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铜与过硫酸氢钾制剂参与的N,N-二甲基苯胺对位选择性氧化氯化反应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王晓蓓

1乐威医药(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300300 ​ 2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市 300130

摘要

N,N-二甲基苯胺胺类物质在药品、杀虫剂、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化学产品中都具有广泛地使用,需求量大。目前工业应用的N,N-二甲基苯胺化工艺存在原子经济性差、毒性大、腐蚀性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如今环保的高要求,如氯甲烷法会产生腐蚀性的氯化物废水,硫酸二甲酯法毒性大且只能利用一个甲基,甲醛-甲酸法成本较高并会产生大量C02。因此,尝试氯化铜与过硫酸氢钾制剂参与的N,N-二甲基苯胺对位选择性氧化氯化反应,开发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N,N-二甲基苯胺化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N,N-二甲基苯胺,复合型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器,反应机理

正文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合成化学

基金资助:河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B2015003014)(河北省人社厅)

N,N二甲基苯胺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制备和筛选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 AI2O3-HM复合型催化剂AI2O3含量为40wt%)使其能够有效地用于正丁胺和甲醇的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本章将该催化剂用于其它胺和甲醇的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考察该催化剂的适用性。主要研究内容为探讨AI2O3-HM复合型催化剂对不同结构胺的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的催化效果为该催化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1实验试剂

本章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试剂如表1.1所示。

1.1实验中所使用的主要试剂

名称

分子式

规格

沸点/°C

甲醇

ch4o

AR

64.7

环己胺

QH13N

AR

134.5

吗琳

C4H9NO

CP

128.3

哌嗪

C4H10N2

GR

148.5

二异丙胺

C6H15N

AR

84

苯胺

c6h7n

AR

184.4

C7H9N

CP

185

乙二胺

C2H8N2

AR

116〜117.2

1.2仪暑设备

本章在实验步骤中所使用到的重要设施和仪表装置如表一点二节所示。

1.2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设备

型号

固定床反应器

Parr 5400

柱塞泵

TBP5010

电子天平

BS210

气相色谱仪

Agilent 1790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Agilent 5973

1.3实验址程

试验步骤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完成具体试验步如下

a.将lOOmL本文制备的AI2O3-HM复合型催化剂装填于反应管中并连接好反应器各个部分然后往反应系统充入氮气对管式反应系统进行检漏检漏完成后设置反应温度为270对反应器进行加热升温加热过程中采用氮气进行保护

b.温度稳定后关闭氮气阀门并将配制好的醇胺摩尔比为4的反应液加入到物料罐中对柱塞泵进行排气然后用柱塞泵以0.25mL/min的流量将反应液连续通入反应器中进行气固相反应设置出料口背压阀的压力为l.OMPa;

c.反应条件保持二h后取样分析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进行检验取样三次取样间隔为lh;

d.反应结束后打开氮气阀门用氮气吹扫管式反应器半小时然后停止加热关闭各个部分阀门最后拉断整套系统的电源

e.反应收集液采用亿进行分离首先回收甲醇俺分然后釜液加入片碱除水分层分液取上层有机相继续精馅得到产品并对产品纯度进行分析最后对产品结构进行确认。

反映底物拓展的实验条件采用第四章优化得到的正丁胺和甲醇无氢N甲基化反映的较佳工艺条件。

1.3反应底物拓展实验的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c

反应压力/MPa

醇胺摩尔比

空速衍1

270

1.0

4:1

0.15

1.4产品分析

本章实验研究的反应底物有环己胺、哌嗪、吗嗽、二异丙胺、苯胺、节胺和乙二胺N,N二甲基苯胺化产物的结构采用质谱和核褛进行确认,

1.4产物的质谱数据


产物

结构

质谱数据

N,N二:基 环己胺

6

MS (El, 70eV), m/z (rel abundance): 127(M+, 22), 98(6), 84(100), 71(22), 56(9), 42(12), 27(2).

