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式止血带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系效果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龙运 谭淑英(通讯作者)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急诊科 409099

摘要

目的:研究旋压式止血带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02月-2024年02月收治的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50例,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2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橡皮管绑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旋压式止血带止血,分析止血成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各项生命指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优(P<0.05)。结论:运用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对四肢大血管损伤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生命体征、心理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可运用。


关键词

旋压式止血带;四肢大血管损伤;院前急救;生命体征;止血成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

正文

 

项目名称:旋压式止血带在创伤病人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项目编号:黔科计2023011

院前急救阶段常面临对急性伤患的救助任务,伤患在损伤初期的头一个小时被称为决定生存的关键黄金时段,此刻迅速对伤口实施止血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救援步骤。应用旋压式止血带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能迅捷且高效地封堵出血位置,避免因失血导致的休克症状发生[1]。此举可使伤者迅速得到救助,提高救治效率,维护患者的肢体机能,减少死亡风险。有研究指出,旋压式止血带法价格、使用便捷、便于携行、疗效卓著,目前它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且安全隐患甚微,是新兴的止血工具之一[2]旋压式止血带利用绞紧止血原理实现止血,它通过转动旋转绞棒逐级增加压力以封堵出血点并取得止血效用,此工具体积小、重量轻盈、便于携带、使用便捷,且在施加压力的同时对肌体造成的伤害较小等特点明显。它使得急救患者能在一分钟以内迅速而有效地对伤口近心端的血管进行压迫止血,并顺势打通12个静脉回液通道,迅速补充失血量,以最速的动作将伤者迅速送往急诊室或外科手术室,以此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肢体功能,从而大幅度提升救治效率。此研究将细致分析旋压式止血带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于202302月-202402月收治的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50例,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平均年龄(42.16±4.28)岁;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42.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传统的橡皮管绑扎止血:医护人员需具备卓越的职业素质与熟练的紧急手术处置能力,在接获抢救通知的刻不容缓之际,迅速赴医外事发地点,应用常规的橡胶管紧箍法以施行止血,同时依据伤口所在确切位置紧绑止血带。立刻开启12个静脉输液管线,输注如冷沉淀、人工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同时增强氧疗,简化流程并通过绿色紧急救援路径将伤者迅速移至手术室开展急救手术治疗,此举在维护伤员生命安全及保全其肢体功能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规院前急救1循环护理经过外科手术治疗修补四肢主要动脉血管的损害之后,护理工作应着重关注血管的痉挛现象和血液循环的变化情况。日常工作中,除要精心执行对损伤患者进行心电图和血氧水平的监控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仔细检查损伤肢体的血液循环状况,关注肤色与肌肤温度的任何变化,并确保其温暖。遵循医生的指示,一旦患者状况许可,还需适度开展肢体康复运动。在护理过程中一旦觉察到不正常情况,必须立刻通知医师。2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护理尤显关键。四肢大血管意外受损往往导致伤者在心理上产生剧烈波动,并伴随着强烈的各类反应。一些患者展示出恐慌和紧张感,目前仍未能摆脱损伤所带来的心理阴霾;另一些患者则显得沮丧、忧虑,害怕自己可能面临残疾的后果。还有患者表现得急躁且易怒,常常找借口发泄情绪。护士应当体谅患者所承受的苦楚,并多给予慰藉及积极正面的话语以回应其对关怀抚慰的期待。每日都应带着微笑,用温和的手法为患者提供服务,帮助患者正确解自身状况,并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协同医师进行治疗。3其他护理手术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之后,为防止发生感染,需施用具有宽泛抑菌效果的药物,并应用抗血栓药物以避免受损部位血管形成血块。处理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肢体抽取血液或者进行静脉注射,以预防可能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伤与外科手术均可导致患者身体营养物质急速分解,故而充分提供营养素对于强化免疫能力及加速身体康复至关重要。若患者未遭受内部器官伤害,则优先推荐通过口服方式补充营养。经常性地提供富含优质蛋白质、纤维素以及各类维他命的营养餐食,助力伤者受损的身体部位与血脉迅速复原。对于伤员,进行后期康复训练的引导并设立周期性的跟踪回访机制,如此能有效避免和降低残疾肢体的产生。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基础之上,辅以旋压式止血带止血:首先环绕止血自粘带于损伤处靠近心脏的一端,将带子的一端顺序穿入止血扣的内侧孔与外侧孔;接着牢牢拉紧该带子并将其末端往反方向黏牢;随后旋转止血绞杆使止血带绷紧,直到伤口不再流血或感受不到远离伤口端的动脉脉搏;用止血绞杆上的固定装置夹紧绞杆,完成出血控制。然后恰当地整理剩余的自粘带部分,并利用固定绳将绞棒和自粘带锁定;最后标注放置止血带的确切时间。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止血成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肢体坏死、肾功能衰竭、颅内高压)、患者满意度运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明确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总分10分,十分满意(>8分)、满意(86分)、不满意(<6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以及各项生命指标(测定心率、呼吸频率、pH、收缩压、氧分压、乳酸、氧合指数)。

1.4数据处理

    SPSS21.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止血成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

