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陈伟

莒南县第六小学 山东 莒南 276600

摘要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作文教学需与生活实际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开展主题活动、课堂教学渗透等多种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家校合作在推动传统文化渗透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意义,提出了有效的实践策略,如加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等,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提供了可行路径。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作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策略;家校合作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一、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学生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提出,小学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标还强调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生活,表达生活。作文教学不应是单纯的文字训练,而应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生活,记录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绘他们所见所闻,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视角,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作文教学不应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新课标还提出,作文教学应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写作过程的指导和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过程评价,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它包括丰富的思想文化、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涵盖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在哲学思想方面,传统文化中有儒家、道家、佛家等学派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伦理道德方面,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孝顺、忠诚、诚信等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文学艺术方面,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学作品、书法、绘画、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风俗习惯方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节日习俗、礼仪规范,这些习俗和礼仪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他们的写作视野,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在写作中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创作灵感。通过阅读和欣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作灵感,在作文中写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美感的作品。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典作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思想智慧,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创作热情。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哲理,还具备高度的文学艺术价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升文学素养,增强写作能力。

2.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传统习俗,如包粽子、赏月等,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这些体验和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3.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传统美德等,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融入作文写作中,提升作文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写作素材,如历史人物的故事、传统美德的体现等,让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还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4.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参加传统文化讲座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实物和资料,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在作文中更自然地运用这些文化元素,写出既有深度又有新意的作品。

5.还可以通过建立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分享各自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交流写作心得和体会,从而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主题讨论、撰写读书报告等,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开展主题活动、课堂教学渗透等多种方式,可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1.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示范者,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传递这些知识。要注重作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作文教学中。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写作主题,如“我眼中的孔子”“中秋节的传说”等,让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等,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获得第一手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在写作中更生动地表达这些经历和感悟。

3.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可以通过播放传统音乐、展示传统舞蹈、观看历史纪录片等,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中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在作文写作中更好地融入这些文化元素。

4.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阅读、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探索传统文化的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写作心得。通过自主学习和分享,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

五、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效果评价

要评价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看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否有所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2.看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视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作文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3.看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否有所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家校合作在传统文化渗透中的作用

家校合作是推动小学作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环节。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在作文中更自如地运用这些文化元素。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家庭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如节日习俗、家族故事和传统美德,都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向孩子传授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文化素材。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孩子的写作内容,还能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可以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向家长传达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和活动,让家长了解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制定学生的作文训练计划,确保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有机结合。

家庭与学校可以共同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亲子阅读经典、家庭文化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文化氛围。例如,可以组织家庭成员一起阅读《论语》或《唐诗三百首》,并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家长可以通过实际行动示范传统美德,为孩子树立榜样。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可以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而在作文写作中自然地流露出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

结论

在新课标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中,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培养出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丰富学生的素材,提升他们的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凤彩.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4,(02):124-126.

[2] 王淑兰.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8):233+235.

[3] 张晓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3):259-261.

[4] 李晓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19):114-1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