NN二二塞 哌嗪

6

MS (El, 70eV), m/z (rel abundance): 114", 98), 99(10), 71(65), 56(34), 43(100), 28(18).

N,N二甲基苯胺吗琳

6

MS (El, 70eV), m/z (rel abundance): 101(M+, 46), 71(30), 56(8), 43(100), 29(14).

NN二异丙 基甲胺

Yr

MS (El, 70eV), m/z (rel abundance): 115(M+, 35), 100(93), 72(19), 58(100), 42(24), 30(11).

二甲基苯胺

6

MS (El, 70eV), m/z (rel abundance): 120(M+, 100), 104(16), 91(10), 77(33), 51(13), 42⑺.

N,N二甲基 节胺

K

MS (El, 70eV), m/z (rel abundance): 135(M\ 75), 118(9), 91(83), 77(9), 65(24), 58(100), 51(12), 42(27), 30(4).

nkn,n・四 甲基乙二胺

1

MS (El, 70eV), m/z (rel abundance): U6(M+, 9), 58(100), 42(2), 30(5).

2 结果与分析

本章主要考察了环己胺、哌嗪、吗嘛、二异丙胺、苯胺、羊胺、乙二胺等反应底物和乙酰丙胺A12O3-HM复合型催化剂上进行的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情况具体反应结果列于图一中表上转换率是以底物胺为基本计量的转换率而选择性、收率则指的是产物的化学选择性和收率。

 

1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结果

从反应结果可以看出本文制备的A12O3-HM复合型催化剂能够催化其它胺与甲醇的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制备相应的N,N二甲基苯胺化产物有比较好的适用性特别是对于环己胺、哌嚓、吗啉、二异丙胺的催化反应。比较1-4组和5-6组的反应结果可以看出脂肪胺N,N二甲基苯胺化产物的收率明显高于芳香胺N,N二甲基苯胺化产物的收率而再比较1、5组的反应结果可以说明苯环的存在不利于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的进行推测原因是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影响苯胺结构中苯环上的大n键和氨基上的孤对电子形成P-Z共辆而使孤对电子发生离域从而使氨基N上的电子云密度下降造成N.H键更加稳定而不易断裂。比较5、6两组的反应结果能够进一步说明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影响由于羊胺中的氨基与苯环之间连有一个亚甲基因此节胺中苯环对氨基N上的孤对电子的离域作用减弱从而使其N-H键的断裂比苯胺容易。

对比1、2组和3、4组的反应结果可看出仲胺的N,N二甲基苯胺化产品选择性比伯胺的N用二甲基化产品时的产品选择性更高分析原因是伯胺咬二甲基化反应过程中首先会生成单甲基化中间产物然后单甲基化中间产物再继续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生成N,M二甲基化产物由于伯骸NN二甲基化反应历程较长造成部分生成的单甲基化中间产物未能够及时转化从而使N,M二甲基化产物的选择性和收率降低。

比较3、4两组仲胺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二异丙胺的转化率明显低于吗嘛的转化率分析认为是底物的空间位阻对反应的影响。由于二异丙胺中连接在氮原子上的两个异丙基体积较大造成反应时甲氧基团不易与氮原子接近从而使反应难度增加而吗琳中连接在氮原子上的两个亚甲基的体积明显小于异丙基因此其氮原子容易进攻甲氧基团使其转化率和收率较高。此外比较第1组环己胺N,M二甲基化反应和正丁胺叫V二甲基化反应的结果两者转化率都非常高但是环己胺N,M二甲基化反应的选择性比正丁胺NJV二甲基化反应的选择性低推测原因可能也与空间位阻有关中间产物花甲基环己胺的空间位阻比N,N二甲基苯胺正丁胺的空间位阻大造成N甲基正丁胺能够更加容易地继续N甲基化反应因此N,M二甲基正丁胺的选择性和收率较高。

