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法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尤志军

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201799

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我国的精神疾病患者占比达到了16.57%;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数据库中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数量高达660万,包含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症(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其中,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精神科最大的两种重性疾病,占平时就诊量的70%-80%。但是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和预防我国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截止到2024年4月,以知网平台关键词搜索为例,关于“精神病预防”关键词的文献仅有201篇;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对精神疾病的预防研究分析,从精神病的特征以及精神病的治疗方式出发,详细的讨论了精神病的发病,分析了预防精神病的价值意义;最后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三个层次,讨论精神疾病的预防对策,形成一体化的预防体系;希望本研究可以为丰富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研究提供帮助作用。


关键词

精神疾病;预防;方法对策

正文


一、引言

精神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寻找有效的精神疾病预防方法成为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一些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1]。这为精神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一些实践和研究也表明,某些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例如,早期识别和治疗精神疾病的高危因素、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加强精神卫生教育等。这些措施可能有助于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然而,目前对于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对精神疾病的预防研究可以有效的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推动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进展。

二、精神疾病的特点

什么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主要是由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环境因素,导致的大脑正常功能失调的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以及意志行为上的障碍;在知觉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如看到、听到不存在的事物)或妄想(如错误的、坚定的信念)[2]。在思维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逻辑不清或思维跳跃。情感上,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高涨或低落、焦虑、抑郁等。在意志行为上,患者可能会出现社交退缩、生活懒散、个人卫生差、缺乏动力或冲动行为等。一般来说,精神疾病的患者脑结构与功能和正常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身体会产生一些不同神经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但是也有研究认为,精神疾病是由于神经递质失衡所引起的,就有遗传性;精神疾病是一种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有危害的疾病,一旦遇到刺激,很容易发生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对于精神疾病,加强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了解精神疾病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三、精神疾病的治疗方式

(一)药物治疗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是精神卫生领域中最常用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来纠正大脑功能的失调,从而缓解或消除精神症状。一般来说,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精神疾病症状的类型、严重程度、年龄、性别、合并症等,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常见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躁狂药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从低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以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疗效并定期监测任何副作用,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减少副作用的影响;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了效果,就要继续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以防止症状复发或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保持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手术治疗

精神疾病的手术治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被考虑,通常作为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症状严重的备选方案。手术方法有多种,包括脑立体定向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和脑深部神经核团毁损术等。脑立体定向手术是利用磁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来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手术模式。手术时,将颅内磁信号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电极植入到大脑内,以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效果。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是通过电极刺激大脑内的神经核团,以促进神经的修复,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等症状的一种手术模式[3]。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通过刺激颈部迷走神经,以改善精神疾病引起的癫痫发作和精神恍惚等症状的手术方式。脑深部神经核团毁损术是通过破坏大脑内的神经核团,以改善记忆力减退和精神障碍等症状的手术模式。不同的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治疗的针对性不同,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对于一些精神状态极其不稳定的患者而言,可以进行物理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比如经颅磁刺激治疗,这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它利用磁信号改变大脑局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心理障碍。另外,还可以应用电痉挛疗法,电痉挛疗法也称之为“电休克疗法”,是通过在头部置入电极,通过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对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可能有一定的疗效。这些物理治疗方法通常是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无效或不足以控制症状时考虑的,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据情况来进行治疗选择更好的办法。

四、精神疾病的预防价值

(一)减少发病率

精神疾病的预防可以显著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通过早期识别、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例如,对于某些有明确病因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情的发展。

(二)减轻社会负担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对患者本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患者本人来说,精神疾病不仅会导致身体上的痛苦,更会引发心理上的折磨。这种痛苦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幻觉、妄想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能力。除了对患者本人的影响外,精神疾病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从社会角度来看,精神疾病的流行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费用的增加;所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对于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4]。通过加强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我们可以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从而降低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五、精神疾病的预防办法

