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赵月瑶

(长春人文学院 吉林 长春130119)

摘要

在大学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音乐表现力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艺术情感的表达。通过培养音乐表现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从而在演奏中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面临教学方法单一、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演奏经验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如何在大学钢琴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多种教学方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表演水平。


关键词

大学;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

正文


引言:

音乐表现力涵盖了演奏者对乐曲情感的把握、对音乐结构的理解以及在演奏过程中情感和技巧的融合。提升音乐表现力能够帮助学生超越单纯的技巧练习,将音乐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艺术表达,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使其在各种演出和比赛中脱颖而出,展示出更加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大学钢琴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这种全面的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出技艺精湛的演奏者,更能培养学生深厚的艺术修养。
一、大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在大学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音乐不仅是音符的排列组合,更关系到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涵,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思想,这种深入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从音乐的结构、和声、旋律、节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解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1]。此外,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提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核心在于情感的交流和传递。通过培养音乐表现力,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这一媒介,与听众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使演奏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这种情感交流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提高其情商和社交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音乐表现力不仅是对现有作品的演绎,更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会在演奏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使得每一次演奏都充满独特性和创新性[2]。这种艺术创造力体现在学生对乐曲的个人诠释和表达上,他们能够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想象,使乐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不断探索和突破传统的演奏方式和技巧,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在音乐创作上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够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演奏水平,还为他们在音乐创作和即兴演奏中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通过这种不断的艺术探索和创新,学生的艺术视野得以拓展,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此外,音乐表现力的提升还能够增强学生在即兴演奏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即兴演奏中,学生需要迅速反应和灵活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技巧,通过即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思维和情感。培养音乐表现力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演奏,学生能够在即兴演奏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和创意,从而在音乐创作中表现出更高的艺术创造力。

(三)提高学生的演奏自信心

音乐表现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从而在演奏过程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这种自如的表达提升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自信心,增强了其在演奏中的自我效能感[3]。学生在演奏中能够感受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掌控力,从而增强自信,减少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够表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艺术魅力这种独特性和艺术表现力能够让学生在演奏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赏,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此外,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演奏中的心理障碍和舞台恐惧。许多学生在面对观众和评委时,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从而影响演奏效果而通过对音乐表现力的不断训练,学生能够在演奏中更加专注于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从而减少对外界环境的焦虑和干扰这种专注和沉浸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舞台压力,从而提高演奏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二、大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尽管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承认,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单一化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技术训练,忽视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这种技术至上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演奏中更加注重音符的准确性和技巧的完美,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形成机械化的演奏风格,缺乏个性和情感的投入,无法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其次,教学资源不足也严重影响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很多大学在钢琴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学生难以获得全面的音乐表现力训练。尤其是在一些非音乐专业的院校,钢琴教学资源更为有限,学生无法充分接触到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和演奏风格,缺乏对不同音乐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

此外,许多大学在钢琴教学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持续的音乐表现力训练。课程安排过于分散,教学内容缺乏层次和深度,使得学生在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上难以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不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全面提升。

三、大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

(一)加强情感引导,增强学生体验

通过情感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在演奏中更好地表达和传递这种情感。首先,教师应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情感来源[4]。例如,在讲解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时,教师可以讲述贝多芬在创作该作品时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引导能够帮助学生从心底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在演奏中更加投入地表达情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例如,在演奏肖邦的《夜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夜晚的静谧和浪漫氛围中,让学生通过想象力更好地体验作品的情感。通过这种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从而在演奏中更加自然地表达这些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在演奏中表达情感。例如,在教授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的激情和狂放情感,引导学生在演奏中大胆地表达这种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经典演奏视频和录音,让学生感受大师们的情感表达和演奏风格。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鲁宾斯坦演奏肖邦《夜曲》的视频,让学生学习和模仿鲁宾斯坦的情感表达及演奏技巧。

(二)采取多元手段,增加教学趣味

在大学钢琴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5]。例如,在讲解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巴赫所处的巴洛克时期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更全面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乐合奏、伴奏、音乐会演出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的演奏实践中感受音乐的情感。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中,学习体验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与文学、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例如,在教授德彪西的《月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欣赏以月亮为主题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些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感受音乐作品,从而在演奏中表现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情感。

(三)细化教学目标,注重知识训练

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细化教学目标并注重知识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关键方法。通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各方面的音乐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在技术和表现力上取得进步。例如,对于技术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短期目标,专注于某些特定技巧的训练,如指法、触键、速度和连贯性等,帮助学生打好技术基础而对于技术较为成熟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更高的目标,如提高情感表达、乐句处理和风格把握等,使其在音乐表现力上有更深层次的突破。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训练,系统性地讲解音乐理论、乐理知识和作品分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内涵。例如,在讲解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以及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帮助学生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作品这种系统的知识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增强其在演奏中对作品的把握能力,使其能够更演奏作品。为了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采取阶段性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期中期和末期进行阶段性测试,通过演奏考核和理论考试,评估学生的技术水平和音乐表现力。根据测试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音乐理论书籍、欣赏经典演奏视频、参加音乐讲座和研讨会等,通过多种途径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经验。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和研究,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从而在演奏中表现出更加深刻独的艺术见解。

(四)注重舞台实践,强化表演能力

舞台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演奏技巧,还能增强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使其在实际演出中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多种舞台实践机会,如校内外音乐会、比赛、汇报演出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演出环境中积累经验。例如,在学校组织的年度音乐会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演奏不同风格和难度的作品,通过这种实战演练,学生能够在舞台上不断磨练自己的演奏技巧,提升音乐表现力。其次,通过舞台实践,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应对演出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提高临场应变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能力。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演出经验,逐渐克服紧张情绪,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剧、歌剧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表演能力。例如,参与一场音乐剧的钢琴伴奏,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钢琴技巧,还需要他们配合其他演员的表演,通过音乐与剧情相结合,增强整体的表现力,这种综合性的舞台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全局意识,使他们在演奏中更加注重与他人的配合,从而提升整体的音乐表现力。为了进一步强化表演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演出训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正式演出,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进行演奏,并接受现场的反馈指导。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学生能够提前适应舞台氛围,减少实际演出时的紧张感。教师还可以通过录像回放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分析自己的演奏过程,改进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表演水平。在舞台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礼仪和表现技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上台和下台时如何与观众互动、如何谢幕这些细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舞台形象,还能够增强他们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演出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这些舞台礼仪和表现技巧的训练,学生能够在舞台上表现得更加专业自信,从而提升音乐表现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情感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在演奏中更好地表达和传递这些情感;多元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音乐实践活动和跨学科教学等,不仅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细化教学目标和知识训练可以通过个性化目标和系统的知识训练,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音乐素养;通过多种舞台实践机会,学生能够在实际演出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表演技巧和自信心。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能够在技术水平、艺术创造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升,音乐表现力显著增强,从而在钢琴演奏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杨晓.新时期大学钢琴演奏教学的有效策略[J].戏剧之家,2022,(14):169-171.

[2] 张雪雁.情境教学法在大学钢琴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观(论坛),2021,(06):130-131.

[3] 王岩.大学钢琴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大观(论坛),2020,(08):132-133.

[4] 向川宁.论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J].当代音乐,2020,(08):45-46.

[5] 赵娟.浅谈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策略[J].戏剧之家,2019,(07):1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