由于乙二胺与甲醇N,N二甲基苯胺反应制备NW&'四甲基乙二胺的理论醇胺摩尔比为4其他底物醇胺摩尔比为4时反应都是甲醇过量因此本文考查乙二胺反应时的醇胺摩尔比为8,其他反应条件同表1.3。从第7组乙二胺与甲醇反应的情况可以发现乙二胺的转化率能达到96.4%但是目标产物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选择性却很低。通过气相和质谱分析发现反应液中有较多的哌嗪及哌嗪的N,N二甲基苯胺化产物生成分析认为哌嗪是乙二胺分子间发生脱氨基化反应生成然后哌嗪继续与甲醇反应生成N甲基哌嗪和二甲基哌嗪。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乙二胺脱氨基化副产物哌嗪是六元环结构结构稳定而本章实验反应条件强烈热力学结构稳定的物质容易生成因此反应过程中乙二胺分子间容易发生脱氨基化反应生成哌嗪N,N二甲基苯胺化产物收率降低明显。

3 N,N二甲基环己胺的合成

3.1工艺优化

由表1.6可以看出在反应温度270°C反应压力l.OMPa甲醇/环己胺摩尔比4:1空速0.15b-1的反应条件下环己胺的反应效果没有正丁胺的反应效果好因此本文在此对环己胺与甲醇的N,N二甲基苯胺化工艺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

3.2工艺比较

关于环己胺与甲醇的N,N二甲基苯胺工艺已报道的反应催化剂主要有A1PO4-A12O3、HX分子筛催化剂、Ce-HX分子筛催化剂等其中计算经济学HX分子筛催化剂催化环己胺与甲醇的N,N二甲基苯胺反应的效果最好将该催化剂催化的N,N二甲基苯胺工艺与本文的工艺进行比较结果列于表3.1。

3.1环己胺与甲醇N,N二甲基苯胺化工艺比较

催化剂

反应条件

转化率


/%

收率/%

温度/°c

压力/MPa

醇胺摩尔比

空速衍1

Ce-HX

340

常压

6:1

1.41

98.4

61.2

AI2O3-HM

270

1.0

6:1

0.15

98.0

83.6

由表可以看出本文制备的A12O3-HM复合型催化剂反应活性较高其催化的环己胺与甲醇N,N二甲基苯胺化工艺反应温度相对较低而目标产物二甲基环己胺的收率则比Ce-HX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反应的收率高得多说明本文开发的无氢N,N二甲基苯胺化催化剂及其工艺具有先进性。

4反应机理研究

无氢条件下在Co-Ni/y-AkCh催化剂表面的反应主要是正丁胺的歧化反应而从红外谱图可以看出无氢条件下未检测到1812cm-i、1921cm处的吸收峰说明临氢条件下检测到的这两处吸收峰不是歧化反应的中间物质故推测1812cm-1和1921cm处的吸收峰是生成MM二甲基正丁胺反应过程中的中间态物质的吸收峰。

临氢条件下正丁胺与甲醇在Co-Ni/y-Al2O3催化剂上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的反应机理见图2经分析推测1812cm-1处吸收峰为C=N的吸收峰归属于中间产物亚胺吸收峰为亚胺正离子的吸收峰由于吸电子作用的影响其吸收峰与C=N的吸收峰相比向高场移动归属于中间态物质亚胺正离子7从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出这两处峰吸收较弱说明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亚胺和亚胺正离子是很活泼的很容易被氢气还原但是它们能够被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检测到。

由以上实验分析得出正丁胺和甲醇在Co-Ni/y-Al2O3催化剂表面临氢反应生成二甲基正丁胺的反应机理是脱氢/加氢反应机理而且亚胺等中间态物质能够被漫反射傅里叶变换原位红外光谱仪检测到因此能够从侧面说明正丁胺和甲醇在AhO3-HM复合型催化剂表面的催化反应机理确实不是脱氢/加氢反应机理而是脱水反应机理。

