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路平

高唐县琉璃寺镇中心小学 252800

摘要

语文的魅力不只体现在词汇和句子的精确和精细,还包括在美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文字,还需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体验情感和意境的美。这涉及到修辞、节奏和韵律等各个方面。同时,作者通过其文字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生活和人性的美丽。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思维,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如何在语文的教学中穿插渗透美育是对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一次挑战。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美育教育;渗透

正文


一、前言

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不只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鉴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小学语文教科书里包含了大量的美育元素,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擅长从教科书中发现和利用这些美育元素。将美育因素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理解和欣赏美的技巧,还能帮助他们体验周围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想象力和创新才能。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的意义

美育的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帮助他们增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阅读、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品或音乐作品等,学生可以体验到美的魅力,并加强对美的追求和热爱。美育的融入能够推动全方位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助力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表达。通过艺术创作和表达,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成长。通过美育的融入,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并且丰富他们的语文学习体验。这种方法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将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和理解语文,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修养。美育的融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让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主动。通过欣赏和解析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情感的共振与情绪的表达,从而增强自我情绪管理与表达的技巧。终究有助于推动多学科的学习,美育的渗透能够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从而推动多学科的学习进步。通过将艺术和创造性的元素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

简而言之,美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和艺术素养,推动全面成长,还有助于提高语文修养,增强情感体验,以及推动跨学科学习。这些都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对教师的要求

首要任务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和解读,我们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到美的力量。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充满情感与艺术气息的文学作品,例如杰出的诗篇、散文等,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美的吸引力。通过探讨和阐释文学作品,能够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才华,并且培育他们对美的热衷与追求。再者,语文课程可以借助于美的阐述和创新,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书面或口头表述,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美丽的风光、感人的情绪,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技巧。同样,我们会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审视和解读,并给出积极的评估和引导,以激励他们持续提升自身的艺术技巧。另外,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室里,把美育和其他学科融为一体,营造出多样的学习环境。比如,我们可以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融入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元素,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艺术方式去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色彩、图像等视觉要素,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展示能力。通过这种跨领域的教学方式,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培育他们全面的艺术修养。最终,在乡村小学的语文课程中,美育的融入也需要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材的构建。教师应该持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质和教育教学技巧,主动参与与美育有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以此来刷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此外,教科书的作者也需要将丰富的艺术教育元素纳入乡村小学的语文教材,以便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简而言之,在乡村小学的语文课程里,艺术教育的融入对学生的全方位成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艺术鉴赏、创新及跨领域的教育,能够塑造学生的审美品格和艺术素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全面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教师和教材制定者也需要持续付出,为乡村小学的美育教育提供更优质的支援与保障。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教学方式

(一)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朗读活动

据说,在四项基本能力中,朗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缩短与文章和作者的距离,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涵,同时对文字的美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当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人们对经典诵读和情感朗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个学校也在积极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情感鉴赏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引导,使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优秀的审美感受。朗读本质上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策划各种不同的朗读活动,或者在课后布置全面的朗读任务,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欣赏语言,体验情感,掌握朗读的技巧,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并建立健全的语文思维逻辑框架。例如,《春望》和《春夜喜雨》这两首杜甫的古诗,前者充满了深深的欢乐,而后者则是充满了悲伤。因此,学生们在朗诵时需要掌握适当的技巧来展示诗人的感情。在部编版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个名为古诗词朗诵的环节,教师能够借助这个环节,采取如指导朗读、团队朗读等多种手段来进行教学。并结合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通过学生的朗诵,可以改变不同的景色,激发学生的五感,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融入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朗读,从而创造出高品质的审美体验,并欣赏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鉴赏和创新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堂上,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对美的感知,也需要提升他们对美的理解,以实现美的输出。在理解美的过程中,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美。教师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为例,设计了一个课外朗诵活动。你对诗歌有何感情?你读过的诗歌中有没有描绘风景的部分?如果你能富有感情地朗诵并配上图片,可以请你的父母帮忙拍摄一段小视频,展示给更多人。通过这种朗读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活动,获取最基础的自然情感,从而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净化。

(二)感悟课文情感,促使学生追求美

在语文教材中,美育的元素不只包括自然和人文的美,还包括道德情感的美。一些课文的情节描述就隐含了与道德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向学生解释这些课文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情节再现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世界,并激发他们形成一些优秀的品质。在《巨人的花园》这篇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课文中的背景、角色、事件等关键要素,引导学生将教科书转化为一个基本的舞台剧,并鼓励全班的学生分别扮演童话故事的主角,同时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设计角色的言辞、面部表情、动作等。最后,《巨人的花园》这个戏剧作品已经在教室的大厅里呈现出来,它采用了仿真和再现的手法,指导学生们一边观看戏剧,一边寻找戏剧背后潜藏的人生哲理:我们需要一颗包容、友好、热忱和温暖的心。我们应该成为一个热衷于分享的个体,同样,也应该展示给别人一份友好。在演出完毕之后,学生有机会发表自身的观赏心得,并借由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微之处来阐释自身的见解。这样的观察、解读、探讨及概括的教育手段,有利于小学生在早期就建立起健全的、正面的价值取向,激励他们主动寻找一些正确的美。

(三)情感朗读

在小学教育阶段,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是因为通过全面的朗读,学生能在节奏感的驱动下,感受到文章的美感,同时也能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因此,在美育与之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表现,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朗读方式来具体呈现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和感悟是一个共同的组成部分,而思考是在预习和讲解的过程中实现的。为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感悟来实现将文章中所表达的美和一些思想情感进行展现呢?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朗读来进行锻炼,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感悟。如果学生能够富有情感地朗读,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根据情感和主题的变化来重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地表达出这种情感。比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时,通过学生充满情感的朗读,可以让他们在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同时,能够根据文章的主题来表达自己对伟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这也能让学生了解到,今天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伟人的贡献,这样就能通过这种情感传递的美,使学生深入理解,并且在人文教育的熏陶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塑造崇高的理想目标。

(四)启发想象,品味赏析整体之美

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将文章的核心要点提炼出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结构,接着逐一剖析,以此深化对语言的领悟与感受。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将美育因素纳入其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美育意识、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画面美、景色美、语言美、形象美、主题美、哲理美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美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初薇,赖欣.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思想[J].基础教育研究,2018(23).

[2] 潘芳,张会兵.学分制背景下学生专业课程选择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3] 丁宇宁.谈美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J].北方文学,2019(27).

[4] 张璐.浅谈经典诵读中美育教育的可行性探讨[J].考试周刊,2020(A4):23-24.

[5] 陈晓娟.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J].科技资讯,2020,18(34):124-1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