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构建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
正文
引言: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在于借助智趣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索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实现知识技能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与适应,充分发挥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设计出富有吸引力且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高度融合。
一、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概述
在当今教育的背景下,教学评价一体化模式已然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方式之一,该模式通过有机地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课堂评估,显著提升了教学的协调性与统一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本质上,教学评价一体化不单单侧重于学生语文基础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持续指导,确保课程评价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进而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这一模式下,课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标志着课堂评价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环节存在,而是与教学环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这种融合促使了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不仅让教师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并评价学生,同时也改善了传统评价体系的单一性,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教学评价一体化模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通过这种参与,学生不仅能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还能够通过评价活动提升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能力。这在新课程标准下,尤其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评价一体化模式下,能够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关键依据,通过与学生间的即时反馈和有效沟通,灵活调整教学安排。这保证了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认知需求,从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1]。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使得教师能够迅速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基于这一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实时调整的过程,无疑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适宜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尤为重要。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速度和水平上进行学习,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潜能,提高学习成绩[2]。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还注重通过教学和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育者更应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提升语文能力,也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学生能得到及时、具体的反馈,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基于这种认识,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这种评价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深刻影响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学评一体化师生之间建立起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导者和伙伴。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探索知识,享受学习过程,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参与评价过程,教师能够促进自我反思,从而提升教学能力。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表现,也会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发现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一体化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构建积极的专业发展环境。通过互相观摩课堂、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交流教学心得等形式,教师可以从同行中学习优秀的教学策略,获取新的教学灵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这种专业合作和知识共享有助于建立一个互助、共成长的专业社区,对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极为有益。教学评一体化还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3]。参与评价工作,使教师有机会深入学习评价理论和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评价技能。同时,通过参与教研活动、专业培训等形式,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技能,拓宽专业视野。这种持续的学习和成长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形成创新型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构建
(一)精准设置教学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合理地确立和实施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明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而且也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而在正确的方向上高效学习。通过精准的教学目标设置,可以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与学的过程更加高效、目标明确。此外,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能引导师生共同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而对学习成果进行更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与学习的质量。在语文教育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尤为重要。经过统一编排的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不仅使知识点在各个学习单元中得以环环相扣地循环出现,还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特点,为每个学习单元设定清晰、精确的学习目标,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与学习效果的最大化[4]。以《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为例,作者既是文学家也是昆虫学家,其观察笔记兼具文学美和科学精准。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到文学作品的魅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细致地挖掘文章的教学价值和内涵。教师应指导学生探讨文章中“伟大的工程”如何展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及其特性;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拟人化手法,使文字描述更为生动鲜活;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和作品背景,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在进行细致观察时所展现出来的专注与热忱。
(二)通过过程经历体验
智慧课堂的魅力在于促进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和深刻感悟来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成为了教学的关键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沉浸于实际操作之中,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的流程,真切地掌握语文基本要素,使之内化,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个课程为例,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讲故事”这一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投入学习。学生先通过自主朗读的方式,勾勒出故事中的角色,并分析这些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大意[5]。通过深入观察配图,学生不仅能够分辨出人物的情绪状态和所处的环境背景,还能借此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填补故事中的空白,并尝试用文章中的句式清晰地讲述故事情节。此外,让学生以叙述者的身份,基于个人对插图的理解,重新讲述故事,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再现,也是对文中语言的深层消化和吸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言中,用恰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出礼物带来的喜悦和魔力,让其他同学通过故事进一步联想,达到对“礼物”更深刻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体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语文课程,更是在通过体验、感受和实践过程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内化。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巧妙地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教师需设计一系列丰富且富有创新的教学活动。这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解、小组协作、角色扮演以及深入讨论等形式。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资源,以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交互性,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成效。在这样一个“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挥上存在差异,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活动中获益,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使教学过程针对性强、成果显著[6]。以《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提出问题如“文章中哪一部分最吸引你?”、“你最欣赏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以及“阅读后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或感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阅读,还能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思,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能有效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此外,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还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和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室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反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的任务是识别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积极开展多元评价
在当今教学领域,多元化评价的实践不仅是高质量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手段的全面性和多样化。为确保教育活动的高效运行,积极探索和实施多维度评价策略至关重要。从教学实践的全程来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答题、学习态度及行为等,应受到持续关注。对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需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激励,而对那些行为偏离预期的学生,及时的指导与提醒也同样重要[7]。这样的正向反馈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和行为习惯。在词汇的复习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拼写、批改,基于字迹整洁度、书写美观度和正确率进行相互评价。通过这种互评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评价过程,发掘和指出彼此的不足,促进个人的学习进步。此外,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的互相监督与评议,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团队成员间的责任感。在合作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意见分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质疑,对有争议的观点进行理性讨论,互相之间提供有力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深化交流。此种互动形式,有利于营造健康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长期记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结束语:
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智趣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趣味性,还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秀美.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例谈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 (02): 146-148.
[2]李红. 建构“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以六年级下册成语知识专项复习为例 [J]. 亚太教育, 2024, (02): 134-136.
[3]傅茂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以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 [J]. 华夏教师, 2023, (31): 74-76.
[4]田柳.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评价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 (21): 129-131.
[5]方赛玉.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 (10): 150-152.
[6]包冬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 (12): 75-76.
[7]郭乐静.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J]. 语文建设, 2022, (02): 5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