    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低P<0.05,见表1

1  止血成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n/%

组别

止血成功率

休克发生率

死亡发生率

观察组(n=50

4896.00%

816.00%

00.00%

对照组n=50

4284.00%

2448.00%

48.00%

x2

4.000

11.764

4.166

p

0.045

0.000

0.041

2.2 分析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见表2

2  患者满意度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有效率

观察组(n=50

2448.00%

2448.00%

24.00%

4896.00%

对照组n=50

1224.00%

3060.00%

816.00%

4284.00%

x2

-

-

-

4.000

p

-

-

-

0.045

2.3分析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见表3

3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肢体坏死

肾功能衰竭

颅内高压

总发生率

观察组(n=50

12.00%

00.00%

00.00%

12.00%

对照组n=50

36.00%

24.00%

24.00%

714.00%

x2

-

-

-

4.891

p

-

-

-

0.026

2.4分析生命体征

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优P<0.05见表4

4 生命体征`x±s

组别

心率/min

呼吸频率/min

PH

收缩压/mmhg

氧分压/mmhg

乳酸(mmol/l

氧合指数/mmhg

观察组(n=50

86.12±3.02

16.33±1.13

7.39±0.53

91.33±3.53

101.09±0.39

3.69±0.09

350.07±13.31

对照组(n=50

93.09±3.11

19.03±1.11

7.13±0.33

87.01±3.77

96.13±0.03

5.33±1.77

339.76±15.63

t

11.369

12.053

2.945

5.915

89.665

6.543

3.551

p

0.000

0.000

0.004

0.000

0.000

0.000

0.001

3.讨论

四肢大血管损伤特别涉及穿皮伤口时,损伤情形复杂多变,血流增加,出血迅速,患者很容易因血液大量流失陷入休克状态,同时患肢可能会因此缺血而发生坏死。若血液供应不足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诱发筋膜室综合征,进而引致肌组织大面积死亡[3]。尤其在诊断出动脉受损的情况下,必须迅速采取治疗措施,以便把握最有利时机修复受损的血管。院前急救现场迅速且有效地止血对于抢救生命至关重要。旋压式止血带便于携带,使用起来简便,免去填垫,且带宽得当,压迫出血时对身体组织的伤害相对较轻。它能迅速而有效地在伤口近端阻断血流实现止血[4]。同时,确保开设12个静脉输液通道,补足失血量,通过绿色通道迅捷地将伤者送往急诊或手术室,交由有资质的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此操作对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和保持其肢体功能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旋压式止血带不仅价格实惠、使用便利、便于携带,且具有显著疗效,应当大力普及[5]

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优P<0.05证实,旋压式止血带在四肢大血管损伤院前急救中,可显著降低休克发生率、死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升患者满意度、止血成功率。综合分析,旋压式止血带在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时的操作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旋压式止血带的构造巧妙贴合人体学理论,以便在操作时能便捷地调整以契合各种大小和位置的血脉。不论使用于腕部、臂部、踝关节或大腿,止血器均能施加持久而平衡的压力,成功实现止血,降低血流散失[6]。其次,旋压式止血带操作便捷且迅速,不必须繁琐的工具高超的技术。在急救时刻,医疗人员得以迅疾精确地使用止血带来掌控流血状况,争取治疗前的重要时刻。同时,止血带的旋转压力式设计使得其压力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既能实现有效止血,又能防止由于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组织伤害。

再者,旋压式止血带采用柔软透气的物料制成,可避免对皮肤引起强烈的刺激或过敏反应[7]。在实施固定时,止血带能维持肌肤的干燥和舒适,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其材料富含弹性,可随患者肢体动作伸展,从而减轻因束缚太紧或过于松弛引发的不适感。最后,旋压式止血带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时,可融合诸如外科手术、用药等其他疗法。运用止血能够为进一步的医疗措施带来强有力的辅助,从而增进疗效,并减轻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8]

综上所述,使用旋压式止血带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时表现出卓越的操作便捷性,这得益于其人性化设计、迅速便捷的应用过程、贴肤透气的原料以及其与其他疗法的高度兼容性。这些显著特点,令旋压式止血带置在四肢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中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

参考文献:

[1] 曾观银,王彤,吴宗磊,. 止血带捆绑联合子宫下段多方位螺旋式缝合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2):83-85.

[2] 姬国华,吴琪,吴红斌,. 冠状动脉介入术桡动脉穿刺点不同压迫止血方案效果的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22,29(1):28-32.

[3] 赵敏. 止血带4种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比较[J]. 实用医技杂志,2022,29(6):594-596.

[4] 吴韬光,陈华,聂少波,. 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技术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2,36(3):279-283.

[5] 凡君,陆小英,高德华,. 仿战条件训练模式下护理人员使用旋压式止血带的培训效果分析[J]. 骨科,2022,13(5):437-440.

[6] 范颖楠,冯筑生,史小飞,.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模拟操作的效果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22,24(5):325-329.

[7] 吕文亮,张荷焕,赵先花,. 卡式止血带与旋压式止血带对人体四肢止血效果比较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2021,49(5):584-585.

[8] 王胥人,夏德萌,刘可心,. 旋压式止血带止血效能相关因素的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3):33-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