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的医源性感染预警
摘要
关键词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医源性感染
正文
在章琦[1]以及穆婧[2]等人的研究中显示: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医护人员对于院内环境消毒认知程度呈现为相对较低的水平,且院内物品表面监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类型病原菌的发生率较高。而在甘和平[3]以及闫芳[4]等人的研究中则指出:部分二级及以下的医疗机构没有开展有效的消毒灭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院内医护人员出现医源性感染的机率得到一定的提升。针对此类情况,及时落实医源性感染监测预警工作,则能够及时明确院内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认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预警与科学防控要求理念一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5-6]。本文将探究分析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的医源性感染预警,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从医疗器械、医疗用水、物品表面、卫生手方面收集各级医院共3000例样品,参照全国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开展工作。
1.2方法
1.2.1试剂与器械
应用平板计数琼脂、生理盐水等,采用电子天平、生物安全柜、荧光检测仪等。
1.2.2医源性感染预警监测方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标准、规范。
①明确目的:掌握医疗机构消毒效果,预警医源性感染。②监测内容,综合分析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基础、地理分布以及代表性,确认一级、耳机一级三级医院。③明确监测内容及方法,对于相关医疗器械应用目测法、放大镜法一级ATP生物荧光法明确清洗效果,各级医院每次监测4类。监测内窥镜菌落总数,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灭菌效果,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管腔PCD一级普通生物同时监测灭菌效果。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菌落总数,科室物体表面菌落总数,手术室空气应用平板发一级空气采样器监测无人条件下菌落总数,医疗用水监测。完成后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将其反馈至医院,以该数据为基础,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3观察指标
阳性判定:参照GB15982-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评价。监测合格率采用百分率标识,数值越高监测合格率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
各级医院合格率在裸视法下提升幅度不明显,放大镜法下合格率逐步提升,如下所示:
表1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
组别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
裸视法 | 放大镜法 | 裸视法 | 放大镜法 | 裸视法 | 放大镜法 | |
2022年1季度 | 12 | 6 | 90 | 40 | 80 | 35 |
2022年2季度 | 12 | 0 | 80 | 40 | 30 | 20 |
2022年3季度 | 18 | 12 | 60 | 30 | 20 | 20 |
2022年4季度 | 14 | 10 | 40 | 34 | 75 | 70 |
2023年1季度 | 18 | 12 | 40 | 40 | 90 | 85 |
2023年2季度 | 18 | 14 | 45 | 50 | 80 | 75 |
2023年3季度 | 18 | 0 | 80 | 50 | 85 | 85 |
2023年4季度 | 25 | 18 | 80 | 60 | 85 | 85 |
平均 | 16.88% | 9.00% | 64.38% | 38.70% | 68.13% | 59.38% |
2.2医疗器械ATP荧光检测仪监测情况
ATP应该检测仪监测合格率逐步提升,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2.3内窥镜、压力蒸汽、过氧化氢消毒、等离子体灭菌器监测合格率
一级医院2022年3季度内窥镜清洗合格率为0%,三级医院2023年2季度内窥镜清洗合格率为50%,其余医院各季度合格率均为100%。
2.4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
一至三级医院手监测合格率呈现为整体提升的特点,如下所示:
表2 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例,(%)]
组别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2022年1季度 | 70 | 95 | 70 |
2022年2季度 | 40 | 100 | 75 |
2022年3季度 | 50 | 100 | 80 |
2022年4季度 | 35 | 65 | 60 |
2023年1季度 | 70 | 70 | 60 |
2023年2季度 | 60 | 100 | 40 |
2023年3季度 | 70 | 90 | 75 |
2023年4季度 | 80 | 100 | 80 |
平均 | 59.38% | 90.00% | 67.50% |
2.5医疗用水监测合格率
一至三级医院医疗用水合格率中,一级医院无明显变化,二三级医院呈现出升高趋势,如下所示:
表3 医疗用水监测合格率[例,(%)]
组别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2022年1季度 | 45 | 75 | 80 |
2022年2季度 | 45 | 35 | 80 |
2022年3季度 | 100 | 75 | 85 |
2022年4季度 | 55 | 50 | 50 |
2023年1季度 | 75 | 75 | 90 |
2023年2季度 | 45 | 75 | 60 |
2023年3季度 | 60 | 100 | 85 |
2023年4季度 | 75 | 100 | 85 |
平均 | 62.50% | 73.13% | 76.88% |
2.6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
一至三级医院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呈现为升高的群是,如下所示:
表4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例,(%)]
组别 |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三级医院 |
2022年1季度 | 75 | 96 | 95 |
2022年2季度 | 60 | 78 | 78 |
2022年3季度 | 88 | 90 | 95 |
2022年4季度 | 56 | 82 | 85 |
2023年1季度 | 80 | 86 | 90 |
2023年2季度 | 95 | 95 | 100 |
2023年3季度 | 95 | 100 | 100 |
2023年4季度 | 95 | 100 | 100 |
平均 | 80.50% | 90.88% | 92.88% |
3. 讨论
