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古典文献的传播对策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刘娟 韩鑫炎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丽江 674100

摘要

伴随科技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古典文献的存在形式有了更好的平台——新媒体。古典文献为新媒体赋予了更高的知识价值,新媒体也为古典文献创造了更普及、更便利、更易保存的空间。但新媒体这种传播形式是具有“双面性”的,网络上参差不齐、妄下雌黄的信息,容易导致受众在接受文学知识时受到误导。因此,新媒体视阈下,探究中国古代文献传播的促进与革新方法,减少传播过程中对文学性、思想性、客观性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古典文献广泛数字化的现状及意义,从新媒体视域出发,对古典文献传播问题进行合理的探讨,总结新媒体环境下古代文学传承方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价值观的弘扬、注重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注重古典文献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结合等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古典文献;古代文学;传播对策

正文


一、古典文献广泛数字化的现状及意义

(一)古典文献数字化现状随着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古典文献数字化逐渐成为可能。特别是解决了中文字符集和汉字光学识别的技术难题后,中国的古籍数字化进程得到了加速。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多种电子格式如PDF、EPUB或HTML,使得古典文献能够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或通过互联网访问。众多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建立的数字图书馆,以及广泛应用的文字识别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非电子化文献的数字化转换,从而便于全文检索和自动标引。

我国古籍数字化可分为电子图片浏览、全文检索、以及自动标引与整理三个阶段。其中,光碟和网络成为主要的数字化成果传播方式,代表性项目包括广西大学的《古今图书集成》索引库、《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图书馆古籍信息资源库等。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古籍数字化资源库,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访问途径。

(二)古典文献数字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古典文献的数字化对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包含丰富历史、文化和哲学知识的珍贵文献,还通过使文献更易于获取和使用,拓宽了人们的知识视野。传统上,这些珍贵文献的访问受限于特定的图书馆或博物馆,但数字化使其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被广泛接触。这不仅提升了公众的文化素养,也促进了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发展,让古典文献成为更多人共享的知识宝库。

2.方便学生查阅资料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便利了学生查阅古典文献,极大提升了研究和学习的效率。通过数字化的文献数据库和在线图书馆,学生可以系统地进行学术研究,快速通过关键词搜索找到所需资料,利用文献引用和交流平台与学者交流讨论,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此外,数字化文献资源通过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案例,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利用,如学者与AI之间的对话模拟,也促进了思维的开阔和学术水平的提升。数字化还引入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

数字化技术对增强民众文化自信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帮助国家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防止文化资源流失和侵蚀,还避免了文化遗产的剽窃。通过加强古籍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建立便捷和大众化的数据库与平台,不仅方便了研究者获取和使用资源,还提升了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此外,数字化为文化输出提供了新渠道,增强了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国家的文化瑰宝,巩固了文化安全,增强了文化自信。

、古典文献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面临的困境

(一)寻查问题——数量之多、分布之散、版权之限

古典文献的数字化及其传播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庞大的数量、分散的分布、复杂的版权问题、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传和流传弊端。首先,古典文献数量庞大且遍布各个学术领域,其中许多珍贵作品仅限于图书馆存储,未能广泛传播。这些文献的保存形式多样,从完整书籍到残缺手稿,增加了研究者在寻找、获取及整理这些文献时的难度。现代技术虽然促进了文献的保存与传播,但仍有大量文献未被发掘或整理,要求研究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其次,古典文献的广泛分布,从国际图书馆到私人收藏,以及版权问题的复杂性,都给研究者带来了额外的获取难题。不同地点存储的文献需要不同处理和阅读工具,使得跨领域研究、文献整合及对比面临挑战。此外,版权问题限制了古典文献在新媒体上的自由传播,影响其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二)错误问题——传播之困、流传之弊

在文献传播方面,从大众视角出发,文学作品在多次传播后容易出现误传、滥引等问题。非专业编辑可能会主观臆断,将作品原句与个人偏见相结合误导读者,影响文学作品的准确传播与传承。此外,不同批评家和评论者对作品的评价和解读存在主观性和差异性,可能导致误导和不公评价。文学作品在商业化过程中也可能被扭曲、篡改或夸大其价值,损害原有意义和质量。

)注释问题——初学者之难

古典文献在新媒体传播中面临的困境中的“注释问题”主要涉及初学者。对于初学者来说,古典文献具有复杂的语言和深奥的内容,理解和解读古典文献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和专业技能。然而,在新媒体传播中,初学者往往面临着注释不足或不准确的问题,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困难

古典文献使用古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引用和隐喻,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才能理解。初学者在接触古典文献时往往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专业技能无法准确理解古典文献的具体含义

