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双链融合”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罗琳

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412000

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领域对于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财务管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双链融合”模式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通过将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同时结合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和企业合作实习,旨在培养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财务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双链融合

正文


一、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双链融合”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数据挑战和机遇。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也受到了大数据的深刻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财务管理领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研究意义

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领域充满了创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双链融合”模式的研究,可以推动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财务决策支持。

1.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双链融合”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

2.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育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同时具备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等综合能力。通过“双链融合”模式的培养,可以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高综合素质。

3.推动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通过“双链融合”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实操能力。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商业洞察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需求。

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数据量急剧增加,需要财务管理人才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他们需要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以支持财务决策和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能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管理人才需要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技能。他们需要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可视化工具等技术,以便更好地处理和管理大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商业洞察力财务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敏锐的商业洞察力,能够从大数据中发现商业模式和趋势,为企业提供战略性的财务建议。他们需要了解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动态等信息,将数据分析结果与实际业务情境相结合,为企业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风险管理能力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变的风险。财务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模型建立,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

沟通和合作能力财务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部门和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他们需要向非财务人员解释财务数据和分析结果,以支持跨部门决策。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双链融合”模式构建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财务管理支持,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双链融合”模式构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教育链与实践链的整合。将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互动。教育链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实践链包括实习、项目实践和企业合作等。通过整合教育链和实践链,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实操能力。

 

(二)数据分析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数据分析相关的内容,包括数据处理和挖掘的技术、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的技能等。通过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财务管理专业与信息技术、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邀请信息技术和统计学领域的专家参与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和应用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实践等。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的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财务管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企业合作与校企联合实习。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习项目。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支持。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支持,如继续教育课程、专业认证、导师制度等。通过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会计人才培养差异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多地是着重课程的开发、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增加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应用能力自身素养的教育。为了形成自己的特点,会计人员培训是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走出自己的不同的路线,包括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及职业道德,以便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体现自我价值。

通过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用人标准,然后整理出会计各岗位的权力和责任。根据财务主管、出纳、会计岗位、审计和成本会计财务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岗位要求、能力标准和职业素质,重构会计专业课程。

(八)“工匠精神”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技术应用型财务人员以往以突出职教育特点为主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能结合国内外教育经验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并找到一差异化财务管理人才培方式。

社会需求多元化,开展差异化人才培养考虑到当地经济水平、学生特点以及用人单位就业等情况。因此,要想达到“工匠精神”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不具备职业道德,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危险。因此,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要注重实教学,还要提升职业道德培养。培养目标应为具备足够的基础理论、熟练的实操技能、注重职业素质、具备“工匠精神”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

()“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教师的业务能力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加强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财务岗位从业经验,这样专业教师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财务岗位经验,以便学生能学到更多书本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

四、“双链融合”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

对于“双链融合”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评估学生在“双链融合”模式下的综合素质提升情况,包括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发展等。可以通过考试成绩、课程评价、实践项目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二)实际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习项目、项目实践和企业合作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财务决策支持。

(三)跨学科融合效果。评估“双链融合”模式中财务管理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效果。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解决跨学科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升综合能力。可以通过跨学科项目的评估和学生反馈进行评价。

(四)实践导向的教学效果。考察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评估学生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实践等实践环节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运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是“过程”评价与能力“考证”评价相结合,应建立发展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但由于各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利弊。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建立一套科学的且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用于培养财务管理人才教学质量的评价考核。对学生在技能、素质和创新方面的表现给予认可和奖励。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考试来获得专业证书,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还能够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同时,应对证书进行评估和认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认可度和实用性,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证书,注重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六)毕业生就业情况。评估“双链融合”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考察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受欢迎程度,看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对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五、“双链融合”模式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展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领域对于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财务管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双链融合”模式可以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发展。

(一)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涌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在“双链融合”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能够从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支持财务决策和风险管理。

(二)人工智能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双链融合”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人工智能在财务管理中的潜在应用,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跨界合作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财务管理领域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合作。在“双链融合”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加强与金融、经济、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合作,培养学生的跨界合作和创新能力,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财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双链融合”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财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支持。

总之,“双链融合”模式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展望是多方面的,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人工智能应用能力、跨界合作与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推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要求的契合,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永健.“双链融合”视角下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7

[2]央青.校企双向赋能,产教双链融合[J].凉山日报,2023.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