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谢贵勇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第三初级中学 广西 贵港 537100

摘要

体验式教学是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由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得不同感知,从而形成概念,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揭示出规律的有效教学模式。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为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等综合能力,教师要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在猜想、判断与推理过程中认识规律、构建概念并掌握方法,提高物理学习整体效率。学生在轻松与愉快的体验式教学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出主动性,能有效促进其探究与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要求入手,提出初中物理课堂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力求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物理教学;体验式教学

正文


当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均以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为保证学生稳坐课堂主体位置,教师积极使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与实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现了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可见,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顺应教育发展改革,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实践体验,结合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研究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双手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和感悟。体验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自觉投入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获得相应的物理实践技能和生活经验。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平等交流,合作学习提供平台,能够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参与物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的全过程,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实现,因此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构建和完善起到促进作用。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机会,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思路,为物理学习注入活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和社会实践创设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确保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的思想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是一种自我的感受。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观察和分析、记录,获得个人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体验式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充分尊重并发挥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符合物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二)降低物理知识难度加深学生理解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物理公式和物理符号更偏向于抽象化,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与物理知识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在一系列的操作中推断物理公式,得出物理现象,实现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获得知识经验和感想。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物理现象,将具体的物理现象整理为抽象的物理文字和符号,在相互转化中加深印象,降低理解难度。

(三)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景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物理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创设情景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物理实验、视频、游戏、设置问题等,学生在互动性情景创设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体验“在做中学”的乐趣。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感受物理原理,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接受新知识,探求新知识,将原本枯燥的物理课堂转变为趣味性教学课堂。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根本,也是促使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的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体验式教学为学生摆脱教学束缚,释放自己的创造天赋提供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应用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探究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物理知识基础上创新和突破,获得不同的结论和看法

三、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

(一)运用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能反过来为生活而服务。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积极融入生活元素,让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得学生透过生活现象看到其中存在的物理知识,感到新颖与有趣,从而激发出探索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兴趣激发下,学生乐于观察生活,主动去感受、思考和分析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促进生活观察与现象分析等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准备好纸张、水、空瓶子、塑料袋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操作让其发生声音,学生会通过抖动、敲击等方式让物品发出不同声音。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固体、气体与液体都可以发出声音吗?”学生认真思考并回顾刚才敲击瓶子、抖动纸张和摇晃清水的情况,凭借真实体验回答问题。同时,学生也可能会尝试让桌子、椅子、装满水的水杯等物体发出声音,还会尝试触摸自己的喉结,感受说话时喉结的振动,从而激发出探究声现象的兴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让学生重复敲击瓶子、拨动张紧的橡皮筋、使劲摇晃装有水的瓶子等举动,通过体验去寻找物体的发声特点,随之明白是振动。学生带着兴趣去验证自身想法,如在拨动橡皮筋之后,马上用手按住它,使其不再振动,从而发现声音消失,又伸手抓住被敲击正在发声的空瓶子,也发现声音消失。在操作、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振动产生声音的知识。在该过程中,学生通过真实体验从生活元素中看到物理知识的存在,并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找到其中的原理,从而理解了知识内容并进行了记忆,提高了学习质量与效率,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物理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二)互动学习,物理知识深记忆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实验操作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在合作探究和学习中将物理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学习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发挥自己的主动探究精神和探索能力。比如,在《压强和浮力》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实验。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些橡皮泥,然后将橡皮泥制作成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放进水中,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位置。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橡皮泥在水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接着教师让学生再制作同等大小和相同形状的橡皮泥放进盐水中,学生经过对比观察和分析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鸡蛋,鸡蛋在清水中会下沉,在盐水中又会浮起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数据,得出结论。比如,在《光的折射透镜》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步骤,负责记录数据和成的像。学生按照四人一组,一个人负责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距离,一个人负责调整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一个人负责记录不同距离下凸透镜、光屏和蜡烛之间的成像,在观察规律中尝试自己制作望远镜。学生在实验中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生活现象,物理知识亲实践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观察并分析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和现象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丰富学生的物理体验。比如,在《压强和浮力》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第一节压强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道具,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木板、图钉、粉笔等物品进行实验。教师让学生用针和粉笔头与气球接触,学生发现图钉的针在碰到气球的一瞬间,气球就爆炸了,而用图钉平滑的一面和粉笔触碰气球,气球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再让学生分别将图钉和粉笔钉进木板,学生不用费什么力气,图钉就被按进了木板,而粉笔不管学生怎么努力都进不去。学生在实验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图钉的尖头可以扎破气球也能按进木板,但是粉笔不行?这其中有什么物理原理?”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特别是家里的缝衣针可以穿透不同材质的布料。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教师的问题中产生研究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力》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第三节摩擦力时,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摩擦力,教师引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与增大或者减小摩擦力有关的现象,比如冬天下雪时汽车轮子上安装的防滑链,自行车车链中添加的润滑油,这些都是典型的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深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了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合理使用摩擦力造福生活”为主题,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物理知识的生活指导意义。

(四)社会实践,提高物理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社会实践调查也是学生运用和体验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获得不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声现象》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节噪声及其控制内容之后,了解到噪声的分类和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知道了控制噪声危害的办法。教师让学生以噪声危害为主题,到当地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分别对居民区、商业区的白天和夜晚时段进行噪声监控,观察不同时区噪声的主要来源。同时部分学生到当地社区了解噪声对大家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当地社区是如何调解矛盾,减小噪声危害的。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居民区主要的噪声是晚上广场舞的音乐声音过大,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的学习和休息。大家经过协商和解决,规定了广场舞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时间,在特殊时间段,比如中考和高考期间,广场舞暂停活动。还有的地区采用了无声广场舞的形式,大家都带上了蓝牙耳机。比如,在《光现象》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相关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了解我国存在的光污染现象。光污染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过度使用灯光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由于镜面反光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眼睛不适感,夜晚的灯光秀对人体造成的不适,还有汽车过度刺眼的车灯导致的交通事故等。光污染容易对人们的视力造成影响。学生在查询了光污染的危害后,为当地市政部门提出改善光污染的建议,比如采用节能灯替换老旧的高耗能照明光源,改造光源结构,变发散光为聚合光等等,同时各国也都在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相关法律对光污染的现象进行约束。市政部门要加强对广告灯和霓虹灯的管理,禁止使用大功率强光源,控制使用大功率民用激光装置,限制使用反射系数较大的材料等措施势在必行。作为普通民众,一方面切勿在光污染地带长时间滞留,若光线太强,房间可安装百叶窗或双层窗帘,根据光线强弱作相应调节;另一方面应全民动手,在建筑群周围栽树种花,广植草皮,以改善和调节采光环境等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下,教师应结合学生成长需要,积极使用体验式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大力创新,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并主动分析,通过具体操作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物理知识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多途径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发挥出体验式教学的真正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鞠萍.体验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72):127-129.

[2]李蒙.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21.

[3]梅振韡.活力唤醒:构建初中物理体验式课堂的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2

[4]方丽花.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与案例分析[J].物理之友,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