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鉴"育审美能力,以"赏"促创新思维——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设计
摘要
关键词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创新设计
正文
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艺术创新的载体,对于塑造学生的艺术品味和多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塑造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音乐鉴赏教学在这一时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常偏重于技能的教授,忽视对学生鉴赏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将对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意义加以剖析,直面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在实际教学中显著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意义
音乐鉴赏教学在美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意义深远,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音乐鉴赏,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神韵和形式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以深入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从悦耳的声响与优美的旋律中领略到艺术的瑰丽。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艺术,它更是情感的传递者和心灵的触动者。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内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在享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得到了洗礼和升华。这种影响并非短暂的感官刺激,而是一种深刻而持久的精神触动,有助于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成长。
此外,音乐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欣赏能力和想象力具有显著价值。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逐渐学会在音乐中探寻美、表达美,甚至创造美。这种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敏锐地发现和欣赏美,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深度滋养,精神世界愈发丰富多彩。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设计路径
(一)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部分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真正内涵把握不足,导致教学中过于追求表面的活跃与形式,虽然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但学生的实际音乐素养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降低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深思熟虑的设计,旨在切实提高音乐鉴赏的教学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以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以《国之瑰宝——京剧》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策划教学活动时,应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转而思考如何通过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艺术认知,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这一国粹艺术后,指导他们进行简短的京剧表演,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愿,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整体艺术修养。参与式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鉴赏的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刻领悟音乐的内在美和丰富内涵,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具有显著效果。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时,应着重于实际效果,科学地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1]。
(二)氛围音乐营造,激发学习兴趣
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计中,营造恰当的鉴赏氛围至关重要。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一堂优质的音乐鉴赏课应将音乐历史知识、音乐技巧分析与审美体验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以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例,在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中《少数民族民歌》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在教材曲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背景,全面展现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与多元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民族音乐文化极为丰富,为这一章节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聆听民族音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听后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接着教师通过讲述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播放与民族音乐相关的舞蹈影像,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
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了解和情感体验后,教师进一步引入音乐技巧的分析,详细讲解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和音乐结构,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音乐鉴赏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音乐分析中,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通过设计横向对比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探索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思维,使音乐鉴赏课程成为真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2]。
(三)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
当今网络技术发达、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渗透到高中教育领域,尤其是音乐赏析课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对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进行传统乐器演奏示范外,更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向学生展示多样化音乐风格。音乐是无国界的,跨越种族、民族与地域界限,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共享的精神食粮,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具有全球性的普遍魅力,值得全人类共同欣赏与品鉴,将信息技术引入音乐教学,可以极大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引领学生走进更加广阔的音乐世界。
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中《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一节时,面对拉丁美洲与我们遥远的地理距离和显著的文化差异,仅凭教材和简单的音频资料,显然难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的独特韵味。教师精心挑选了高清的视频和音频资料,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将“音乐文化融合”这一主题以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视听材料成功引发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更激发他们对拉丁美洲音乐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3]。
课后,学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拉丁美洲音乐,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与全球多元文化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得以在情感上与这些音乐产生共鸣,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尊重。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为达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学生音乐鉴赏兴趣的培养,助力学生掌握音乐鉴赏技能,以此提升其审美素养,为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应成为师生的共同关注点。教师需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教改举措有利于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发展,更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提供坚实支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成长为具有高度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窦学攀.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音乐,2021(5):197-199.
[2]刘凤琴.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J].戏剧之家,2020(36):131-132.
[3]刘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3):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