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PIVAS护士的同质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摘要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PIVAS护士;同质化培训体系;构建
正文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主要任务之一“建立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重点加强新护士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1]。新护士入职2年内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提高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期[2]。岗位胜任力是指个体在特定工作岗位上,所具备的能够胜任该岗位要求的各项能力、素质和知识的总和[3]。对于临床护士而言,岗位胜任力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应急处理等多方面,是评价其工作表现的重要指标[4]。就实际情况而言,本院的培训方式不能更好地提高护士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不能系统地考核护士对专科病、专科操作的掌握能力[5]。因此基于胜任力培训模式制定PIVAS护士培训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理论框架,构建PIVAS护士同质化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内容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快速胜任临床岗位工作为主线,采取阶段式培训方式,对PIVAS护士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培训,以帮助他们强化专业素质、尽快适应护士角色和临床工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PIVAS护士18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例男和56例女,年龄范围在21岁~38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29.52±2.64)岁,工龄范围在2年~16年之间,工龄平均值为(7.62±1.34)年,职称类型:护士15名、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根据各护士职位的差异将其分为晚班岗位、辅助岗位、护理组长以及药学部负责人的4个岗位,所有护理人员均在对研究知情的前提下加入研究并签署相关文书。
1.2方法
1.2.1干预前
参加护理部主导的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概况与规章制度、各职能部门职责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等,培训内容主要为本科室常见疾病护理、科室规章制度和专科护理操作,培训形式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操作演示和个人操作为辅。培训结束后由各科室带教教师和护士长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
1.2.2 干预后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同质化培训:(1)培训目标:根据PIVAS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维度和指标,确定培训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例如,总体目标是提高PIVAS护士在PIVAS各方面的岗位胜任力;具体目标是使PIVAS护士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有效的临床决策和病人管理,能够与患者、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等。(2)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标,选择与PIVAS护士岗位胜任力相关的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例如,理论知识包括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循证证据等;操作技能包括本专业领域的常规操作、紧急操作、新兴或前沿操作等;案例分析包括典型或复杂的临床病例,要求PIVAS护士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包括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或挑战,要求PIVAS护士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等。(3)培训方法:根据培训内容,选择适合PIVAS护士学习特点和需求的培训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例如,传统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模拟教学、临床实践等;现代方法包括网络教学、远程教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4)培训过程:根据培训方法,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安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人员、资源等。例如,培训时间可以按照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如基础阶段、进阶阶段、高级阶段等;培训地点可以按照不同培训方法进行选择,如教室、模拟室、临床科室等;培训人员可以按照不同培训内容进行分配,如带教老师、专家教授、同行评估者等;培训资源可以按照不同培训需求进行准备,如教材、教具、设备、网络等。(5)培训效果:根据培训目标,采用合适的评价工具和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过程评价和结业评价。例如,过程评价是指在培训过程中,对PIVAS护士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进行持续的监测和反馈,以及对培训计划和安排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结业评价是指在培训结束后,对PIVAS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价,以及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6)培训考核。1)绩效考核原则:将护理岗位胜任力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岗位管理、工作量、和服务能力(也叫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某个专业领域里的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最好地反映了专业的特征与需求,具有普遍性、移植性和长期性。以岗位能力为中心,进行薪酬分配;与此同时,薪酬系数也向高风险、高技术性、高工作量的负责人和夜班人员倾斜,并与护理服务质量与岗位承担工作以外的科室管理等因素相结合;在绩效优先、权利对等的原则下,体现出多劳多得、同岗同酬、优绩优酬。尽可能地减少学历、职称和工龄的权重值,这样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易于普及。2)绩效考核项目和奖金分配制定:①岗位绩效(占15)%:考核内容包括:奖金按照层级、职称、岗位设定相应的权重系数进行分配。②工作量绩效系数(60%):考核内容包括:护理工作量、护理难度,技术要求。③工作服务质量绩效(22%):包括奖励(2%)及培训质量控制(20%),考核内容包括:技术要求、岗位职责履行、培训质量安全、护士行为要素、道德品质、患者满意度④应急值守(3%),考核夜班数量。4)考评办法:护士长每月根据《护理人员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对护士长督查、科室自查、夜查房、院内大检查中护士存在服务质量问题、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给予相应分赋分,再根据每月的工作量、岗位系数赋予一定的系数,最后输入护士二次绩效核算表,最终得出护士本月绩效。月度考评成绩与岗位津贴、奖金效益直接挂钩,并作为晋升、进修和奖惩的依据。
1.3评价指标
1.3.1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培训质量评分,包括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重症分级培训质量评分的4个项目,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与培训质量成正比.