医院环境、手卫生一级医疗器械在医院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杰出频率,会存在较大的机率受到污染,加上对于患者群体而言,其存在体质差的特点,在落实诊疗操作的过程中会提升院内感染的机率[7-8]。如果未能及时落实医源性感染风险预警监测,则难以有效掌握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同样难以对其起到监督的效果,使得医院内相关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按照以往常规操作落实,极易忽略潜在的危险因素,加大医源性感染出现的机率[9-10]。现阶段认为高效的监测工作对于降低医源性感染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能够及时明确医源性感染防控过程中的潜在威胁,进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部分医院在医源性感染防控工作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A.首先在医疗器械消毒效果方面,二级医院甚至在2022年2季度的合格率为0,分析此类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总量较大,难以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在该方面的认知不足。同时在器械清洗的过程中,多数器械构造较为复杂,对于直径小的管道难以做大全面清洗,器械在使用完成后未能在有效时间内落实冲洗、浸泡等预处理工作,使得后续清洗难度加大。针对此类情况,需要重视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改善其认知状态,同时在完成器械使用之后,及时落实冲洗工作,应用酶清洗液进行浸泡,必要时配置超声波清洗设备,确保清洗质量的合格[11-12]。B.在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方面,整体合格情况同样呈现为偏低的状态,以一级医院为例,2024年4季度合格率仅为56%,整体合格率为80.50%,与胡小英[13]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医院物体表面消毒具有涉及内容丰富的热点,且消毒难度相对较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疏忽。当物品表面消毒不到位,便可出现间接医源性感染,进而诱发大规模的感染情况,因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在后续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对于医护人员的监督,在工作结束后落实初步的清理消毒措施,再由专业的清洁人员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落实消毒工作。C.在医疗用水方面,消毒合格率同样偏低,其中一级医院2022年1季度合格率仅为45%,整体合格率为62.50%,此类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在工作过程中未能及时对医疗用水进行更换,供水管道未能落实二次加氯消毒措施,使得整体合格率出现明显的降低。认为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监测一级消毒工作,及时发现异常,避免引发二次感染。D.在手监测合格率方面,同样呈现为偏低的状态,认为医护人员手部会接触患者以及院内大量物品与设置,当与污染物或是消毒不合格物品接触后,不可避免的会使得手部出现感染,加上医护人员工作负荷大,容易出现手术消毒不到位的情况,使其简介传播病菌,加大感染的机率。认为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七步洗手法,佩戴一次性无菌受到,适当改善其工作负荷,将院内区域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合理配置手消毒液,保障手消毒效果的提升[14-15]。
在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之后,发现各级医院整体消毒合格率呈现为逐步提升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能够提升医院消毒合格率,为医护人员培养优良的无菌观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在医院物体表面以及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方面,其在2022年3季度左右的时间段出现明显提升的情况,认为是由于首次开展监测工作,医院具有足够的重视程度,进而出现虚高的情况,但随着监测工作常态化的落实,后续整体合格率仍呈现出上述的趋势。
综上所述,应用连续监测预警,以所得结果为基础开展改进工作,能够显著改善医院各方面消毒效果合格率,在后续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长期落实该监测模式,将医源性感染风险预警作为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章琦,李倩,李红霞,等. 陕西省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2):211-218.
[2]穆婧,赵礼国,陈玉雪,等. 宿迁市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5):626-629.
[3]甘和平,仇伟,林建海,等. 2006-2007年上海市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监督抽检结果[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60-1862.
[4]闫芳,贺杰,周波,等. 黑龙江省2018年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11):78-79.
[5]甘永新,唐小兰,卢桂宁,等.2020—2022年广西部分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4,30(02):100-103.
[6]刘莉茹,赵进奎,王楠,等.2018—2022年洛阳市中心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4,41(04):275-277+280.
[7]肖来智.2021—2022年县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01):52-54.
[8]吴升伟,余杨,刘倩,等.2022年贵州省30家中医院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现况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3,29(06):418-420+425.
[9]马慧,李张,康晓熙,等.2018—2022年四川省省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24,39(01):44-48.
[10]冷坤坤,金慧,王慧敏,等.2020—2022年杭州市医疗机构污水消毒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3,40(11):830-832.
[11]周华文,甘霖,曹玮,等.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06):193-195.
[12]吴琴锋,万雨佳,杨一明.2019年—2021年溧阳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05):627-629+640.
[13]胡小英. 2018年应城市某医院胃肠外科院内感染风险管理的风险点细菌学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2019,35(16):2191-2194.
[14]姚艳冬,赵丽,张秋红,等.不同消毒方法对医院普通病房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9(10):773-775.
[15]陈丽莉,邹悦,杨聪,等.2017—2020年宁夏某三甲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2,37(05):63-6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