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地形图实训质量和成果评价体系的探索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张小龙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天水 741025)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本校大比例尺地形图实习实训中过程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及结果教学质量评估面临的困难,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对实习实训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详细的分解和调研,从而构建出有效的教学质量全要素控制体系,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按照我国教学质量控制的基本规范,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实习实训过程性质及其成果数据的相互关系,建立出较完善的实训过程性评价体系和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相结合以及相对应的实施方案,对提高学生大比例尺地形图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有效作用,为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奠定扎实的理实一体化基础。


关键词

大比例尺地形图; 教学过程质量控制; 成果评价

正文

科研项目: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sgzxy20230208

1 教学目标

本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训”课程旨在综合运用“测量学基础”与“数字测图”等课程知识,通过全站仪和GNSS接收机采集数据,使用测图软件绘制1:500地形图,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制作流程,包括图跟控制测量、碎步点测量、数字化成图及成果资料整理。此外,课程还强调项目化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覆盖了外业测量、内业计算、控制测量方法、数字化成图等知识点。技能目标着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测绘仪器的能力,实训涵盖方案设计、测量、数据处理、专业成图及实训报告撰写。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深入了解测绘行业的挑战,培育工匠精神。

2 实训教学中主要问题 

随着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 的不断出现,“大比例尺地形图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日益凸显。 主要有如下几点:

2.1实训场地和设备限制

首先,实训场地的限制造成了课程实施的困难。由于校园内适合进行此类实训的区域有限,多个班级和小组不得不同时使用相同的点位进行实训,导致效率低下。此外,单一的地形地貌和对复杂环境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实训活动经常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

2.2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

采用集中讲解、分散操作的实训方式,使得对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变得困难。由于指导教师无法全程监督学生的操作,学生在操作仪器时指导老师不能即时解答疑问,导致学生可能采取不规范的操作或产生错误数据,影响学习效果。目前,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依赖于指导老师的巡查,这种方式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2.3小组成员参与度差异

由于实训采取分小组进行,各组成员应协调合作完成任务,实践中常出现参与度差异,熟练操作的学生往往承担更多工作,而操作能力较弱或学习态度懒散的学生则得不到足够的实践机会。这种“能者多劳”的现象虽然能提高实训效率和成果质量,但违背了实训旨在全面提升所有学生技能的目的,导致技能掌握的不均衡。

2.4成果质量的细化和量化考核难度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实训中,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数字化成图的交替执行使得成果质量的细化和量化考核面临挑战。实训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碎部点测量、数字化成图和成果资料整理等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同步交替进行对总体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实训考核标准缺乏针对性,使得学生可能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5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实训项目成绩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过程化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不足。虽然成绩考核涵盖考勤、外业数据、实训报告和地形图成果等方面,但考核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大,缺少具体完善的评价标准。此外,考勤率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导致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6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实训教学往往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指导书和教师安排,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发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能动性较低,部分学生不愿意进行思考和创新,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受到限制。实训计划中传统测绘方法与学生创新思维的结合困难,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3 教学质量控制及考核要求设计

教学质量控制是确保学生能系统掌握知识点的关键。通过制定一个全面的实训综合成绩考核体系,依托于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把控教学过程的质量。这个体系应当基于实训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涵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仪器操作规范性、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内业计算和草图的质量、个人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以及数字化成图的总体成果质量。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点在于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训为核心,贯穿整个技术设计、踏勘、测量、数据采集、处理、成图、成果分析和报告编写的工作流程,从而构建一个全面的课程实训任务及考核体系。

实训的难点之一是控制测量,通常要求每组学生计算所有数据,导致参与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实训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实训内容的细化和分解,按照1-2天为一个单元,详细规划每一个步骤,包括动员讲解、设备借领和检校、控制点踏勘、平面和高程测量、数据采集与整理、地貌测绘及地形图的制作和修正,到个人技能考核、内业成图考核、实习报告撰写和成果提交等。这种逐步细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明确每个环节的重点,还能确保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训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设计质量管理要素时充分考虑了全过程数据成果质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开拓创新之间的有机结合[6]。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如下:

