能够进一步降低,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障。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将语文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图片与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难度,还能进一步充实语文教学的内容,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增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挖掘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利用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亲切,同时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的保障语文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走月亮》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领略课文中描绘的优美意境,产生更多联想与想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究课文、体会意境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图片、短文等,并将其制作成图文课件,再搜集一些以月亮为主题的歌曲,比如《月亮船》,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制作好的图文课件,同时为学生播放《月亮船》这首音乐,伴随悠扬的音乐带领学生欣赏这些关于月亮的美景与美文,让学生对月亮这一意象展开更多想象与感悟。在欣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美景美文的感悟,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情感共鸣,逐渐深入语文课堂。随后,教师再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文之中,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作者对月亮的体会,看看与自己的体会是否想通。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快速融入到语文课堂之中,产生更多积极性与好奇心,同时思维也能更加活跃。在朗读完毕过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意象?读完文章过后你产生了哪些感悟?”以此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思考,通过感受景物、分析情感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作者与“阿妈”之间的深厚感情,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保障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讨论互动的机会,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这同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加强自身与学生的交流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多多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内容展开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深入学习。为了确保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更多感悟。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了解学生的讨论互动情况,做好总结与反思,以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白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具体而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在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过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学生提出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自己阅读完课文后的感悟,比如通过课文的描写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课文的写作方式等。在明确了合作学习任务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中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提醒学生精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问题。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让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检验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回答不同的问题,比如让一些小组回答阅读课文给自己的感受、自己看到了哪些画面;一些小组回答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些小组回答文章的写作手法。这样既不会浪费课堂学习时间,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带领学生总结分析,以此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思考与感悟,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3、实施分层教学

在双减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意识到过去统一化教学管理的局限性,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才能避免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的情况,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更适合其发展需求与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并平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压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语文学习信心。基于此,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习态度等等,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共同进步,使之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白鹭》时,教师就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为其设置差异性的学习任务指标,在平衡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进步。首先,针对班级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以巩固基础为主要目标,在引导学生阅读完课文过后,让这部分学生总结白鹭的生活习性,做好文章段落的划分,总结每一段落的主要内容,从而使之掌握课文的基础内容;其次,针对班级中处于中游的学生,教师要以发展其能力为主要目标,在阅读完课文过后,可以让这部分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分析,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思考文章写作的手法与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与总结,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针对班级中学习能力突出、基础稳固的学生,教师要以拓展延伸为主要方向,让这部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阅读作者的其他经典作品,把握作者的文风,丰富自身的语文积累,提升学生的赏析与领悟能力。如此一来,既能帮助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树立更多语文学习信心,同时也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之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保障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探索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为目标,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之建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沈明瑜.带着问题阅读,筛选重要信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17-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