由以上相关实验分析得出正丁胺和甲醇在A12O3-HM复合型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是脱水反应。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伊叫甲胺合成典型脱水反应机理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连续反应机理即通过氢键吸附在催化剂酸性中心的甲醇和氨气直接脱水反应生成甲胺二是分步反应机理即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甲醇先脱水生成甲氧基活性物种然后甲氧基物种再和吸附的氨气反应生成甲胺。参考甲胺合成的反应机理推测正丁胺与甲醇的N,N二甲基苯胺化反应机理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吸附的甲醇和正丁胺直接脱水反应生成相应的胺二是吸附在AhCh-HM复合型催化剂上的甲醇先脱水生成甲氧基活性物种然后甲氧基物种再和吸附的胺反应。

为了判断其具体的脱水反应历程本文通过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不同温度下甲醇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情况。根据文献报道甲醇与甲氧基物种的C-H 键的红外吸收峰位置不同因此在此只讨论3100〜2700cm范围内的C-H键的吸收峰的变化不同温度下甲醇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红外吸收峰如下图2所示。

 

2不同温度下甲醇在A12O3-HM复合型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原位红外谱图

以上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图都是在氮气吹扫脱除游离的甲醇直至信号稳定后扫描得到的吸附态甲醇的红外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室温下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甲醇的特征吸收峰为2947cnf和2834cm升温至100°C后2834cm-i处的吸收峰消失出现了2840cm和2820cm处的吸收峰2947cm处的吸收峰仍然存在。采用原位红外研究发现在250°C之后甲醇在H-ZSM-5分子筛的吸附态出现了2957cnfi和2856cm-1的C-H吸收峰认为是甲氧基物种的C-H吸收峰2850和2952cmT的吸收峰对应于甲氧基物种中的C-H键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因此推测甲醇在AI2O3-HM复合型催化剂上于250°C出现的2952cm-i和2846cm1处的吸收峰应该是甲氧基物种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在250P后甲醇在AI2O3-HM复合型催化剂表面有甲氧基活性物种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本文提出正丁胺和甲醇在AI2O3-HM复合型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如下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甲醇脱水生成甲氧基活性物种然后甲氧基物种再和吸附的正丁胺及N,N二甲基苯胺正丁胺反应具体的反应机理如图3所示。

 

3正丁胺与甲醇在AI2O3-HM复合型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

参考文献

[1]王申宇,陈典,刘晓莉,王硕文,苑亚南,王振平,杨春.基于(E)-N,N-二甲基-4-(2-(吡啶-4-)乙烯基)苯胺的锌/镉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21,37(09):1659-1664.

[2]程蕤,姜辉,周晶,李霁明,汪琛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西替坦中N,N-二甲基苯胺含量[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04):500-503.

[3]刘佑胜,黄文艳,薛小强,杨宏军,蒋必彪.过氧化二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机理[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34(01):36-40.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8.01.007.

[4]梁键谋,傅聪,陈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富马酸喹硫平中N,N-二甲基苯胺[J].医药导报,2017,36(03):317-320.

[5]张云峰,钱建钦,王建.HPLC-MS/MS法分析氟胞嘧啶中痕量基因毒性杂质N,N-二甲基苯胺[J].药物分析杂志,2017,37(02):265-271.DOI:10.16155/j.0254-1793.2017.02.11.

[6]罗舒君,杜仁军.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的N,N-二甲基苯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52(10):1187-1188.

[7]吴正岭,高培玉,吴彦彬,闫广学,李永霞.N,N-二甲基苯胺的合成工艺条件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6,24(09):39-41.DOI:10.19482/j.cn11-3237.2016.09.012.

[8]李娟娟,李将渊,年作权.新型聚N,N-二甲基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表征与应用[J].应用化学,2013,30(03):360-366.

[9]黄道战,曹俊耀,王小淑,颜芳.N,N-二甲基-(4-歧化松香胺甲基)苯胺对碳钢在盐酸溶液中缓蚀性能[J].腐蚀与防护,2012,33(11):968-971+975.

[10]李娟娟,李将渊,年作权.乙萘酚在聚N,N-二甲基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2,28(04):477-4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