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涵盖了从实习动员、项目设计思路讲解到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初步阶段,全面讲解实训的安全规范、考勤纪律,并对项目进行详细设计与任务分解,确保学生对实训有全面理解与把控。仪器的借领和检校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控制测量环节,涉及图根控制点踏勘、平面和高程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内业成果计算方面表现欠佳,故需教师重点讲解并全程指导,确保仪器操作、数据记录的规范性,观测成果和平差计算的准确性。

各项计算修正值(″或mm)

方位角计算值(″)

边长及坐标计算值(m)

高程计算值(m)

坐标成果(m)

高程成果(m)

1

1

0.001

0.001

0.01

0.01

1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位要求

在碎部点数据采集阶段,重点在于仪器的准确设置以确保最大的可视区域、后视点的正确定向,要求中心偏差不超过1mm,同时考虑碎部点选择的合理性和测量的完善性。利用RTK进行碎步点采集时,需注意在卫星信号遮挡或RTK无法固定解的情况下,使用RTK确定测站点和后视点坐标,以及通过全站仪进行补充测量。草图需美观、正确且整洁,注记清晰。完成每个站点后,应检查地物、地貌的测量是否准确无误。数据传输与整理阶段要求数据传输方式正确,原始数据整理合理准确。在地形图绘制环节,强调绘图软件的熟练使用,地物符号表示的准确性,地貌的真实反映和地物位置的精确性。地形图检查是确保测绘成果质量的关键步骤,要求学生具有高质量意识,严格验收和评定测绘成果,保证实训成果的质量。

区域类型

点位中误差(mm)

一般区域

0.8

城镇建筑区、工矿区

0.6

水域

1.5

2 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

地物类型

点位中误差(mm)

高程中误差(mm)

主要建(构)筑物

50

20

一般建(构)筑物

70

30

3 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

自查是测绘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在测图完成后首先进行系统的自查,随后进行小组互检,最终由指导教师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内业检查、野外巡视和仪器检查等。对于指导教师检查中发现的需要修补的问题,应利用全站仪或RTK重新在野外获取必要的地物、地貌数据,并根据数字化成图的要求进行修补。在地形图的拼接过程中,由于各小组之间的水平差异以及对规范和实训要求理解程度的不一,可能导致地形图拼接出现差异,因此需要严格遵循统一标准,确保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此外,地形图外的注记,包括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整饰和坐标网格线等,都应严格依照地形图规定执行。在地形图的验收和成果输出阶段,对于质量符合要求的小组,根据成图和数据质量进行评定,并提交相应的纸质和电子数据。

1数字化成果

个人外业操作技能考核主要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水准仪、全站仪、RTK等仪器的熟练操作能力以及内业数据计算能力,涵盖了仪器操作和导线计算等方面。内业数字化成图考核则专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内业成图的方法和技巧,确保他们能熟练使用成图软件。此外,编写实习报告及成果资料的提交和评比也是考核的一部分,这包括测量原始资料的整齐性、规范性和正确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成果资料的完整性及精度指标的满足情况,以及实训报告的规范性、层次清晰度、功能设计描述的清晰度和问题回答的正确性。

4 考核评价的实施

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必须针对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各要素制定应的教学实施办法。评价指标分过程质量评价成果质量评价和考核项三类。过程质量则通过平时的考勤和学生每天任务分工以及不定期抽查现场操作仪器的水平确定;成果质量主要考核对应时间节点上的过程数据和成果数据;实习结束后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考核来确定最终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制进行评价。

总结:测绘工作首先是一项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工作,通过实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全站仪、RTK和绘图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常规方法,从中掌握测绘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邓鑫洁,姜树辉,郭宝宇等.基于“课赛融通”的虚拟仿真数字测图教学平台在数字测图实训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23,(03):173-177.

[2]丁超,王振华,张爱琳,等. 土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4):51-56.

[3]冯正茂,陈桃红,张少铖.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测图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20(15):58-61.

[4]高旭光,施贵刚,廖振修.数字测图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与成果评价体系的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05):27-29.

[5]谈秋英,甘霖.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院校“数字测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3,(07):161-164.

[6]李海涛.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大比例尺数字测图”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53-3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