由于古典文献的历史性和复杂性,不同的研究者和学者对于古典文献的注释和解读可能存在差异。这就给初学者带来了困惑,他们很难确定哪种注释和解读是正确的,无法建立起对古典文献的准确理解和评价。因此其在学习古典文献时往往面临着注释的不一致和混乱

三、古典文献的传播对策

(一)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价值观的弘扬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化库存,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观念。这些文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价值观,如儒家的仁义礼智、道家的自然和谐、佛家的慈悲为怀等,这些思想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精髓,也对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弘扬这些经典价值观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的发展为传承和推广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能够帮助这些文学作品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通过新媒体,古典文学不仅能以传统的形式呈现,如《诗经》的吟唱、《楚辞》的朗诵,还能以创新的方式与现代艺术结合,如文学改编的电影和音乐剧,以及动画电影等,这些都能激发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同。

新媒体还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更易于被公众获取和理解。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了古代文学传播的新渠道,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了便捷的接触和了解古代文化的途径。加之,通过教育和社会推广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特别是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注重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

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多媒体性和个性化特点,为推广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如视频讲座、在线教育资源,以及互动交流平台,新媒体吸引了广泛关注,使学习者能够以较少的精力获取丰富、正确的知识。央视的《百家讲坛》等经典节目,通过专家学者的深入讲解,为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材料,减少了劣质信息的干扰,提升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欣赏。

新媒体平台上的专题讲座、古诗词和历史故事等内容,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导人们逐渐发现古代文学的美,促进了文学传承和发展。在线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的提供,进一步便利了知识的获取和经验的分享,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丰富多样的新媒体资源如在线阅读、音视频内容,拓宽了学习者的视野,提升了文学素养。在线文学平台、数字化图书馆等提供了大量古代文学资源,包括作品原文、解读、评论和讨论,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多媒体展现方式如音频、视频、图像等,丰富了学习体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声音、形象和情感。

注重古典文献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结合

古典文献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结合开辟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播的新途径。古代文献的丰富智慧和深邃思想,为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源头活水。通过新媒体,古典文献突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向全球读者的广泛传播,并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加深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的理解和融合。

数字化转换使古典文献以电子形式得以保存和广泛传播,极大提高了其可访问性。新媒体技术如互联网、移动应用和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古典文献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互动,从虚拟现实体验到在线讨论平台,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古文化遗产的魅力,促进了对古典文献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探讨和共享。

为有效推广古典文献,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应侧重于构建开放的学术社区和互动交流环境,吸引学者和爱好者的参与。在线学术研讨、讲座、研究小组等活动的组织,可以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古典文献研究的进步。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互动沟通和专业解读,能有效扩大古典文献的影响力。

新媒体平台的创新传播方式和形式对吸引更多受众至关重要。将古典文献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以及通过移动应用和微信小程序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都是满足现代读者多样化需求和阅读习惯的有效手段。这些创新做法不仅为古典文献的传播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注重古典文献的数字化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技术在古典文献领域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极大地促进了古典文献的保存、访问、传播和研究。通过扫描、转录和数字存储,古典文献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易于访问和分享,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全文检索、数据分析、文献保护和修复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有助于深化对古典文献的理解和研究。

数字化不仅提高了古典文献的保存质量,减少了因环境、时间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坏,延长了文献寿命,还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在数字资源的建设上,存在使用不便和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如“中国数字方志库”网站虽提供全面的数字文献库,却对普通用户不够友好;而“古诗文网”、“西窗烛app”等平台虽操作便捷,却面临内容和注释权威性不足的挑战。

四、结论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中文古文数字化项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增长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古文资源库。这些资源库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数字化技术使得这些古代文献得以永久保存,同时也方便了学者们的研究。在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古典文献的传播也得到了创新。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平台,古典文献得以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同时,这些新媒体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性,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古典文献的传播和研究中。因此,注重古典文献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概述古典文献广泛数字化的现状及意义;古典文献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面临的困境;结合古典文献的传统价值;创新应用新媒体传播技术以及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了古典文献的传播对策。如果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人士能够及时把握当前机遇,充分结合时代精神,全面了解并利用我国古代文献数字化成果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拓展研究思路与方法,致力于挖掘和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展现给世人。这将会极大地推动我们国家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达恩顿.阅读的未来[M].中信出版社,2011(02):63-65.

[2]段京肃.大众传媒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9):21-22.

[3]蔡先金,赵海丽.电子文献学引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3):18-19.

[4]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02):43-45.

[5]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3):21-22.

[6]张宁.信息化潮流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发展——评《媒介融合与文化传承》[J].新闻爱好者,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