(一)个人预防治疗办法

1)加强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精神疾病的重要个人预防治疗方法之一。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在体育锻炼中,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身体的氧气供应量,有助于改善大脑的功能。大脑是身体的指挥中心,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改善大脑的工作效率,减少精神问题的发生。将体育锻炼日常化就可以达到预防精神疾病的效果。

2)控制自身情绪

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而言,加强对自身情绪的控制是预防精神疾病产生的重要对策,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感知并接受自己的情绪,不压抑、不否认。同时,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发泄或过度抑制。要学会放松自己,缓解压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要学会积极应对,采取一些有效的放松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以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和娱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保持身心的平衡。

(二)家庭预防治疗办法

1)了解基本知识

家庭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家庭预防是一种对精神疾病预防的重要举措。家庭预防的精神疾病的发生,要了解清楚关于精神疾病的一些知识点,比如:精神疾病的产生因素、精神疾病的发展历程、精神疾病的表现状态等,多关注家庭成员,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关爱,在家庭成员出现精神问题的时候,及时的作出正确的举措,控制疾病病程的发展;对于一些已经出现精神状态问题的家庭成员而言,要资讯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督促患者治疗,给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总结来看,家庭预防和治疗可以以下表1作为参照:

对策

具体实施

树立信心,了解疾病

及时了解家人所患疾病的各种知识,如疾病的主要症状,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及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治愈之后如何防复发,如何进行心理、社会康复等知识

理解患者,学会倾听

1.为患者努力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2.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与患者沟通

3.不过度关注患者的病态行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接纳患者[5]

督促患者规律服药

家属一定要督促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不能因治疗一段时间感觉症状有所缓解或出现一些不适感就擅自停药

倡导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1.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2.对于重度精神疾病不配合的患者,食物应当避免带刺、带骨。

3.禁止饮酒、喝浓茶、咖啡等会对精神状态造成影响的饮料。

4.规律作息。

重视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

1.家属可以陪同患者从简单的、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训练

2.减少对患者过度保护,可让患者适度承担责任与义务

3.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

1 家庭预防治疗精神疾病的对策措施

2)正确处理关系

家庭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是一个关键的方法,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2、尊重理解对方。尊重和理解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的基础。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需求,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避免因为误解和冲突导致精神压力。3、有效处理矛盾以及冲突。当家庭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应该采取积极、冷静的态度去处理,而不是逃避或激化矛盾。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协商和妥协来解决问题,避免因为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4、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密感,有助于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可以定期组织家庭聚餐、旅行、运动等活动,让家庭成员在共同参与中增进感情。

(三)社会预防治疗办法

社会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

1)生物预防

从生物预防的角度来看,重点在于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基因结构。这主要通过实施“优生优育”的举措来实现。优生优育不仅意味着在孕期和备孕期注重营养和健康管理,还包括选择健康的伴侣、避免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和筛查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遗传性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从源头上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2)心理预防

心理预防在精神疾病的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预防强调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这包括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抗压能力、适应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的维护,如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等。通过心理预防,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防止其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

3)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主要关注社会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可以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为骨干、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广泛宣传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识别和医生早期识别精神疾病的能力,及时就医,及时诊断;合理用药,家庭治疗,双向转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六、总结

精神疾病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它们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功能受损,甚至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初期就进行干预和治疗,其效果往往比病情严重后再治疗要好得多。此外,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和社会成本。随着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这为预防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所以,在对精神疾病的研究治疗中,我们要重点关注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通过预防措施的实施,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宝妹,杨进军,张黎,.淮北市2020年育龄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报告[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2.

[2]郑海燕.基于CAMS的阶梯式护理模式在精神病患者自杀预防中的应用[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3(6):503-507.

[3]桂小雨.针对性护理在预防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

[4]朱妍,秦建美,吴晓琴.护理警示+SHEL分析法在预防精神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2, 28(13):3.

[5]白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1):3.

 

作者简介:尤志军 1985.10  河南  本科 防治科科长 中级 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方向: 精神疾病预防方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