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政治衔接的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一体化;初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高中教育逐渐实现了“一体化”的目标。然而,初高中政治课程的衔接问题依然存在。初中政治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思想方法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深化。因此,如何在初高中政治教育中实现有效的衔接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一体化”教育的概念与实践
“一体化”教育是指将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衔接,形成有机连贯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它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通过设计开放式的课程结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形成有机衔接的知识体系。例如,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整合到一个项目或主题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采用跨学科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鼓励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学校整体育人环境。学校可以开展跨年级、跨学科的活动,如社团、实践项目等,促进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二、“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学科内容不连贯
初中政治教育主要围绕国家政治经济、国家历史和公民道德与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而高中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思想方法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深化。这种转变会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需要适应新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要求。高中政治教育相对于初中政治教育来说,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高中政治教育中的政治理论更加复杂、深入,需要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初中政治教育主要以纸笔作业和课堂讲授为主,而高中政治教育则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高中政治教育中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形式的活动,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不适应
初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初中和高中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给学生在升入高中后的政治学习中带来了困难。初中政治教育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为主,而高中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种转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对于一些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师常常会引入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然而,初中阶段很少有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三、“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政治衔接的教学策略
(一)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在“一体化”背景下,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初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存在一定的连贯性和延续性,高中阶段的学习会基于初中阶段的政治知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花一些时间回顾和总结初中政治的重点知识点,包括重要概念、国家制度、党的基本原则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与复习初中时所学的知识,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收集或编写一些专门针对初中政治知识的复习资料和习题,建议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可推荐一些优质的参考书籍或网上资源供学生自愿阅读。通过提供一些错题或常见错误,并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订正,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自己的学习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定期的个别辅导,解答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疑惑。安排定期的复习课或复习考试,评估学生掌握初中政治知识的程度。通过明确的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学习与巩固。
(二)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在初高中政治衔接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通过设计具有现实背景和情境的案例和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组织模拟选举、辩论赛、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政治实践,提升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材、网上资源、互动课件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政治学科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的方式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学科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来。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从而增强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将政治学科理论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突出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三)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政治衔接的教学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传统的笔试、口头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进行评估。可以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等各种题型,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在政治学科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够同时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培养
在初高中政治衔接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激发他们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组织辩论赛、讨论班等活动,让学生就政治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并通过辩论和讨论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查找、评估和分析相关信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并顺利过渡到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同时,需要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初高中政治教育的有机衔接,培养出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唐姝雯.“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政治衔接的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17):177-180.
[2]潘维威.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3.
[3]曾德想.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培育衔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3.
[4]杨文英.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课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教学衔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3.
课题项目:2023年度赣州市中小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GZZZ2023-5)
...