1.3.2对比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不同岗位的倾向性。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9.0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各比例数据以n(%)形式展示;采用χ²检验对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若数值平均数(`x±s)符合正态分布,采取t检验来检测其显著性差异;当P值<0.05时,认为两组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2.结果
2.1干预前后培训质量评分的对比
干预后培训质量评分中环境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一级护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干预前后培训质量评分的对比(`x±s))
时间点 | 例数 | 病房管理评分 | 基础护理评分 | 护理文书评分 | 重症一级护理评分 |
干预前 | 18 | 91.34±2.15 | 92.02±2.07 | 90.25±2.74 | 91.25±2.51 |
干预后 | 18 | 97.86±1.26 | 98.76±0.53 | 97.62±1.05 | 98.02±0.74 |
t值 | - | 11.100 | 13.383 | 10.656 | 10.977 |
P值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2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不同岗位倾向性的对比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晚班岗位(88.89%)、护理组长(55.55%)及药学部负责人(66.67%)的倾向性均高于干预前(33.33%)、(16.67%)、(11.11%),而干预后护理人员对辅助岗位的倾向性(16.67%)低于干预前(50.00%),(P<0.05),见表2。
表2: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不同岗位倾向性的对比[n(%)]
时间点 | 例数 | 晚班岗位 | 辅助岗位 | 护理组长 | 药学部负责人 |
干预前 | 18 | 6(33.33%) | 9(50.00%) | 3(16.67%) | 2(11.11%) |
干预后 | 18 | 16(88.89%) | 3(16.67%) | 10(55.55%) | 12(66.67%) |
t值 | - | 11.688 | 4.500 | 5.899 | 11.688 |
P值 | - | 0.000 | 0.033 | 0.015 | <0.001 |
3讨论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6]主要任务之一“建立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重点加强新护士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7]。本文构建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PIVAS护士同质化培训模式,根据PIVAS护士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建立有层次的课程体系,在训练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与临床部门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可量化的评测[8]。本研究发现,干预后培训质量评分中环境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一级护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这种训练管理制度和计划是可行的,并且满足了现实的需要,可以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9]。
研究发现,干预后护理人员对晚班岗位(88.89%)、护理组长(55.55%)及药学部负责人(66.67%)的倾向性均高于干预前(33.33%)、(16.67%)、(11.11%),而干预后护理人员对辅助岗位的倾向性(16.67%)低于干预前(50.00%),(P<0.05)。这表明,以岗位胜任为基础的培训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10]。
总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同质化培训计划,可以使新进护士的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明显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地提高。训练计划提供了系统的专门知识。该培训模式的实施,不仅符合《PIVAS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规定,而且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少敏,刘晓蓉,王凤美,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护士培训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10):1206-1210.
[2]冯梅,龚姝,蒋艳,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同质化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2):2089-2092,2097..
[3]李文哲,于凤菊,赵龙等.Mini-CEX在临床护士培训考核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3,9(15):2718-2723.
[4]郭金玉,穆小楠,孙红等.PIVAS护士培训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23,20(01):119-123.
[5]狄恒丹,陈璐,王芳,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模式在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28):2196-2202.
[6]刘晶晶,段晓侠,汪艳,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网约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27):2112-2119.
[7]宋丽娜,靳楠,刘佳,等.军队医院文职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J].全科护理,2022,20(16):2240-2243.
[8]冯莞舒,刘丹.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变态过敏反应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8):1363-1366.
[9]纪媛媛,王军,俞洁,等.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神经外科PIVAS护士同质化培训指标体系[J].护理学报,2024,31(1):27-31.
[10]沈娟,马英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PIVAS护士同质化培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5):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